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說魏惠王和齊閔王是戰國兩大敗家子?

爲何說魏惠王和齊閔王是戰國兩大敗家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戰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戰國七雄中之所以笑到最後的是秦國,和各國的國君有莫大關係:秦國曆代明君,最弱的韓國和燕國只有韓昭侯和燕昭王算明君,楚國楚懷王之前的楚悼王、楚宣王和楚威王都不差;趙國趙武靈王英明神武;魏國魏文侯和魏武侯開創魏國霸業;齊國齊威王稱雄一時。

但是六國顯然不能和秦國“奮六世之餘烈”幾代都是明君相比,除了開創霸業或稱雄一時的前幾位國君之外,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才讓戰國初期被魏國打得沒一點脾氣的秦國迎頭趕上。這其中有兩個諸侯國最爲可惜,他們原本有一個很好的開局可以走得更遠,卻由於出了兩個敗家子導致國力一落千丈,這兩大戰國敗家子就是魏惠王和齊閔王:一度稱雄卻四處樹敵,最後被各國聯手打落神壇。

爲何說魏惠王和齊閔王是戰國兩大敗家子?

先說魏惠王,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國君的努力下,經濟和軍事實力躍居各國之首,特別是吳起和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魏武卒可以說是打遍列國無敵手,秦國被吳起修理得毫無脾氣,不僅河西之地丟了,還被擠壓在洛水以西不敢輕舉妄動,魏國成爲戰國初期絕對的霸主。

魏惠王登基之初其實做得挺好:修復了和韓趙的關係,重用龐涓軍事上依然保持了足夠的強勢;魏惠王一系列的昏招從遷都開始,遷都本身在當時看來是合理的,因爲魏惠王的重心轉向了中原爭霸,但是他不應該把重心全部東移而輕視蟄伏的秦國,更不應該火力全開四處樹敵,原本應該在鞏固三晉聯盟的基礎上先對付齊國和楚國,魏惠王倒好四處開戰,惹得齊楚韓趙加上秦國一起對付魏國。

魏惠王另外一個昏招就是對人才的不重視,不僅放跑了商鞅和孫臏兩位奇才,張儀和公孫衍原本是魏國人也跑去了秦國,在各國聯手之下魏國連續遭遇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慘敗,河西之地也被秦國重新奪了回去。

魏惠王自己都哀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魏文侯和魏武侯開創的霸業被魏惠王這個敗家子敗了個精光,從此魏國被打落神壇,淪落爲二流國家再也沒雄起過,風水輪流轉以前欺負秦國,現在輪到秦國肆意欺負魏國了。

爲何說魏惠王和齊閔王是戰國兩大敗家子? 第2張

再來說齊閔王,齊威王時期齊國崛起,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次擊敗強大的魏國,挾大勝之威齊國風頭甚至蓋過秦國和楚國,齊威王時期齊秦楚三強並立齊國稱雄一時;齊宣王時期趁燕國子之之亂齊國攻破燕都,幾乎滅亡燕國,齊國強盛一時。

齊閔王其實有一個夢幻般的開局:垂沙之戰大敗楚國,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中,齊、韓、魏以齊國爲首在名將匡章的率領下大敗秦軍,攻入函谷關,和秦國並稱東、西兩帝,一時風光無限。

齊閔王和魏惠王有點類似,不僅好大喜功,而且四處出擊處處樹敵,和周邊鄰國燕、魏、趙、楚等國時有徵戰,大打出手遠比合作多得多,特別是齊國不顧各國默契吞併了宋國,終於惹得原本相互忌憚的各國在和齊國有深仇大恨的燕國牽頭下,以樂毅爲主帥組成五國聯軍對齊國發動滅國之戰,連下七十餘城將齊閔王打落神壇,如果不是樂毅要收服齊國民心,故意留着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圍而不攻,齊國幾乎就要亡國了。

可以說齊閔王這個敗家子敗光了齊威王和齊宣王留下的底蘊,齊國雖然在田單火牛陣擊敗燕國後成功復國,但是齊國也自此一蹶不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