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魏惠王到底做什麼失敗的事情 魏國爲何在他手裏走向衰落

魏惠王到底做什麼失敗的事情 魏國爲何在他手裏走向衰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戰國魏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戰國時期魏國實力那麼強,魏國爲什麼會在魏惠王時期走向衰落?魏惠王都錯了什麼事情?

戰國初期登上霸主位子的魏國追溯本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當初自己的封國畢國被滅了之後魏國的最先就投奔了晉國,之後成爲晉國權貴。在當年就曾有占卜大師預測魏國祖先之後的後代必將發展壯大。

也正如這次預言一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晉國,並向周天子討要侯爵,成爲了周朝名正言順的諸侯國。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在短時間內國力大增成爲戰國初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富不過三代”,魏國到了魏惠王手中的時候,魏國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強國,現在的魏國處處被西方秦國打壓。然而究竟是爲什麼使得魏國在魏惠王手中就此沉淪,一蹶不振呢?

人才流失

其實在魏惠王時期,能夠入得了魏國法眼的國家也就只有齊國,魏國將齊國當做是自己的主要對手。在公元前333年,也就是周顯王三十六年這個時間段,齊威王與魏惠王約定一起打獵,而在此期間的談話很明顯魏惠王有炫耀之心。起初魏惠王問道:“齊王,齊國是大國,地廣人多,那麼齊國的寶物肯定不少,拿出來讓寡人也見識見識!”

齊威王只是簡單的回答了一句沒有,這就讓魏惠王十分的看不起齊國。

魏惠王說:“寡人的國家雖然在疆域上比不了你的國家,但是各種寶物還數不勝數,你這萬乘之國卻什麼也沒有,簡直沒一點大國的風采!”

齊威王一聽就不樂意了,“我的寶物就是我手下的這些賢臣,他們能讓我得到世間所有的寶物,其實你說的這些俗物能比的?”

提起此,魏惠王就是一個羞愧難當。因爲他了解自己的作爲。

魏惠王不愛惜人才在後來也得到了報應,

魏惠王到底做什麼失敗的事情 魏國爲何在他手裏走向衰落

又一次魏惠王在接見一位別人推薦來的人才之時,卻感到十分的反感。對於淳于髡這個人魏惠王一共接見了三次,然而在前兩次淳于髡卻都一言不發,這就是的魏惠王十分的不高興,還以爲是淳于髡看不起自己,所以才這樣做的。而在第三次淳于髡卻說“吾前見王,王志在馳逐;後復見王,王志在音聲,是以默然。”

其實魏惠王一生之中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將孫臏與商鞅這兩位大大的人才給逼走了,前者在馬陵之戰、桂陵之戰中大敗魏國,斬殺大將龐涓與魏武卒十萬餘人,使得魏國的精銳喪失殆盡;而後者的變法更是爲魏國樹立了以後的一大堆手。這兩位人才的流失使得魏國到最後,再也沒有稱霸中原的機會。

後代太過無能

魏惠王的爺爺魏文侯任期內任用了一大批賢能之士,再加上他自己勵精圖治,在政策上聯合趙國、韓國打壓秦國,使得魏國在短時間裏就得到了成長,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爲魏國成爲戰國初期的霸主奠定了基礎

只不過在魏文侯之後的魏國君主卻都沒有魏文侯那樣的政治頭腦,魏文侯的兒子魏武侯在即位之後一改自己父親的大政方針,所啓用的官員都是一些家族背景很大卻沒有什麼真本事的人,魏國走向了一條任人唯親的道路只上了,使得大將吳起也被魏國逼走,這也給西方的秦國與曾數敗給晉國的楚國發展壯大的機會。

魏惠王到底做什麼失敗的事情 魏國爲何在他手裏走向衰落 第2張

由於起初三家分晉之時趙國的到的好處太多,使得魏文侯在當初制定一些戰略的時候將趙國排除在外。三晉同盟稱於世的局面算是打破了,魏國與韓國再不給趙國玩了之後,就獨自單打獨鬥,經過幾代人的發展趙國最終有了與魏國對抗的資本。

怕是魏文侯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趙國會崛起,那麼這個時候魏國與趙國之間樑子就這樣結下了,到了最後雙方甚至都大大出手,雙方算是徹徹底底的撕毀了當初的盟約。戰爭的結局是趙國獲得了勝利,但是趙國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雙方誰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這一段時間裏,魏王操作田氏取代齊氏成爲齊國新的主人,原本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齊國,沒想到到最後弄巧成拙,非但沒有讓魏國獲利,而且還讓魏國屢屢吃癟,最終成爲了魏國霸業的終結者。

魏國落敗的必然

魏武侯的瞎折騰使得自己父親留下來的老本全部被自己打掃乾淨了,最可恨的是魏武侯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最後這一桶爛攤子全部留給了魏惠王。

因爲魏武侯去世的時候並沒留下讓誰即位的詔書,結果就導致了魏惠王與其弟弟兩人圍繞王位繼承的問題上發生了一場爭奪戰,而之前不滿魏國作爲的韓趙兩國在此時聯合發兵,大敗魏軍於濁澤。

雖然韓趙兩國在處置魏國的意見上不一致,但是自此魏國也開始遭受來自各方的打壓。

魏惠王到底做什麼失敗的事情 魏國爲何在他手裏走向衰落 第3張

公元前366年,周顯王三年在遭受魏國長期打壓之後在這一刻算是崛起了,先開了秦國歷史上又一次東出大幕。秦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國與魏國展開了激烈的戰爭,最終魏國被斬首六萬餘人。秦獻公二十三年,秦魏再度發生戰爭,與此同時齊國也將魏國打敗,同時收攏了周邊的一些小國,來對抗魏國。

也正是在這個東西兩個方面都有戰爭壓力的情況下,魏惠王將魏國的都城遷往了大梁,後來又緩和了與韓趙兩國的關係,在國內也實行了一些有利於民的政策。雖然魏惠王自己稱自己已經十分的盡力了,然而卻被孟子諷刺。

魏惠王雖然經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卻不是那麼的徹底,雖然後期魏惠王依舊帶着包括秦國。趙國在內的十二個諸侯國君主朝拜周天子,看似是恢復了自己往日裏的神氣,但是這也僅僅只是表面。實際上這都是商鞅禍水東引與加快魏國衰落的計謀。此次會盟之後,魏國再度引起了齊國等一些國家的不滿,爲魏國之後數次敗與秦齊兩國埋下了伏筆。

魏惠王時期魏國內部的矛盾以及外部因素使得魏國最終走向了歷史的生源,雖然魏惠王實行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的政策到最後重新確定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但是這一切也都是魏惠王自以爲是的美夢。

魏惠王到底做什麼失敗的事情 魏國爲何在他手裏走向衰落 第4張

魏國在東面敗給了齊國,西面敗給了秦國,南面敗給了楚國。這幾戰之後魏惠王的美夢也算是破裂了,魏國從霸主的地位跌落了下來。在今後的發展中,秦國與山東六國的交鋒之中,魏國的舉起不動使得魏國再度遭到打擊,魏國的國勢日益衰弱,直到最後被秦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