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兩朝對待宗室親王的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明朝兩朝對待宗室親王的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清兩朝對待宗室親王的態度截然不同,爲何這樣說呢?明朝讓宗室出鎮地方,沒有皇帝詔書,他們不能擅離駐地,更不能進京。清朝卻正好相反,把所有的王爺都養在北京,沒有皇命或者詔書,他們不能私自離開京師。爲什麼明朝和清朝對待宗室親王的態度如此相反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其實,從根本上說,無論是明朝讓宗王出鎮地方還是清朝把宗室禁錮在京師,都是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希望能防範宗室內訌,不讓皇位落到自己的兄弟、子侄、叔伯手裏。實際上,這都是明清統治者經歷了慘痛的教訓後得出的結論。

自古以來,太子都被稱爲國本,畢竟那是帝國未來的統治者。可皇帝往往不只有一個兒子,只要是皇子都有理論上繼承皇位的希望。爲了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和皇位繼承,中國有一套嚴密的嫡長子繼承製,利用宗法傳統來排序,消除皇子之間對皇位的覬覦。然而,即使如此,歷史上爲了爭奪太子乃至皇帝之位的事,比比皆是。

到了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爲了讓自己的國家能長久統治,尤其是防備退回蒙古草原的北元捲土重來,所以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們大多都分配到了北方,爲帝國鎮守邊疆。從東到西,有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等九位王爺,其中尤以寧王、燕王、晉王三人實力最強,還擁有節制北方邊軍的權力。寧王“甲兵八萬,戰車六千”,麾下朵顏三衛最爲驍勇善戰

不過,宗王鎮邊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能夠幫助中央朝廷抵禦外敵,壞處就是這些藩王自身也會覬覦皇權,他們手握重兵,又在不停的戰爭中得到了威信和擁戴,有自己的軍隊可以對抗中央了。朱元璋一死,朱允文削藩的手段過於激烈,逼反了燕王朱棣。朱棣裹挾了寧王的邊軍,經過四年的靖難大戰,建文帝自焚,朱棣成爲了大明的新皇帝。朱棣成爲皇帝后,立刻就對宗王出鎮制度下了嚴令:非有詔不得入朝。於是,明朝的宗王制度就這麼定了下來,王爺們只能在封地過着奢靡的生活,但除了衣食無憂卻形同軟禁。實際上,明朝要是有王爺膽敢在沒有皇帝詔命的情況下偷偷入京,錦衣衛可以直接將其下獄,關進天牢。

明朝兩朝對待宗室親王的態度爲何截然相反?

到了清朝,直接連過去“秦王”“晉王”這些稱號都放棄了,就是不想讓王爺皇子之間效仿“秦王李世民”“晉王楊廣”這些曾經奪位成功的皇帝,而使用“禮親王”“睿親王”“雍親王”“寶親王”這類禮儀尊稱。清朝建立之初,宗王議政,親王們的權力極大,先是四大貝勒聯合執政,然後睿親王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攝政。尤其是多爾袞,最後都當到皇父攝政王了,所以清朝皇帝對親王掌權非常忌憚,選擇讓宗室們始終呆在京師。

清朝另外一個不需要選擇宗王出鎮的原因在於,清朝本身是外族統治,巨大的人數劣勢,導致其統治集團內部異常團結。清朝的基本盤是八旗,並不需要用宗室拱衛皇族、壓制權臣、監控地方。這些本來只有靠血親“自己人”能做到的,都被八旗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