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傳說太平人曾築南京城牆“矮城” 如今已成謎團

傳說太平人曾築南京城牆“矮城” 如今已成謎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京城牆氣勢雄渾,“高堅甲於海內”,其高度在全國現存的古城牆中首屈一指。但在老百姓的民間傳說中,卻有一個水西門“矮城”的傳說。最近,“老南京”官方微信公衆號“石頭史記”(公衆號:shitoushiji)的後臺有粉絲留言,請“老南京”版探究一下水西門“矮城”的來歷。

傳說中的太平人築“矮城”

“水西門附近有一段矮牆,很多老人都記得,稱之爲‘矮城’,可能是南京城牆上最矮的一段,很想弄清這段城牆的成因。”最近,有粉絲在“石頭史記”的後臺留言,道出了一段關於南京城牆的記憶。

記者瞭解到,南京民間的確有“水西門矮城”的傳說。比如,南京城牆專家楊國慶所著《南京明代城牆》一書就記錄了一個民間城牆傳說:三山門(水西門)到聚寶門(中華門)之間的城牆民間俗稱“矮城”。相傳這段城牆建造工程承包給安徽太平縣人施工,因爲怕誤了工期,太平縣工匠用計謀“騙”得朱元璋信任,得以免責,使這段城牆成了“半拉子”工程。

網上有一篇《南京明城牆的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文章,其中也收錄“太平人築‘矮城’”的傳說:水西門到中華門之間有段城牆,高度比別處城牆矮得多。傳說這段城牆是安徽太平縣人負責修建的。太平民工缺吃少穿,造城全靠拿身子拼。眼看期限已到,城牆還未完工。民工對負責檢查工程的官吏謊稱:“不知是破了什麼風水,我們這兒的人個個得了黃病,能吃能睡,就是不能做。”那官吏看到他們臉色蠟黃,一絲血色都沒有,就連忙進宮向皇上稟報。實際上民工們是拿荷葉將臉洗黃的。朱元璋隨後下了一道聖旨:爲體恤太平民工,城牆沒完成的就不罰了。太平人包的這段城牆,至今比別的城牆矮一截,人們就叫它“矮城”。

 太平軍將領由“矮牆”破城

記者並沒有查到太多與“矮城”有關的資料,但也有一點線索,比如南京大學歷史學者崔之清教授曾經在“市民學堂”講座中提到,1853年3月,太平軍攻打南京時,太平軍猛將李開芳就是從聚寶門邊的“矮牆”翻進來,看到守軍已經逃跑,於是到水西門把城門打開,迎接太平軍入城。

傳說太平人曾築南京城牆“矮城”  如今已成謎團

《南京明代城牆》一書介紹,“太平人建‘矮城’”的故事終究是民間傳說,可信度不高,但水西門至中華門的城牆比別的地方低矮。“恐怕是不爭的事實”。

爲什麼歷史上水西門——中華門段會出現“矮城”呢?和南京城牆有關的權威資料中並沒有給出明確解釋。

有城牆愛好者猜測,這可能是出於防禦的需要,水西門——中華門這段城牆外面是寬闊的外秦淮河,面向着長江邊,當年的河西地區有很多小湖泊、池塘,地勢低窪,敵人進攻南京,不會選擇這裏爲主攻方向,因此城牆沒有必要建得這麼高。不過,這僅僅是一種猜測。

現在這段城牆已不是“矮牆”

城牆專家告訴記者,現存南京城牆的高度一般在14-21米之間。1954年至1958年南京市城建局對城牆的高度、寬度做了統計,製成《南京城牆現估表》,其中記錄當時南京城牆最高的地方,是在太平門——中山門之間,爲26米,最矮的地方是定淮門城門,僅有8米。但遺憾的是,這個表並沒有列出中華門——水西門城牆的高度和寬度。

專家介紹,由於南京城牆歷史上多次遭到損毀,後來又進行維修,因此南京城牆的原始高度數據,和現在測量出來的數據並不一致。如今,水西門以南,到集慶門,再到西幹長巷轉彎,到長幹門、中華西門,最後到中華門,依然保留着一長段將近三公里的城牆,但這段城牆歷史上經過了重修、重建,和明代建成初期的城牆並不完全一樣,也不能反映民間傳說中“矮城”的面貌。

是否存在過依然是個謎

據介紹,這段城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曾被拆除或者部分拆完。據《南京城牆志》 收錄的歷史資料記載,中華門西至西幹長巷的480米城牆,於1955年全部拆除;西幹長巷至水西門的2459米城牆,在1955年-1958年部分拆除,城磚部分拆完,底部的條石則部分保留。有愛好者因此推測,很可能拆城後留下的部分條石,讓百姓產生了“矮城”的影響,並催生了“太平人築‘矮城’”的傳說。

而從1988年開始,水西門至中華門段城牆陸續得到重修,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城牆專家介紹,水西門至中華門的“矮城”流傳在老南京人的口頭記憶中,“矮城”是否真的有過,其具體成因又是什麼,依然是謎,這也增添了南京城牆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