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宗室制度是如何規定藩王的?生活待遇怎麼樣?

明朝宗室制度是如何規定藩王的?生活待遇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於各地,“初封親郡王、將軍四十九位”,大部分默默無聞,有幾個做一些小官做得還不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這些宗室官員裏,以寧藩後人最爲突出,因爲當年寧王造反連累得他們生活待遇滑坡,反而使得寧王一支成爲宗室裏讀書最好的。

明朝宗室制度是如何規定藩王的?生活待遇怎麼樣?

宗室官員有帶兵經歷的就我所知只有一個,鄖陽監紀推官朱翊辨。他在參與守鄖陽的時候和闖軍打了幾仗,雖然沒有突出戰績,但是表現還是不錯的。他也是最早意識到李自成開始屯田,天下局面出現變化的明朝官員之一,水平不差。

但是他的努力反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清軍入關之後,鄖陽明軍集體降清,其中還有一些參與了滅亡南明弘光政權的戰役。他的最終下落我沒有查到。

明末宗室裏還是有一批有氣節的人的,畢竟哪個羣體內的道德品質都不可能千人一面,天龍人裏還得有幾個好人呢。名單太長,而且打他們的名字實在太費勁,我就不寫了。

錢海嶽版《南明史》開頭講宗室的部分裏能查到他們的資料。但是這些人雖然有氣節,卻從來沒有任何軍事、政務經驗,很多時候只是用來做一面旗號,並不能從事什麼實質性的工作,也沒取得什麼重要的戰果。即便如此,這些人能陪着其他義軍一起抗清一起死,也是值得尊敬的。

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是明末宗王裏最優秀的,他們也恰好是明末所有親王裏最飽經憂患的。唐王兩度入獄,險些喪命,體會過被迫害的苦楚。魯王經歷過兗州大屠殺,躲在死人堆裏逃過清軍屠刀

但他們的問題也是一樣,有愛國之情,卻沒有從事實際工作的經驗,這就導致他們沒辦法自己當軍閥。儘管也能做安定人心之類的有利於國家的工作,可在亂世中不能掌兵的人是肯定不可能成功的。

像朱聿鍵、朱以海這樣半輩子生活在正常社會之外,被軍閥放出來直接當領袖的人,和劉備這種戰場上砍出來的皇帝相比,在戰鬥力方面上天差地遠。這樣的人在和平年代或許有可能做一個好皇帝,但是在戰爭面前是脆弱無力的。

明朝宗室制度是如何規定藩王的?生活待遇怎麼樣? 第2張

所以,朱以海儘管“不降不棄,正氣凜然”,可他連基本的用人之道都沒掌握,一生受制於人。朱聿鍵在大戰略上都對,要善待百姓,要停止黨爭,要綏靖魯王,要聯合農民軍,要提拔鄭成功,要反攻江西。對倒是都對,可他掌握不了軍隊,甚至掌握不了派出去的文官,戰略雖對卻無法執行,甚至不像朱由榔那樣有善逃的本領,所以也只能堅持一年。

但如果朱聿鍵天縱奇才,無師自通,又會帶兵打仗,又會控制文官,那當初朱由檢可能就不是把他關到鳳陽,而是直接送到菜市口了。

還有一個特例是朱容藩,此人招搖撞騙的本領很高,連李過、王光興這些老江湖都被他忽悠過。怎奈打仗是不能投機取巧的,不會就是不會。

任何人的能力都不是憑空掉下來的,如果不經過實務工作的鍛鍊,一百個人掌權,至少有九十九個要手足無措。

就拿明末能指揮作戰的幾個文官來說,盧象升是由知府、兵備升爲按察使管軍務,再升任巡撫。孫傳庭先做府丞,有了管理民政的經驗,然後做巡撫。洪承疇由管後勤的督糧參政提拔爲巡撫。

這些人都是先以較爲簡單的實務工作在地方鍛鍊過,後來做管後勤、管地方民兵之類的工作,然後才明白怎麼打仗,哪怕是有在家鄉組織鄉勇的經驗也好。而那些和他們同時期的,言官出身甚至賦閒在家,被崇禎直接拉出來就當巡撫的人,打起仗來大部分都是害人害己。

而明朝的宗室制度,恰恰就是極力防止宗室接觸實務工作。藩王幹什麼都行,唯獨不能幹正事。藩王吃喝玩樂,皇上放心,藩王欺男霸女、盤剝百姓,也不算大事,但要是藩王關心起老百姓來,皇上就該琢磨他是不是要造反了。要是藩王對軍事有興趣,皇上就會想也不想,直接認定他肯定要造反。既然明朝宗室從未接受過相關教育,也沒有實踐機會,在國變之際起不到多少作用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