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快遞業:魏晉時頒佈法規唐代運送水產水果

古代快遞業:魏晉時頒佈法規唐代運送水產水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哪個時期,對“快遞”的路程和速度都有要求。秦漢時期步遞一般都是短途,平均每個時辰要走10裏,這是對普通郵件的要求,當天送完。如果用傳車,一般每天要行70裏,最多每天可行兩三百里。騎馬的話,對速度的要求是“日行四百里”,這是當時的速度極限了,即古人眼裏所稱的“至速”。隋唐時期對陸路的驛速則有這樣的程限:傳馬日走4驛,乘驛馬日走6驛,按每30裏一驛算,日走120裏至180裏。如果是急件,要求日馳10驛,相當於跑300裏。更急的,如送赦書,則日行500裏,日行約16驛。

宋代的快遞,是在步遞和馬遞基礎上創立的,最早記載出現於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急腳遞並非人力的步遞,也是一種馬遞,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遞鋪,更接近今天的快遞公司,程限與宋代一樣。其實,快遞業較爲正規從魏晉時期就開始了。那時還出現了專門針對“快遞”的第一部郵政法規,即魏國由陳羣等人制定的《郵驛令》,這在中國郵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到了隋唐,快遞業更爲發達。由於大運河的開鑿,水路快遞更爲突出。在唐玄宗時期,全國大約有1639個驛站,其中水驛260個,陸驛1297個,水陸相兼驛86個。有學者推算,盛唐時期,從事驛傳的工作人員約有2萬多人,其中驛夫1.7萬多人。唐代詩人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寫下了親眼所見:“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唐時已開始流行用快遞運送水產、水果。當時平原郡(今山東境內)進貢的螃蟹,便是使用快遞。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這種蟹是在河間一帶捕捉的,很貴重,在當時一隻價值一百錢。爲了保證是活的,每年進貢時都用氈子密封起來,捆在驛馬上速遞到京城。而出現的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著名快遞業務也就不足爲奇了。

古代快遞業:魏晉時頒佈法規唐代運送水產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