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惠王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

魏惠王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惠王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魏惠王魏罃即位時,正是魏國的鼎盛時期,有着魏文侯開創的百年基業,和魏武侯南征北戰打下的聲望,可以說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圖天下的宏偉壯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國沒有進一步統領三晉,橫掃天下,反而在興起的秦、齊等國夾擊中不斷慘敗,領地被一次又一次蠶食鯨吞。在魏惠王的帶領下,魏國國力不斷走下坡路,“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而到了他死後,魏國已經無力阻擋大秦的東出之勢了。明明是一手好牌,爲什麼被魏惠王打得稀爛?

魏惠王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

一、國雖強盛,好戰必亡

魏國開國國君魏文侯,“文師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幹木”,重用李悝變法,武有吳起數敗秦國,他還親自拜當時的大儒子夏爲師,子夏做了所謂的“帝王師”,親自坐鎮西河,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邊地諸侯國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還使魏國儼然成爲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更加吸引了天下名士,成爲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家。然而在魏武侯的手下,魏國雖然武力強盛,但明顯已經不復戰國“小霸”了,因爲用人不當,任人唯貴,導致魏武侯時期魏國人才大量流失,這也給魏惠王開了個不好的頭。

最爲危險的是,魏武侯、魏惠王時期的大量用兵,魏武侯雖然在作戰指揮上與其父魏武侯不相上下,甚至在南征北戰中打贏不少漂亮仗,但他很顯然小看了三晉中趙國的野心,在不斷摩擦中矛盾升級,曾經牢不可破的三晉同盟瓦解,魏國一下子成爲衆矢之的。而到了魏惠王時期,雖然有名將龐涓,但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後,魏國不僅損失了龐涓,可以說軍事實力徹底衰落,曾經名動天下的魏武卒已損耗殆盡,以至於魏惠王感嘆“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此外魏國還因爲幾次軍事行動交惡韓趙,處於四戰之地的魏國的結局可想而知。

魏惠王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 第2張

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造成魏國在後來一敗塗地的最大原因便是人才的流失,而這些人在日後爲他國高官時,都不小地“坑”了祖國一把。首當其衝的便是著名軍事家吳起了,吳起是魏文侯在位時最爲倚重的將軍,他曾是魏國攻佔秦西河之地的最大功臣,也是魏武卒的靈魂人物,魏武侯在位後也任用吳起進行變法。但魏武侯御人無道,猜忌逼走了吳起,而在之後也遭到了報應,“及吳起相悼王,南並蠻越,遂有洞庭、蒼梧”,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變強的楚軍與趙國聯軍大敗魏軍。

而魏惠王時期放跑的人才就更多了,孫臏兩度擊敗龐涓,尤其是馬陵之戰後,魏國實力嚴重受到削弱,從頭號強國淪爲二流強國,而魏國稱霸中原百餘年的局面一去不復返。魏惠王第二個放跑的便是家喻戶曉的商鞅,直接給魏國樹立了一個無法超越的強敵,在商鞅的帶領下,秦國逐漸強大,並一次次挑戰鄰居魏國,終於在秦孝公二十一年(前341),“衛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卬,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而魏惠王還錯過了日後僅憑兩瓣薄脣就能攪動天下的張儀,張儀也是對付魏國最狠的,在魏國爲相也不過是想要“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施展強秦而弱諸侯的連橫策略,魏國在人才的不斷流失中越來越弱,與強秦形成鮮明對比。

魏惠王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 第3張

三、朝秦暮楚,樹敵甚多

魏文侯之後,魏文侯和魏惠王的對外政策都不太行,甚至把魏王推向了風口浪尖。在趙魏韓三晉亂戰中,魏國的霸權不斷受到曾經的盟友挑戰,這也給了秦、齊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在流亡三十年的秦獻公回到秦國後,用從魏國那裏學來的變法知識進行改革後,對魏國發起挑戰,分別在秦獻公十九年(前366)秦軍在洛陰打敗韓、魏軍隊;秦獻公二十一年(前364),與魏戰於石門,大敗魏軍。而齊國也不滿魏國的壓制,以以大國的身份,拉攏、脅制周圍的一些中小國家,結成與魏國作對的集團,對魏國的霸業發起競爭。

西方的秦國日益強大,魏惠王不得不採取防守政策,爲了避免腹背受敵,魏惠王還積極尋找同盟,調整同秦國的關係,拉攏趙、韓再次組成三晉同盟。通過逢澤之會,魏惠王明面上延續了霸權,但這不過是商鞅認爲此時的秦國不敵魏國,用“尊王”的方法來麻痹魏惠王。很顯然魏惠王特別喜歡這種“面子工程”,居然前後進行了四次“稱王羣聊”,逢澤之會,得罪了韓國齊國;徐州相王,算是扯下週天子最後的“顏面”,也是一次對各路諸侯的衝擊,“徐州一會,實當時諸侯稱王之初步,戰國驚人一大事”,同時引起了秦、楚等傳統大國的敵意;秦、魏、韓三國相王,魏惠王和韓宣王被迫給秦惠文王駕車牽馬;五國相王,魏國再次引來秦、齊兩國的敵視。

魏惠王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把家底敗光的? 第4張

在之後的合縱連橫之爭中,“犀首”公孫衍想要聯合三晉與燕、中山國來抵禦大國的進攻,但面對第一個來挑戰的楚國就敗了,魏惠王因此改用張儀的連橫政策,即“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然而魏惠王和張儀各自心懷鬼胎,魏惠王用張儀爲相不過是想要利用秦國的力量對抗齊、楚的壓力,而張儀則是“相魏以爲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是要魏國投靠秦國,魏惠王肯定不想屈於秦王之下,在齊、楚、燕、趙、韓五國支持下,逐張儀,複用公孫衍,這種忽縱忽橫的態度,被列國恥笑。

魏惠王把魏國事業再次推向頂峯,但不過是空中樓閣,看上去光鮮亮麗,而沒有強大的硬實力做支撐,最終會被粉碎。在秦國的步步緊逼下,魏惠王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實力,反而是處處想要空手套白狼,甚至卑躬屈膝,只爲得到齊、楚等國的“聲援”,很顯然,他自認爲做得很好的美夢被秦惠文王、張儀、樗裏疾等人無情打破,在魏武卒凋零、人才不復繁盛的魏國、列強光喊口號不行動下,魏惠王只得以土賄秦,親自爲後輩套上窒息的繩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