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嫡庶有別,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嫡庶有別、長幼有序,幾乎是我國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而這一體系的最主要特徵,就是近乎冷酷的森嚴等級。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所謂的宗法制,用學術的語言來說,就是“以血緣關係爲基礎,以共同的祖先爲旗幟,在宗族內部嚴格區分尊卑、長幼,並對繼承順序、地位、相關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劃分的一套體系”。

說的直接點:人們既希望家族枝繁葉茂、人丁興旺,但又擔心規模過大後難以管理、影響和諧,於是便形成了宗法觀念,既要以血緣維護親情,又要劃分鮮明的等級,從而保持家族和諧;而每個家庭和諧了,整個國家、社會也隨之獲取穩定的運行秩序。

因此,這一體系不僅是家庭倫理層面的規則,也是維護古代政治的基礎理論;這一制度形成於先秦時期,隨着大一統王朝的確立而不斷演化、穩固,下至民間家庭,上到皇室王族,都按照這一規範實現有序運作。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2張

從“嫡庶有別”,我們就能管窺宗法制的基本運作邏輯。

何謂嫡庶?其實是對妻妾以及她們所生後代的嚴格劃定。嚴格來說,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並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真實歷史上妻、妾之間的差別,比那些影視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殘酷得多。

古時一位男子,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個妻子,可以稱之爲正妻、嫡妻。在名義上來說,夫妻的地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在服制、禮儀等方面享受同等規格;但從實際上而言,在“夫爲妻綱”的夫權理念下,夫妻的地位並不對等,他們之間是尊卑、主從的關係。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3張

比如,男子在娶妻之外,還能以繁衍家族爲名光明正大的納妾;妻子過世後,男子可以續絃。而女子一生只能服侍一位丈夫、堅守自己的貞潔;在大部分時期,即使丈夫過世也不能改嫁,否則將遭受嚴厲的法律、道德懲罰。

此外,丈夫對妻子還着控制權,他可以對妻子的行爲做出要求,對家庭的財產擁有完全的所有、分配權。同時,女方的姓氏也必須跟隨男方,要麼改隨夫姓,要麼在本姓前面增加夫姓。

不過,特殊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任何時代都出現過怕妻子的丈夫,比如一代雄主隋文帝、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楊素;在很多朝代,守寡的女子是可以另尋夫家的,人們也不介意迎娶結過婚的女子,比如我們熟知的曹丞相父子。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4張

相比較之下,妾的處境才真的慘。妾與妻的差別,是全方位、無孔不入的的:

第一,迎娶的方式不同;

對於古人娶妻,有兩個我們熟悉的詞語:明媒正娶、門當戶對,由此可見,這是一件極其嚴肅的大事。一男一女要成爲夫妻,講究、程序非常多,比如首先要看雙方父母的意見,要經由媒人撮合,還要占卜生辰八字,有一個環節不對就不能結爲伉儷。

即使兩家看對眼了,結婚的程序也非常複雜,古代有三書、六禮的說法,前者是聘書、禮書、迎書,後者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只有全部程序都具備了,這才叫做明媒正娶,無論從法律還是道德上來講都是完美的。

此外,男方要準備可觀的聘禮,女方則要回以豐厚的嫁妝;結婚當天,要披紅掛綵、鑼鼓喧天,在所有親戚朋友的現場見證下,雙方三拜九叩、祭祀祖宗,其後隆重地把女方大名記入族譜。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5張

而妾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不講究什麼門當戶對,那些願意讓女兒給人當妾的人家,要麼身份低微,要麼家境貧寒,甚至還有些原本就屬於奴僕之家。

其次,相比大張旗鼓的娶妻,納妾是偷偷摸摸進行的,連正門都不能走,只是用一個小轎子從側門送進家裏。當然了,沒什麼媒婆,也沒有三書六禮,更沒有迎親隊伍,聘禮、嫁妝則可以忽略不計,納妾現場頂多只是邀請幾個近親喝個酒、做個見證而已。

看過小說《曾國藩》的朋友,也許會對曾國藩納妾的情節有些印象。彭玉麟在民間物色了一個窮人家的姑娘陳春燕,送給身邊沒人照料、因牛皮癬徹夜難眠的曾國藩爲妾。而納妾的程序,僅僅是請幕僚們吃了頓便飯而已;後來陳春豔因病去世,沒有安排正式的葬禮,棺木連夜被人運到尼姑庵唸經超度、悄悄地掩埋,曾國藩的總督衙門沒有受到一絲的影響,這一幕讓人情不自禁的心生憐憫。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6張

第二,在家裏的地位、職責不同;

妻確實要聽命於夫,但除此之外,她就是家裏的最高首腦:她統領家庭的內部事務,負責管理、指揮妾及其他僕人,甚至可以視情況對妾進行懲罰;妻可以光明正大的被列入家族的族譜,不能被降爲妾;丈夫不能無理由休掉妻子,除非嚴重觸犯了“七出”之罪(即“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這七罪);

而且,即使妻子涉嫌觸犯七出,但只要符合“三不去”之一,就不能被休掉。所謂“三不去”,指的是:經歷或主持過公公婆婆的喪禮;男方當初娶妻時處境一般,但後來逐漸顯貴;妻子孃家敗落、散亡。

妾能被升級爲妻嗎?可以,但前提是正妻已死,或者被休;妾升妻,在一些朝代還必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手續。

而妾除了要服侍丈夫外,還得伺候正妻、幹家務乃至種地,處境也就比家裏的僕人高那麼一點點;妾無法被收入族譜,除非她生了兒子,才能在兒子的名字旁標註一下。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7張

第三,雙方所生的子女地位懸殊。

這一點是最直觀的。正妻所生子女爲嫡子女,妾的後代則是庶出子女(那些非婚生育的孩子也被歸爲庶出),他/她們雖都是家裏男主人的親生孩子,但待遇、身份的差距令人髮指:

每個家庭只有一個繼承人,第一人選毫無疑問是嫡長子,排在其後的是嫡長孫、其他嫡子;如果嫡子嫡都不在了,這纔會考慮庶子。

在任何朝代,庶子的地位都低於嫡子,在一些時期前者甚至還要做後者的家臣。我們熟知的袁紹與袁術,前者就是庶子、後者則是嫡子。因此,即使袁紹混的風生水起,也飽受袁術的鄙視,兄弟倆人勢同水火。

同理,嫡女也比庶女的地位高得多。庶女被視爲身份卑賤,一般的人家娶妻時,壓根就不考慮這類女子。

在很多王朝,甚至由政府立法禁止以庶亂嫡,規定立嗣必須選嫡,無嫡才能輪到庶。比如李淵那麼多兒子,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建成、世民、元吉三兄弟;李世民的諸子爭儲,繞來繞去也只是在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間選擇;即使拋開隋煬帝外孫的身份,優秀的李恪理論上也不存在當太子的可能。

古代嫡庶之分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們的地位差距有多大 第8張

“嫡庶有別”看似無情冷酷,但它是古時維護社會穩定、強化凝聚力的有效制度,是中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特有的歷史印記。不過,在一定時代背景下,憑出身定終生、立嗣以長而不以才,並不利於維繫家族、社會的穩定發展,許多王朝正是因爲堅持“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才眼睜睜的看着昏君上位,導致整個社會不可避免的走向沒落,最典型的就是西晉的司馬衷了。

而在一些大爭之世,“嫡庶有別”時常被打破,併產生了一些積極的影響,比如戰國時期的秦國,秦惠文王的正妻是惠文後,我們熟悉的羋八子則只是姬妾。惠文後所生的嫡子秦武王舉鼎而死後,諸弟爭立,庶出的嬴稷在母氏一族的支持下獲勝,並且帶領秦國走向新的巔峯。

此外,秦國正是因爲宗法制不怎麼嚴格,在使用人才方面才免去了一些無謂的束縛,他們能夠毫無阻礙的任用外來傑出人才,而非像其他諸侯國一樣拘泥於任用宗族內的公子,由此強化了君主制、打造起一支碾壓東方各國的人才隊伍,這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軟實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