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是誰的建議?

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是誰的建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是誰的建議?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公元前213年,嬴政因一句“亡秦者胡也”直接把盤踞在北方的胡人打服了,隨後在咸陽宮擺設酒宴慶功。70位博士立刻上前恭維他。酒性正酣,誰料淳于越一句諫言,嬴政大怒:“焚書!”

七十博士齊刷刷地跪了一地,個別膽子小的早已嚇得魂不附體,唯有“始作俑者”淳于越一身正氣凜然地站在大殿前毫無畏懼之色。但任憑他如何慷慨陳詞都已經無濟於事,在事發之前的0.1秒,好友李斯還在和自己推杯換盞,彼此恭維着要一同爲大秦鞠躬盡瘁。

哪會想到三杯兩盞過後,他竟然率先踩了自己一腳。

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是誰的建議?

然而,亂世看良將,盛世看良相。歷代君王都會有偏離軌道的時候,這個時候纔是文臣發揮作用最佳時機,奸臣幾句話能帶偏一個王朝,忠臣的以命相諫的當頭棒喝往往能救一個王朝與水火。而這次慶功酒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但可惜的是,嬴政沒有遇到良相,他身邊只有一個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的李斯。

酒會開場氣氛烘托到了極點,衆人推杯換盞,當時秦王朝的幾位博士便決定吹捧皇帝一番,好爲日後平步青雲做點努力。這裏的博士與現代意義上的博士不同。戰國時期的博士屬於一種官銜,不過依然是文職,比如爲秦始皇尋仙問道的方士和爲他提供諮詢服務的顧問都可以被封爲博士。這羣博士掌管典籍史故,精通律法的這麼一批人。

其中周青臣看大家都恭維得差不多了,他吸吸鼻涕,端着酒杯大着舌頭地起身朝嬴政拜了拜說道:“從前秦國土地不過千里,全靠陛下聖明,日月所照之地,百姓皆臣服。您把諸侯搞成郡縣,太英明瞭,從此安居樂業沒有戰爭,功業可傳千古啊!”他這一番話把秦始皇的馬屁拍的是舒舒服服的,李斯在旁邊偷覷了一眼皇帝的表情,心裏對嬴政的喜好拿捏了一大半。

就在他揣摩之際,淳于越在旁邊翻了個白眼,毫不猶豫地起身諫言:“皇上,您千萬不要被這個馬屁精矇蔽了。古人分封諸侯是爲了輔佐帝王,您這把手足兄弟都變成了平民百姓,一旦出現變故,沒了輔佐誰來救您?凡事不師法古人而能長久的,還沒聽說過!”

嬴政聚起目光死死地打量着淳于越,他知道此人和李斯關係一向交好,這話究竟是醉酒之言,還是有心人借古諷今,實在難以分辨。嬴政未開口,不動聲色地看向李斯:“你怎麼看?”

李斯話說到此處頓了頓,他感覺自己的後背彷彿被淳于越的眼神灼穿了一個大洞,但他同時也能感受到大殿之上的那位正滿意的等待下文,他裝腔作勢的往地上一伏:“臣冒死諫言,古代人心散亂都是因古人爲害,如今,我們一統天下都是您一個人說的算,應該把所有和秦朝典籍無關的書都焚燬,十天內不燒的,處刑四年,發配邊疆,膽敢收藏和私下議論的直接死刑示衆!”

李斯此言一出,朝堂滿座皆驚,但無人敢應。唯有淳于越厲聲痛罵李斯,一聲比一聲尖銳,一聲比一聲淒厲,直到士兵將淳于越拖出朝堂,直到他捨生取義,與詩書共存亡後,李斯仍然覺得那罵聲還在耳邊迴盪。

嬴政準了李斯的建議,除了博士收藏的典籍,其餘付之一炬。李斯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高官厚祿,鬆了一口氣。這件事在秦始皇輝煌的政績上抹黑了一大筆的,也成爲了後人詬病秦始皇暴行的一大罪證。

但是,這位千古一帝真的是一位殘暴無德的君王嗎?嬴政13歲登基,22親政,用10年的時間一統天下,他在位37年是整個戰國時期大臣枉死最少的。

如果說“焚書”是他的黑歷史,那麼身爲丞相的李斯難逃其責,而所謂“坑儒”的真相在《史記》中記載,是一位叫作盧生的方士受盡嬴政恩惠後,卻無法提供長生不老的仙藥,擔心他粗暴兇狠,早晚對自己下殺手,就捲鋪蓋套逃之夭夭了。

嬴政在李斯這樣的人的輔佐下將越走越偏。爲了防止這些人在外散播謠言,誹謗當朝,嬴政下令在咸陽活埋了460名方士,而不是後來以訛傳訛地活埋了所有儒者。

那嬴政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呢?我想盧生逃走時有一句話說的是對的:“貪於權勢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