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周時期的國人暴動產生了哪些影響?又存在哪些爭議呢?

西周時期的國人暴動產生了哪些影響?又存在哪些爭議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人暴動 ,又稱彘之亂、國人起義、厲王奔彘,是公元前841年發生在西周首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的以平民爲主體的暴動。這裏的“國人”在此爲西周、春秋時對居住於國都的人的通稱。 當時國人有參與議論國事的權利,甚至對國君廢立、貴族爭端仲裁等有相當的權利,同時有服役和納軍賦的義務。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周時期的國人暴動產生了哪些影響?又存在哪些爭議呢?

影響

《史記》記載,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開始記年記事,因此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的這一年,被視爲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由於周朝是一個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會不久的早期國家,由部落成員轉化而成的國人,是維持周朝統治穩定的主要力量,國人暴動導致了周人中上層貴族與平民階層之間的分裂,因而極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基礎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逐步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儘管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最終被犬戎所滅。

西周時期的國人暴動產生了哪些影響?又存在哪些爭議呢? 第2張

爭議

國人暴動的性質,史家作了不同的認定,或認爲是平民起義,或認爲是工商業者起義,衆說紛紜, “平民”一詞源於古希臘,時稱自由民中的非特權階層爲平民。在中國先秦史籍中,不見“平民”一詞,而“國人”一詞習見。《周禮·泉府》雲:“國人郊人其有司。”賈公彥疏:“國人者,謂住在國城之內,即六鄉之民也。”可見,“國人”乃謂國都裏面的人們,而非廣大的民衆。 [20] 其性質也能算成國都裏面的民衆反抗暴政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