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三餐都吃什麼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三餐都吃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帝吃飯,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不過事實上,“御膳房”這個專門機構是清朝才設立的,而明朝則沒有。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着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爲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爲“內庖”。

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爲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着實不低,在明朝貴爲“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爲光祿寺卿,從三品。

明朝前期,皇上都老老實實吃光祿寺做的飯,所以光祿寺可是個肥缺,《明會典》記錄道:凡歲派光祿寺牲口十萬只:上半年五萬只,下半年五萬只。十萬多隻牲口,具體說來,其中光是豬就有快兩萬頭,雞也有將近四萬只,這麼多東西,宮裏當然吃不光,那麼剩下的,就都進了光祿寺官員的口袋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張朱元璋的日常菜單:

早膳:羊肉炒、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香米飯、豆湯、泡茶。

午膳: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羊肉水晶角兒、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三鮮湯、豆湯、泡茶。

不過,到了明朝後期,皇上漸漸就不愛吃光祿寺的飯了,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兩個字:難吃!

明朝人謝肇淛曾經說:“今大官進御飲食之屬;皆無珍錯殊味;不過魚肉牲牢;以燔炙釀厚爲勝耳。”意思是說,如今光祿寺做給皇上吃的“御膳”,也沒什麼山珍海味的稀奇東西,不過是大魚大肉,然後猛燒猛煮猛加調料罷了。按照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玩意,不就是傳說中的食堂菜麼?

而在民間,也流傳着光祿寺做飯難吃的傳說,《萬曆野獲編》中記載了當時北京城流行的諺語“京城四大不靠譜”: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其中“光祿寺茶湯”就光榮上榜,可見光祿寺飯菜的難吃程度,在整個京城都出了名。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三餐都吃什麼

連民間對光祿寺的吐槽都如此熱烈,這光祿寺越來越糟的做菜水平,皇上還能受得了嗎?加上自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太樂意上朝,天天在深宮中呆着,於是,明朝後期的皇上吃飯,一般就是由太監部門來做了。

《酌中志》的記載是:“凡聖駕每日所進之膳,俱司禮監掌印、秉筆;掌東廠者二三人輪辦之。”

看了這句話,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司禮監和東廠的公公們,竟然也會做飯?

其實當然不是讓東廠公公們親自做菜,真正負責操辦御膳的,是太監手下的家廚們。明朝的太監,手握大權,又沒了把家財留給子孫的念想,只好把大筆的銀子用在滿足口腹之慾上。所以,明朝的太監都醉心於美食,所謂“凡攢坐飲食之際……共食求飽,吒食齧骨……羅列果品,飲茶久坐,或至求精爭勝”,他們口味刁鑽,可不是平常廚子能滿足的。

正因爲此,太監們承辦的御膳,就比較符合皇上的心意。於是這些親信太監就包辦了皇上的飯菜。在嘉靖年間,一般是司禮監的人管做菜,到萬曆後期,司禮監都沒人了,於是萬曆皇帝的御膳就由乾清宮管事的太監們做。

再來看一張萬曆皇帝的御膳菜單:

米麪食:八寶饅頭、攢餡饅頭、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大蒸餅、椒鹽餅、夾糖餅、芝麻燒餅、奶皮燒餅、薄脆餅、靈芝餅;棗糕、白饊子、糖饊子、芝麻象眼減煠;雞蛋麪、白切面、水晶飯。

肉食:燒天鵝、燒鵝、清蒸雞、暴醃雞、川炒雞、燒肉、白煮肉、清蒸肉、豬屑骨、荔枝豬肉、鱘鰉鮓、蒸魚、豬耳脆、煮鮮肫肝、玉絲肚肺、蒸羊、燌羊。

湯品:牡丹頭湯、雞脆餅湯、豬肉龍鬆湯、瑪瑙糕子湯、錦絲糕子湯、木樨糕子湯、酸甜湯、葡萄湯、蜜湯、牛奶。

另外,宮中還有“御酒房”、“甜食房”、“酒醋面局”等機構,也都是太監承辦,這些部門作出的食物,在朝中都很有名氣,比如御酒房醃製的糟瓜茄、以及甜食房造的絲窩虎眼糖,都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那麼,這些御膳都是這麼做的呢?萬幸,部分菜譜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請看“糟瓜茄”的製作方法,從中大概可以想見明朝御膳製作的複雜程度:

“瓜茄等物,每五斤,鹽十兩,和糟拌勻。用銅錢五十文,逐層鋪上,經十日取錢,不用別換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

當然了,不同的皇帝,愛吃的東西也不一樣。比如嘉靖皇帝,天天修道煉丹,非要“茹素”,可是真讓他吃素菜他也咽不下去,沒法子,太監們只好偷偷的在素菜裏摻上葷油、豬血給嘉靖皇帝吃。又比如隆慶皇帝,最愛吃驢腸子,不過他比較節儉,聽內官說吃驢腸子一天就要殺一頭驢,很快就不怎麼多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