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周王吃剩飯明皇喜雜燴 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周王吃剩飯明皇喜雜燴 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日三餐”是現代流行的吃飯習俗。這種習慣始於何時?古人一天到底吃幾頓飯?從史料上來看,秦漢及以前民間一天只吃早、晚兩頓飯,流行“兩餐制”;隋唐時期,“午食”的概念才逐漸形成,一天吃三頓飯成爲尋常人家的基本用餐風俗。但是,皇帝的飲食制度不同,一天要吃四頓飯,爲何?一天吃幾頓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質條件和社會行爲的制約。除了“兩餐制”和“三餐制”,古時還有“一餐制”和“四餐制”、“五餐制”。很顯然,一天只吃一頓飯的,當是窮人無奈的選擇,而一天吃四頓飯的就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了。

周王吃剩飯明皇喜雜燴 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網絡配圖

“四餐制”在古代屬於“帝王餐”,漢朝時被制度化。中國古代飲食制度帶有明顯的等級色彩和禮儀特徵,貴爲天子的皇帝飲食安排自然要與衆不同,以“別尊卑”。帝王爲什麼一天要吃四頓飯?漢班固《白虎通·禮樂》“右論降神之樂”條是這樣解釋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原來,帝王每天吃四頓飯是借“四方”、“四時”之數字概念,有迷信色彩。

“四餐制”怎麼個吃法?分別在天剛亮的“平旦”時吃一頓,叫“旦食”;中午“日中”時吃第二頓,叫“晝食”;下午晡時再吃一頓,稱爲“夕食”;最後一頓在太陽落山以後的“日暮”時進行,稱爲“暮食”。

古人認爲,這四個時間點分別是 “少陽”、“太陽”、“少陰”、“太陰”的起始點,此時就餐最爲吉祥、適宜。此即《白虎通·禮樂》中所謂,“王者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陽之始也;晝食,太陽之始也;晡食,少陰之始也;暮食,太陰之始也。”

漢代“四餐制”是在先秦周王就餐制度上改進而來的,周王在三餐之外還曾增加“夜餐”。夜餐也叫“夜食”,《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的“晏食”,便是夜餐。

“四餐制”在漢代被嚴格執行,即使帝王死後,祭祀時也要“日上四食”。但“四餐制”也並非一成不變,在特殊時候要“減餐”。比如國家遭遇嚴重的天災人禍時,皇帝就得減少飲食量和次數,以此自我懲罰,響應上蒼給人間的警示。《白虎通·禮樂》中所說的“四方不平,四時不順,有徹膳之法也”,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清朝“帝王餐”不是“四餐”而是“兩餐”制,即“早膳”、“晚膳”兩頓飯。一天吃兩頓飯是滿族的傳統飲食風俗,入主中原後滿族人將這一食俗也帶進了皇宮。清朝皇家的“兩餐制”與秦漢時的“兩餐制”在時間安排上有較大差別,早膳一般在卯正以後(早晨6、7時後),晚膳多在午、未兩個時辰(中午12時至午後14時)。其實,清朝“帝王餐”是“明二暗四”:在早膳和晚膳這兩頓正餐(大餐)之外,還有“早點”和“晚點”兩道副餐。

周王吃剩飯明皇喜雜燴 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第2張

網絡配圖

那麼皇帝的四頓飯都吃什麼?各朝有不同。

上古周王下午吃剩飯。其實“三餐制”在早期也一種特權,普通人只能吃兩頓。周王才能吃三頓飯。周王的日常飲食除了朝食外,就是“燕食”,燕食分別在日中(中午12時)或日夕(下午3時-5時)。東漢學者鄭玄注稱,燕食是“奉朝之餘膳”,即午飯和晚飯都是早上吃剩下的飯菜,重新熱熱又算一頓飯。

一國之王吃剩飯,這在今天是不可想你的。實際上,周王的伙食絕對豐富,山珍海味,雞魚肉蛋,應有盡有,這從《周禮》一書中就能知道。周王吃剩飯,這說明當時的貴族節約意識尚濃。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剩飯也有“雞魚肉蛋”,當是共產主義天堂了。

進入封建時代,皇帝的食物更豐富了。早期的帝王飲食菜單也看不到,但明清時代的皇帝吃什麼清楚。 僅從食材來源,就能知道明朝皇帝吃什麼了。

據《飲食好尚紀略》(卷二十),明朝皇宮的飲食原料來自全國各地,極其廣博。以宮中正月所食爲例,“則冬筍、銀魚、鴿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黃鼠、半翅鶡雞,江南之蜜羅柑、鳳尾橘、漳州橘、橄欖、小金橘、風菱、脆藕,西山之蘋果、軟子石榴之屬,水下活蝦之類,不可勝計。本地則燒鵝、雞、鴨、豬肉,泠片羊尾、爆炒羊肚、豬灌腸、大小套腸、帶油腰子、羊雙腸、豬膂肉、黃顙管兒、脆糰子、燒筍鵝, 醃鵝、雞鴨、炸魚、柳蒸煎 魚、炸鐵腳雀、滷煮鵪鶉、雞醢湯、米爛湯、八寶攢湯、羊肉豬肉包、棗泥卷、糊油蒸餅、乳餅、奶皮、燴羊頭、糟醃豬蹄尾耳舌、雞肫掌。素蔬則滇南之雞 ,五臺之天花羊肚菜、雞腿銀盤等蘑菇,東海之石花海白菜、龍鬚、海帶、鹿角、紫菜,江南烏筍、糟筍、香蕈,遼東之松子,薊北之黃花、金針,都中之山藥、土豆,南都之苔菜、糟筍,武當之鷹嘴筍、黃精、黑精,北山之榛、慄、梨、棗、核桃、黃連芽、木蘭芽、蕨菜、蔓菁,不可勝數也。茶則六安松蘿、天池、紹興岕茶、徑山茶、虎丘茶也”

周王吃剩飯明皇喜雜燴 皇帝一日“四餐制"都吃些啥 第3張

網絡配圖

雖然好吃有這麼多,但天天吃也不當好的,有時採用民間吃法,皇帝反而更高興。如民間的大雜燴,明熹宗朱由校就特愛吃。據說,爲討其所好,宮中特地將炙蛤、鮮蝦、鯊翅、燕菜等十幾種海味燴在一起,朱由校常常吃得有滋有味,樂不可支。

清朝皇帝吃什麼,各位從清宮戲中都看到了,山珍海味擺滿一大長桌。這些吃飯的場景,雖然有所誇張,但還是有稽可查的。據《清代檔案·御菜膳房》,1862年12月30日,剛剛即位不久的皇帝載淳(清穆宗)除夕的那頓晚膳是:"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金銀鴨子、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鍋燒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中碗菜四品:燕窩溜鴨條、攢絲雞蛋、攢絲翅子、溜鴨腰。碟菜四品:燕窩炒爐鴨絲、炒野鴨爪、小炒鯉魚、肉絲炒雞蛋。片盤二品:白糖油糕、如意卷。燕窩八仙湯。”

清宮中不僅皇帝膳食講究,宮中妃嬪、皇子、公主、文武大臣們的膳食也很講究,如1862年10月10日,進給皇太后的一桌早膳是:“火鍋二品:羊肉燉豆腐、爐鴨燉白菜。大碗菜四品:燕窩肥鴨絲、溜鮮蝦、三鮮鴿蛋、膾鴨腰。碟菜四品:燕窩‘福’字鍋燒鴨子、燕窩‘壽’字白鴨絲、燕窩‘萬’字紅白鴨子、燕窩‘年’字什錦攢絲。中碗菜四品:燕窩肥鴨絲、溜鮮蝦、三鮮鴿蛋、膾鴨腰。碟菜六品:燕窩炒燻雞絲、肉片炒翅子、口蘑炒雞片、溜野鴨丸子、果子醬、碎溜雞。片盤二品:掛爐鴨子、掛爐豬。餑餑四品:百壽桃、五福捧壽桃、壽意白糖油糕、壽意苜蓿糕。燕窩鴨絲湯。雞絲湯”

上述清皇的飲食,不是因爲過年才這麼豐富,平時也這樣。

皇帝的飯食這麼好,吃過晚飯後做什麼,各位就可想而知道了,那麼多年輕美貌的后妃等着呢。其實皇帝多餐,也是性生活的需要,營養不足不行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