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元璋後來是怎麼對待陳友諒的妻兒的?

朱元璋後來是怎麼對待陳友諒的妻兒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後來是怎麼對待陳友諒的妻兒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元朝末年,羣雄四起,其中,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家實力最強,他們相互攻殺,爭的不僅是江南的一畝三分地,更是整個天下的支配權。

1363年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在與朱元璋交戰時被流矢貫穿頭顱,身死當場。自古成王敗寇,亂世之中一方梟雄身死,其妻兒便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陳友諒被朱元璋擊敗後,他的妻兒也成了風中殘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鄱陽湖大戰三年之前,陳友諒曾在採石一戰中奪下朱元璋的太平城,繼而志得意滿,殺死老上司徐壽輝,自立爲帝,所以戰死之時他已經是“皇帝”的身份了。

皇帝“駕崩”,面臨的就是繼承人問題,史書記載陳友諒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陳善兒,一個叫陳理。

陳善兒是陳友諒的長子,早早被封了太子之位,這小夥子作戰非常勇猛,陳友諒作戰時經常會將其帶在身邊,鄱陽湖之戰也不例外。就這樣,在陳友諒戰死後,陳善兒也被朱元璋俘獲。

此後,史料中再也沒有了這個人的記錄。想來,作爲陳漢政權的法定繼承人,又是個能征善戰的驍將,朱元璋斷然不能留着給自己添堵,想必在被俘後不久就身首異處了。

但再爛的政權也有幾個死忠黨,陳漢的太尉張定邊,在戰場上冒死搶回陳友諒的屍身,還率領親兵拼死護着陳友諒的小兒子陳理逃回武昌。就這樣,年僅12歲的陳理繼承了陳漢皇位。

不過,朱元璋是不會養虎爲患的,次年春就率大軍直搗武昌,陳理開城投降,陳漢政權也就徹底涼涼了。

那麼問題來了,朱元璋該拿投降後的陳理怎麼辦呢?

朱元璋後來是怎麼對待陳友諒的妻兒的?

按理說,這麼個死敵的子嗣是應該斬草除根的,但是問題在於此人是主動歸順,當時天下未定,如果就這麼殺了顯然對後續的統一之戰是個負面影響。

所以,朱元璋體現了自己的“大度”,赦免了陳理一切罪責,將其帶到應天,封爲歸德侯,還承諾府庫中的金銀任其取用。如果沒有意外,陳理應該是雖無自由卻可以富貴一生,要不然就是被朱元璋直接除掉,但後來的發展有點出乎人們意料。

這陳理畢竟年輕,不知道自己處境艱難,恐怕是因爲以前被陳漢羣臣阿諛奉承的緣故,如今在應天沒有自由,就經常口出怨言。而且他還找到了個“知音”——重慶明夏政權亡國之君、被封爲歸義侯的明升。他比陳理還小5歲,兩人倒也聊得投機,不過都是各種對朱元璋的抱怨。

這朱元璋哪能忍得了,不過畢竟是自己封的侯,又是兩個小屁孩兒,如果真的殺了也難堵天下悠悠衆口。也虧的是朱元璋,竟然想到一個“奇葩”的注意,以擔心二人被人利用爲名,將他們送到了高麗!

這高麗是明朝屬國,高麗王當然對朱元璋言聽計從,從此以後陳理可就慘了。根據高麗史料記載,高麗王也就賜給陳理幾匹布、幾瓶酒、幾筐豆子,可見日子清苦。就這樣20多年後,陳理去世,也算是客死他鄉。

說完了兒子,再來說說陳友諒的妻妾。

和子女一樣,陳友諒到底有多少妻妾,誰也不知道了,史料中零星出現了楊苕華、婁玉貞、陶氏、闍氏四人。

古代女子都被視爲男子的附庸,如果是皇帝的女人,還能在史書中有個后妃傳,而陳友諒這樣被定義爲“逆賊”的,誰給你的老婆著書立傳啊?因此,這幾個女子究竟下場如何,並沒有很明確的記載,估計是被朱元璋收入後宮了。

朱元璋在自撰的《大誥》中,曾毫不避諱地提到了這件事,說自己起兵以來,從未侵佔過別人的妻女,唯獨攻武昌滅陳漢時,因爲惱恨陳友諒屢屢與自己做對,所以將其妻妾奪入後宮。

對此,朱元璋本人也有過思想鬥爭,說我這是好色呢,還是英雄豪氣呢?搞不清楚,任人評說吧。其實,朱元璋就是借奪陳友諒妻妾來撒撒氣,跟好色和英雄志氣都不沾邊。

事情本來就這麼簡單,偏偏有好事之人傳的越來越玄乎。比如金庸的祖先查繼佐在《罪惟錄》就有記載,說朱元璋侵佔的陳友諒妻妾中有一個闍氏,很快獲得了朱元璋的寵幸。

但實際上她在入宮之前已經身懷六甲,所以幾個月後生下了陳友諒的遺腹子,卻被朱元璋誤認爲是自己的兒子,這就是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

後來朱梓到長沙就藩,母親闍氏才告知其身世,要他替父報仇。朱梓一怒之下豎起反旗,朱元璋派兵征討,最終朱梓兵敗自焚而死,臨終前還留下遺言“寧見閻王,不見賊王”。

這故事是真的嗎?太扯淡了!

明朝皇子的出生情況都有皇室玉牒明確記載,首先朱梓的母親就不是什麼闍氏,而是妲定妃,這人根本不是陳友諒的妻妾,她還給朱元璋生了第七子齊王朱榑。

其次朱梓出生時已經是1369年,距離陳友諒戰死鄱陽湖已有6年之久,怎麼可能是什麼遺腹子?

朱梓確實後來自焚死了,不過那不是因爲替父報仇,而是其岳父捲入胡惟庸謀反案被殺,牽連到了王妃。朱梓與王妃感情極好,又擔心父親遷怒於自己,這才與王妃一同尋了短見。

那個朱元璋替陳友諒白白養了多年兒子的傳聞,不過是同情陳友諒,或者憎恨朱元璋的文人們編排出來的“地攤文學”,聽個樂就是了,千萬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