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惠王綜合說起來不算是昏君,嚴格的說,他早期是嚴明的強君,晚年開始走下坡路,成爲一個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認定魏惠王是昏君。  

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惠王早期勵精圖治,勤於理政,再加上有公叔痤爲相、龐涓爲將,在奪位之戰後很快恢復了國內的秩序,妥善解決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重創秦軍,打的秦軍節節敗退,迫使秦孝公遷都;在趙、秦、齊、楚四國合攻之下也能精妙安排,取得勝利;遷都大梁,發展生產,修建防禦工事,使得大梁成爲當時諸侯各國中都城最繁華的城市。他在列國之中率先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成爲中原霸主,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到魏惠王統治晚期,由於錯誤安排,導致龐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殺而亡。之後在秦、齊的夾攻之下不斷慘敗,對外,魏惠王忽縱忽橫,軍事上樹敵太多,魏國國力日益衰弱。魏惠王剛愎自用,外寬內窄,好形式主義。魏國因重視人才而興,也因錯失人才而敗。孫臏乃兵聖之後,本來是留在魏國做將軍的,卻只因魏惠王聽取龐涓一人之言落得殘疾,逃到齊國;商鞅是被公叔痤推薦過來的,他不重用也不忌憚,成就了後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國強兵;張儀足智多謀,攪得列國不得安寧,這樣的人才也被魏惠王拱手讓人。不禁讓人想起魏惠王於齊威王會田於郊說的那段話,豈不知,他也曾擁有世上無價之寶。

不管他是早期賢明的君主,還是晚期昏庸的魏王,既不能否定他的功績,也不能忽略他的錯誤。

魏惠王死後誰繼位

魏惠王,漢族,魏氏,名瑩。公元前369年繼位,適逢魏國最鼎盛時期。早起勤於政治,將魏國實力推向頂峯,諸侯國內率先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後期由於自身性格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決策失誤導致魏國人才缺失,在後期的戰役中節節敗退,慢慢走向衰弱。 

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惠王於公元前319年逝世,享年長達82歲,很可能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長壽的人。

歷史上魏惠王的太子有兩位,一位是太子申,另外一位便是後來的魏襄王了。在公元前341年,魏國以太子申爲上將,攻打韓國,韓國求救齊國,齊國應允救援,幫助韓國竭力攻打魏國,孫臏爲軍師,運用“圍魏救趙”的方法,率軍直攻魏國都城大梁,誘使魏國不得不班師回朝,以解韓國之困。最後魏國大敗,龐涓知道敗局以定,不甘被俘受辱,遂憤愧自殺。太子申被俘,殞命慘死,身首異處。

魏惠王死後,其子魏襄王繼位,姬姓,魏氏,名嗣。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秦國第四代國君。在魏、韓、趙、楚、燕五國聯合攻秦時,不克而返。魏襄王在位期間善用合縱連橫之術,與秦國聯合攻打過韓國、也與秦、韓、齊三國聯合大敗楚軍,但不管他如何費心籌劃,也只能保全魏國在那個諸侯割據的時代中還殘留一席之地,曾經那個在中原稱霸,各諸侯國望其項背的大梁國再也不復存在。公元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魏惠王爲何會有慚色

公元前355年,齊威王與魏惠王約着一起山中打獵,魏惠王有心炫耀,便問齊威王有何寶物,齊王心裏怎會不知惠王是何意圖,便回到:“沒有”。魏惠王心裏得意極了,嘴裏還繼續說到:“我的國家雖然小,可是我尚且還有能照亮十二輛車子,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你齊國那麼大,難道連這樣的寶物都沒有?”

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齊威王聽完魏惠王說完,頓了頓,不以爲然的說到:“我的寶貝與魏王你的寶貝有所不同,您的寶貝是供人觀看的,我的寶貝是用來治國安邦的;你的寶貝是可以估價的,我的寶貝卻是無價之寶”。魏惠王一聽,不解的問:“是何寶物?”齊王繼續說到:“我有大臣檀子,鎮守下陲,楚國不敢來犯,泗上諸國皆來朝拜;我有能成盼子,鎮守高唐,趙人不敢打漁到黃河以東;我有賢臣黔夫,鎮守徐州,嚇得燕人在北門、趙西門祈禱神靈保佑,並且千餘戶歸順了齊國;我有良臣鍾首,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四位忠臣良將就是我的寶物,豈止是能照亮十二輛車子的夜明珠所能比較的?”一席話說完,魏惠王面露慚色。

魏惠王身爲一國之君,本想借機炫耀自己的國力,但是實在小氣,眼光只是侷限於金銀飾物,皆是俗物。魏惠王與齊威王對寶物的定義不同,齊王認爲,寶物就是可以利用國家的興旺發達,人才就是無價的寶物。惠王聽完齊王一席話,方知自己是多麼淺薄,很沒有面子,便走開了。

魏惠王是怎樣一個人

魏惠王魏瑩(公元前400~公元前319年),魏國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即位之時正值魏國鼎盛時期,早年勵精圖治,使魏國一度成爲中原霸主,晚年戰爭中,“東敗於齊,南辱於楚”,漸漸開始衰落。  

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瑩少時聰慧好學,頗得其祖父魏文侯的喜歡,尋名師加以教導。魏武侯死後沒有立太子,得到貴族支持的魏瑩與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緩展開了奪位之爭,在國內混亂期間,韓、趙兩國趁虛而入,聯合進攻魏國,後以兩國意見不合撤軍告終。魏瑩成功奪得君位後,迅速解決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重整軍威,重用名將龐涓,重創秦軍,攻破秦國都城。隨後遷都大梁,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獎勵耕種、開鑿運河;對外,團結趙、韓兩國,增強實力。廣築宮殿、修築長城、開鑿鴻溝,以此來加強防禦能力。在趙、秦、齊、楚四國聯合圍攻的情況下,沉着應對,取得勝利,把魏國霸業推向頂峯,逢澤會諸侯,正式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

魏瑩的短板在於他自身剛愎自用、外寬內忌、好搞形式主義。他問政孟子,一副謙恭好學的樣子,回頭卻並不實踐;在用人方面,他重用龐涓,卻僅因龐涓一人之言殘害了孫臏,致使孫臏逃回齊國,他看孫臏,更多看到的只是兵聖後人這個標籤,所以也不甚在意。公叔痤向他舉薦衛鞅。他並沒有實際考察,僅憑衛鞅年輕沒有作爲就否決了。公叔痤又勸諫他,該人如果不用便要殺之,結果他依然主觀臆斷,沒有在意。衛鞅後到秦國,改名商鞅,變法改革,把秦國推上富強之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