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嫡長子和庶子的身份地位區別到底有多大?

古代嫡長子和庶子的身份地位區別到底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嫡,正妻爲嫡,正妻所生的兒子謂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繼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長的規矩。

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兒子謂庶子、庶出。嫡爲大宗,庶爲小宗。庶出子嗣一般不慮繼位,但有立賢之說,所可立爲太子或世子

古代嫡長子和庶子的身份地位區別到底有多大?

古代的時候考慮繼承人,一是立長,二是立嫡,三是立賢,大多數情況下用第二種,因爲皇帝會有很多個兒子,萬一他們都想做皇帝,就會引起宮變,皇帝立了這個,剩下的都不服氣,皇帝就麻煩了。所以祖宗就定了一個死規矩,皇后是正宮娘娘,只有皇后生的兒子是嫡出,她的第一個兒子就是繼承人,這樣就沒有爭議,太子之位就只有一個了。

那麼爲何要有“嫡”“庶”之分?

這要從周代的宗法制度說起。“宗法制度”,是以“血脈”來衡量一切的價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個人身份。宗法制度的社會,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本質的內核就是“嫡庶”。簡單的說,大老婆生的兒子就叫嫡(嫡出),小老婆生的兒子就叫庶(庶出)。比如周代的大王,他與王后產下的兒子就是“嫡”(嫡出),他與妃子產下的兒子就叫“庶”(庶出)。

古代嫡長子和庶子的身份地位區別到底有多大? 第2張

庶嫡之分最爲重要和關鍵的是爲了繼承。前一代大王,即統治者去世了,他的接班人如何決定?比如周王朝的天下,就是姬姓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倆帶領一幫人推翻商王朝,打下來的天下,江山當然姓“姬”而不能夠是別人的了。可是,坐天下的大位傳遞就成了一個問題——誰來承接?周大王的兒子很多,如果大家都想要爭奪天王的位子,就會發生流血事件,天下就會大亂。於是,根據歷史上的經驗和過去的傳統,周王朝改造、確定並完善了嫡長子繼承製——大位由嫡子,並且是最先出世的那個嫡子來繼承,也就是說,大王與王后結合後生的兒子,最大的那一個,纔是合法的繼承人,其他的都是非法的。除非王與後沒有男性後代,纔可以有替代品(庶出)。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內容。

“宗法”設立的本意,其實是古人想要依靠人類自然形成的血緣的親疏,來劃定人們的社會地位——嫡出的地位高,庶出的地位低,地位低的權力比地位高的權力小,地位高的受到地位低的尊敬和擁戴,並由這種自然形成的地位差別,來形成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意識——讓大家從小接受並認可這樣的思維:嫡庶的區別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宗法相當於現代人理解的“法律”,誰要是侵犯了、擾亂了、衝擊了按照血脈關係排列起來的社會等級地位和等級關係制度,那他就是社會的公敵。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貴族間對於權位和財產的爭奪。西周時期形成了一整套貴族的等級制度,所有的貴族之間的關係還算融洽,其社會的結構在幾百年間的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裏,穩固了皇室內部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