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爲“唐人”。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唐朝作爲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政治開明、文化包容的盛世王朝,面對世界各地的異邦人士,沒有所謂的歧視,只有熱情的歡迎,正因爲這樣的態度,才讓唐朝的經濟高度發展起來,並且讓越來越多的異邦人嚮往大唐。

除此之外,唐朝面對異族的奇裝異服也沒有要打壓,或者是強調唐朝百姓不允許身着胡服,反而是唐朝百姓可以隨意穿胡服和學習扮胡妝,今天來探究一下外來文化對唐朝女子妝飾的影響。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唐朝時期有哪些外來文化

首先爲什麼唐朝能接受各種外來文化?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因爲唐朝皇室李家祖上是有少數民族血統的,這一點唐太宗李世民也親口說過,所以纔會願意融合多種外來文化;

而且唐朝李氏皇族和其他很多世家門閥都有着少數民族血統,這個都是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多民族融合,因而從骨子裏沒有反對或瞧不起少數民族;

當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階層都願意接受的事情,這件事情肯定能夠發展下去,因而讓胡人文化不斷地融入到唐朝的生活當中。

其次究竟有哪些外來文化影響着唐朝?公元630年,登基才第四年的李世民安排軍隊在短短四個月之內滅掉了東突厥,然後把東突厥的諸多貴族遷移至首都長安居住。

這樣方便管理,包括之後不斷地滅掉吐谷渾、高昌、龜茲、疏勒等國家,這些國家的統治階層都被帶回長安居住,甚至還給予一定的官職讓這些胡人擔任,加上還有來自高麗、契丹、靺鞨,南詔、吐蕃等各國使者、商人來到唐朝;

波斯薩珊王朝的國王在政權破滅後,第一時間帶領貴族們逃到長安,印度、新羅等國的人來到長安學習交流,以及大食(阿拉伯)、波斯(伊朗)、天竺(印度)以及東南亞的林邑、爪哇、回紇、粟特、僧伽羅人、吐火羅人等諸多番邦民族都在不斷地涌入唐朝各地。

長此以往,經過不斷地交流和融合,這些異邦的文化都被唐朝人士吸收和利用,逐漸形成新的唐朝文化內容。

其三,外來文化不僅僅是影響唐朝的女子妝飾,還影響着唐朝的諸多方面,例如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是因爲少數民族的影響,例如唐朝女性允許穿胡服也是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例如唐朝酒肆繁華、其中賣的酒很多都是胡酒,以及在飲食、出行、娛樂項目等諸多方面都被外來文化所影響,因此外來文化對唐朝的影響詩句廣泛而深刻。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2張

唐朝女子妝容的發展和演變

1,唐朝前期的女子妝飾

初唐時期,最流行“檀暈妝”和“紅妝”。

所謂“檀暈妝”,是指當時的女子在給自己化妝時,最喜歡在臉部塗抹一層薄薄的胭脂,先是從臉頰中部開始塗抹,然後向四周輕柔的展開塗抹,最後讓雙頰呈現出暗香疏影之感,猶如兩朵梅花映雪綻放,所以被稱爲“檀暈妝”,之所以當時女性都喜歡此妝,是因爲此妝能凸顯女性紅潤的氣色和嫵媚的風韻。

隨着時間的發展,唐朝前期又誕生了另一種備受當時女性喜愛的妝容-紅妝,此妝容是以“檀暈妝”爲基礎,把胭脂色彩調整得更爲濃重,而且是要塗滿臉頰及至眉眼處;

這個紅妝之所以大面積塗抹胭脂,是因爲胭脂色彩紅豔,代表着喜慶吉利,加上唐朝前期的眉形呈闊而粗,眉角是往上散開,嘴脣則是飽滿紅潤,如此一來給人一種非常喜慶的感覺。

2,唐朝中期的女子妝飾

隨着唐朝盛世降臨,物質條件進一步提高,加上社會吸收各種不同文化的融合,唐朝的女子不再以胭脂水粉爲主要化妝的用品,而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諸多裝飾品,簡單來講,最大的變化是因爲有錢了,變得奢侈起來,不再是唐朝初期的節儉風格。

出現的裝飾品中最讓人喜愛的是“花鈿”,而花鈿的妝飾方法分爲兩種,一種是直接貼在臉上,另一種是自己用各種顏料在臉部畫出自己想要的花鈿。

這個花鈿的誕生是因爲在唐朝中期人們對於女性的審美髮生變化,更喜歡體態豐腴之美,於是女性們爲了展現圓潤臉蛋的魅力,在自己的臉上化妝之外,還貼上諸多五顏六色的“花鈿”。

在花鈿誕生的同時,還出現了新的化妝方式-“白妝”和“畫眉”,這個白妝很簡單,就是拿着一堆胭脂水粉在臉上塗抹一層非常後的白粉,看似簡單的妝容,在當時非常潮流;

“畫眉”的方式則有些意想不到,因爲先是把自己原有的眉毛剔除,然後再用與眉毛顏色相近的黛石畫出自己喜歡的眉形。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3張

3,唐朝後期的女子妝飾

隨着唐朝政權走下坡路開始,女子的妝容發生很大的變化,除了前面提到的花鈿,逐漸出現妝靨、斜紅、絳脣、黑脣等稀奇古怪的妝容。

所謂“妝靨”,是指女子在自己的兩邊臉頰上點一個紅點;所謂“斜紅”,是在自己的面頰上畫一條斜着的妝紅,似月牙狀;

同時把之前臉部選擇紅妝的妝容變成吧雙頰塗成黃色,再在額頭、下巴、鼻樑之處塗抹厚重的白粉,所以被稱之爲“三白妝”,同時這個階段的女性還喜歡塗脣,而且使用深紅色塗抹嘴脣,所以被稱之爲爲“絳脣”。

後來因爲唐朝末年的社會動盪不安,女子妝飾展現一種頹廢病態之感,首先是出現一種“血暈妝”,這個妝容是把自己的眉毛全部剃掉,然後用紅色或紫色顏料在兩眼上下畫出三條弧紋,在嘴角和眉部周邊畫出細小的花鈿,整個妝容呈現出一種怪異的感覺。

甚至到後來還產生一種“黑脣”與“悲啼妝”,所謂悲啼,即把雙眉畫作八字狀,然後斜紅與面妝融合在一起,整個妝容如同在悲傷的哭泣!

接着在此妝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誇張化,選擇效仿少數民族的“赭面”習俗,同時畫出八字愁眉與黑色嘴脣,這個又被稱爲“時世妝”,因爲此妝容彷彿再表達唐朝末年的混亂悲傷的景象。

外來文化對唐朝女子妝飾的影響很大

1,從眉形的妝容開始影響

在唐朝初期主要流行柳葉眉、卻月眉、闊眉,其中柳葉眉是最早期的一種眉形妝容,這種妝容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屬於細眉;

但是隨着唐朝不斷的發展,與來自其他番邦異族的文化融合,以及統治階層的推動,開始向闊眉演變,先是出現卻月眉,這款眉形稍微比柳葉眉略寬,接着又誕生了闊眉,所謂闊眉,就是直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把遊牧民族的粗獷風格給表現出來。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4張

2,外來文化影響着唐朝女性的髮式

在古代的女性,最常見的髮式是挽束頭髮,將其盤結於頭頂,被稱之爲髮髻。唐朝女子的髮髻呈現,因爲挽束方式的不同,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形態,例如有什麼驚鵠髻、鬧掃妝髻、回鶻髻、圓環椎髻、靈蛇髻、反綰髻、雲鬢等。

其中在唐玄宗時期,連皇帝的妃子都模仿胡人的髮髻,因而讓當時的唐朝女子髮髻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例如前面提到的圓環椎髻,在“時世妝”發展時期極爲流行;例如唐朝吸收回鶻人的髮髻,形成一種名叫回鶻髻;

例如在唐朝時期的西南地區有着一羣少數民族,被統稱爲“烏蠻族”,當時烏蠻族把他們的女性發髻帶入唐朝,又被唐朝女性所喜愛,逐漸有形成烏蠻髻;

最後在唐朝末期,雖然那時受外來文化影響已經很少,但是依然在唐朝都城的貴婦圈形成一種拋家髻。

3,時世妝源於外來文化的影響

唐朝外來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對於女子妝飾的影響也是非常廣泛的,從髮髻、眉形、脣形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影響,所以整體的妝容也不例外。

例如唐朝後期流行的時世妝,就是一款典型受外來文化影響而形成的妝容,關於這一點白居易在他的《時世妝》這首之中講得很詳細;整個時世妝的從髮型、脣色、眉式、面妝等整體都是模仿胡妝而形成的;

例如前面提到的以八字啼眉爲基礎,選擇棄用紅粉妝,換用赭塗面,塗抹黑脣,挽圓鬟高髻,這些都是在外來文化的影響所產生的。

唐朝時期,外來文化對女子妝飾產生了哪些影響? 第5張

4,胡服和胡帽在唐朝的流行

根據文物考證和史料記載,早在唐朝貞觀初年,就已經流行胡帽,所謂胡帽是來自西域各少數民族所流傳至唐朝的帽子樣式的總稱。

因爲絲綢之路的在唐朝的高速發展,促使很多外來文化對絲綢之路的漢族人進行文化影響,最開始就是從服飾開始,所以胡帽這種飾品很快就流傳之大唐,並且成爲當時的主流,當然胡帽在傳至漢族地區後,是融合了漢族風格所形成的帽子樣式。

當時唐朝上流社會的女子所戴的胡帽主要爲卷檐虛帽、渾脫花帽、冪籬、帷帽等。

後來發展至唐朝天寶年間,胡服被唐朝女性所喜愛,開始流行胡服,這個在唐朝著名詩人元稹的一首《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法曲》中有過清晰地描述。

事實上外來文化對於女子妝飾的影響不僅這些,還有耳飾、梳妝打扮用的一些工具也是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綜上所述,唐朝作爲一個高度開放包容的封建王朝,體現出中國古代歷史幾千年罕見的包容態度,支持民族融合,吸收各民族文化,這些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以禮相待,真正做到了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