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麼問題來了: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昔年周王分封天下以宗法管束萬民,建立由大宗小宗層層分管的封建等級社會,在這一體系中,大宗,爲嫡系嫡出,小宗則爲旁系庶出。在這一社會體系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大宗小宗之間的權力劃分,同時也是地位高低的劃分。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中明確闡明瞭中國社會千百年來繼承下來的家族土地制度,維繫這一土地制度傳承的,就是由宗法制衍化出來的嫡長子繼承製。

在帝王統治中,嫡妻所生的嫡長子即爲下一任繼承人,而在脫離統治階級的百姓家中,嫡長子也是家中最有地位的人。而在中國古代,女子向來有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說法。隨着封建帝制的不斷髮展,女性日漸淪爲男性附庸。那麼在這樣的社會體系中,嫡女與妾室所生的庶子之間地位孰高孰低?

嫡優於庶的產生與發展與影響

要探尋嫡優於庶的根源,就要搞清楚嫡長子繼承製。中國古代的文明確立實際上要溯源到廣域王權國家的確立,這也是爲什麼夏代至今仍然有爭議的原因。管理一個廣域王權國家,周朝想出了一個辦法,宗法制。宗法制實際上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周武王滅商之後,要駕馭比以往更廣闊的土地,於是便以血緣爲親疏,分封天下,分配政治權利。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在這一制度中,嫡系王權宗族擁有最核心的權力,其餘諸侯王以此類推,宗法制,分封制,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固的政治社會。雖然後來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導致了諸侯並起國家紛亂 ,但嫡長子繼承與宗法觀念卻由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繼承下來。在此之後,宗法觀念便隨着儒家思想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彼此之間又形成了相輔相成的觀念。

儒家思想,起源於春秋時期。孔夫子認爲,導致天下大亂諸侯爭霸的原因就是禮崩樂壞,因此,他推崇遵循周王的禮教與思想,宗法制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儒家思想的出發點便是尊古和維護統治,維護上層統治者的核心利益。後秦始皇焚書坑儒,尊法家思想,毀盡天下儒學詩書,而無禮教可尊的社會終究遭到反噬,秦二世而亡。自漢朝起,董仲舒將儒學的地位推到了頂峯 ,在此之後的幾千年時間,儒家思想再也沒有退出過歷史舞臺

從這一層面我們可以窺見,儒家思想推崇的宗法制,嫡長子繼承製,有利於統治者統治封建社會,社會層面需要的也是這樣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學說去平衡階級矛盾,於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得到了歷朝歷代的推崇。綜上,由周王而始,和分封制掛鉤的宗法制,在分封制無法滿足統治者統治需求時,又能和郡縣制,科舉制,等掛鉤。而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遍及封建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第2張

比如在古代社會中,婚喪嫁娶,婚姻的選擇上,往往嫡子更有競爭力,嫡子未婚往往庶子不能先行結婚,如果家中父母早喪,庶子次子的婚姻決定權都在嫡子手中,俗語稱,長兄如父。喪禮中,主持大局守靈哭喪的爲首者一定也是嫡系血脈,在遺產的繼承中,和現代社會多子女家庭的平均分配也不同,往往嫡子繼承全部家業,奉養全家,庶子是沒有繼承權的。

嫡女與庶子的權力範圍

和很多人認知的不同,中國古代的庶子女,其實和家僕並沒有太多區別。嫡系子女,往往由正室所生,正室的妻子,一般情況都是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在家庭地位中,男主外女主內,正室妻子統管全家的財務支出分配和人員調度,擁有僅次於家主的最大發言權。正室所生的孩子,也都是家產的直接繼承人。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第3張

而庶子往往由妾室所生,這又分爲兩種情況。在民間,妾室或由主家採買二來,或由主家知根知底的平民親族提供,而妾室在家庭中的地位,其實和奴僕並沒有太大區分。比如在《紅樓夢》中,趙姨娘雖然是探春的生母,但探春只認王夫人爲母親,在趙姨娘與芳官打起來時,芳官也曾罵到“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而身爲長輩的趙姨娘,卻能隨意被王熙鳳辱罵編排,即使賈政這個家主在感情層面上更親近於趙姨娘,也無法撼動王夫人地位分毫。

而妾室的另一個由來,即是王孫公子幼年時期的女奴,一般大家大姓都會給少爺們準備通房,在他們小時候便採買一些貌美的女子近身伺候。比如《紅樓夢》中的襲人,麝月,晴雯等人,便是姨娘預備役。妾室,不僅要伺候自己的夫君,更要伺候正室夫人。而妾室所生的子女,自己是沒有撫養權的,一般情況下,都和奴僕一樣,庶子女沒有權力享受家產,所嫁娶的也都是和他們一樣的庶子女或者商賈之家子女。因此,嫡子女和庶子女的階層首先就不一樣,所以即使女子地位低下,嫡女依然比庶子要更有話語權。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第4張

皇權旋渦中的嫡女與庶子

在除皇族以外的社會中,嫡女即使外嫁,嫁的也是門當戶對的公子王孫,也只可能是正室,而庶子選擇的配偶只可能和他們一樣庶出身。所以不論嫡女是否外嫁,地位上永遠高於庶子。而這一點在皇族王室卻又是另一種說法。

皇室中的“妾”,首先就來自於大家大族的嫡系女,皇帝的孩子,雖然也分嫡庶,但嫡庶之間並沒有太多區別,在皇位的繼承上,雖然嫡子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更多情況還是擇優繼承。區別於平民的權力,皇族本身擁有了無上權力,因此在皇位爭奪中,庶子並沒有太多短板。比如清朝的康雍乾三代,帝王繼承人都不是嫡子,但都能將國家管理地很好。而嫡女,在皇室中顯然更加危險。

古代嫡女和庶子相比 兩人誰的地位孰高孰低 第5張

結語:唐朝時期受武則天影響,長公主等嫡女都能獲得優待,在政治上有很大發言權,可到了宋朝,這一局面被扭轉,大多數公主都要面臨着和親,下嫁,和攪進鬥爭的風險,稍有不慎便是身死道消。到了明朝,沒有了和親這一顧慮,但嫡女外嫁之後權柄下移,女子不參政又將她們的權力範圍縮小,於是皇族庶子地位往往要高於嫡女。綜上可見,嫡女與庶子,孰高孰低,皇族和平民的境況完全不同,要分而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