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外頭飯館吃飯,發現很多老店總是打一些“經典古法高湯”、“宋代皇帝御膳”、“XXX親自賜名”的旗號,還要講究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多麼多麼精巧,失傳了多少多少年。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現代人言必稱古法,古代的食物真的比現在好吃嗎?前不久我沉迷於一部電視劇(未免廣告嫌疑劇的名字不說啦),劇中主人公從21世紀穿越到唐代,結果發現唐太宗李世民治下的盛唐,老百姓竟然連鹽都吃不起!

就算是皇宮,那一點點細鹽還要按品級分配,等閒只能吃粗鹽,又苦又澀,那做出來的菜能吃嗎?

不僅如此,唐朝還沒有土豆玉米西紅柿,沒有辣椒茄子胡蘿蔔,連煎炸炒燜都是宋朝發明的,想吃個白菜還得投生帝王家。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於是,在現代十分廢柴的穿越主人公,在唐朝竟然憑藉製鹽種土豆位列王侯,一碗紅燒肉俘獲當朝長公主歡心…

紅燒肉都沒得吃,我滴乖乖,古代人的生活這麼水深火熱嗎?那麼,古人都能吃到些啥?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2張

先上點兒主食

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北方。北方人愛吃麪,這已經有4000年的傳統了。

2005年,考古學家在青海民和縣進行地質考察時意外發現了一抔來自4000年前的麪條。

他們猜測,在遙遠的夏朝,一夥部民正在田間地頭享用午餐,忽如其來一場泥石流將人嚇跑了,某人手中的一碗麪條就這麼倒扣着落在地上,被瞬間襲來的泥石流給掩埋。

這恰巧給這碗麪形成了密閉空間,使它穿越數千年的時光與我們見面。

可別小看這點麪條,且不論它多粗細均勻手藝高超,僅它的存在,就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是最早發明麪條的民族,比意大利和阿拉伯早了不知多少年。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3張

北方吃麪,南方吃米,這是傳統

在南方河姆渡遺址,就發現了大量稻穀堆積層的遺蹟。

據說考古學家在剛剛發現這些稻粒時,一顆顆金黃燦燦,和新鮮稻穀沒有什麼區別,可惜一接觸空氣,馬上就氧化變黑了。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4張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爲是印度人最先馴化了水稻,而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在距今7000年前,中國人就已經能種植水稻了。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5張

讓我插播一個外國的

別看現在咱們吃麪包覺得挺洋氣,但麪包的歷史可悠久了,英國考古學家在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遺存中挖出了兩塊黑乎乎的麪包,至少有5500年曆史。

從其表面判斷,這兩塊麪包是被燒焦了,遺棄在這個垃圾堆裏的,看來原始人的烹飪手藝有待加強呀。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6張

蛋類

這個世界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們不知道,但國內考古先發掘出的是一筐雞蛋,來自西周古墓。蛋殼雖然破碎,蛋的形狀倒是還完整,有人建議,從這些雞蛋中提取DNA,這樣我們就能見到3000年前的雞長啥樣了。

不過檢驗之後發現,這些蛋都已經熟了。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7張

肉乾

這坨被銅綠氧化後變綠的東西,是來自2000年前的牛肉乾。

作爲一坨世界上最古老的牛肉乾,它竟然還沒有完全碳化,撕開還能感受到肉質纖維的存在。

那時候人們的主要調味料是青梅,尤其肉類會用梅子汁去腥,所以這個牛肉乾想必也是酸酸的味道吧。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8張

餃子

這碗來自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的餃子,看起來和今天的餃子沒有什麼區別。

儘管已嚴重鈣化,硬得像石頭一樣,但外形一點也沒有變化,據說裏面的餡兒是肉餡。

由於當地氣候乾旱,這些餃子在放入墓室後不久,內部的水分就被周圍的土壤吸乾,來不及腐敗變質,就成了“木乃伊”。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9張

古酒

咱們老說多少年前的拉菲几几年的茅臺,但凡是酒,總是年代越久越醇香。

不過幾十年的瓊漿算什麼?

這裏還有兩千年的御窖呢!西安一座漢墓中出土了一口鳳首銅鐘,有半人多高,距今有快2000年的歷史了。

考古學家在搬動它時,發現裏面盛了不少青綠色的液體,分析化驗後得出這是米酒,液體重達26斤,之所以呈現綠色,是青銅氧化導致的。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0張

同樣在西安北郊的一座漢墓裏也出土了一個密封青銅器,裏面裝滿了綠油油的米酒。

經檢測,此酒乙醇含量僅爲每升34毫克,除去揮發變質等因素,這酒精度數也非常低了,所以說古裝劇裏大俠都跟喝水似的喝酒,也是有道理滴。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1張

長沙馬王堆女屍墓中,還發現了記載着古代釀酒的獨家祕方,現代人用此法釀造漢代的酎酒,味道好極了。

當然,現代人釀酒,就算用古法,也不一定能造出跟當年一模一樣的味道來,有沒有人真的嘗過古代的酒呢?還真有。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2張

1974年,在瀋陽葉茂臺的一座遼代墓葬中,發現了兩個白瓷注壺,裏面裝滿了美酒,算起來也有一千年了。

上面提到了幾個兩千年的漢墓裏,酒都是用青銅器裝的,全成了綠色不明物體,這個白瓷裝的酒,居然液體清澈,淡黃中帶着一絲紅色,濃香四溢。

考古學家馮永謙忍不住嚐了一口(請勿效仿!可能有毒!),據說味道呃——應該不大好,嘗不出啥酒味兒,一股子墓穴的泥土氣息。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3張

擼串兒

喝酒不擼串兒,這酒算白喝,有美酒,必然要配烤串。

鐵鍋到了宋朝才被廣泛使用,那時纔有了煎炸炒燜,在宋以前,人們的烹調方式主要就是烤和煮,而且普通人家還不一定能煮,因爲陶鍋容易掉土渣渣,煮久了說不定一鍋泥湯,瓷鍋銅鍋又賊貴,最常見的還是燒烤。

原始人剛剛會使用火的時候,最先學會的烹調方式就是烤肉。

寧夏中衛漢墓出土了三根烤串,籤子上的肉都還在,像極了肯德基的骨肉相連。

此外,墓中還有用來擼串的燒烤爐子,古人將烤肉稱之爲“炙肉”。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4張

吃飽喝足再來碗湯

不過這鍋湯可能要被很多愛狗人士diss了,因爲這是一鍋來自戰國秦墓的狗肉湯,通過對青銅鼎中殘餘骨頭的分析,基本確定這是一隻未滿一週歲的小公狗。

看來古時候還是很流行吃狗肉的,說好的“人類忠誠的朋友”呢?哼!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5張

古代能進行食材保鮮的方法不多,又沒有冰箱,鹽和滷水也很貴,只能將食物風乾。

可生活在愛爾蘭基爾代爾沼澤地附近的居民卻有一種特殊的保存牛油的方法,將牛油裝桶密封之後沉入泥炭沼澤之中。

2009年,考古學家從這裏的沼澤裏挖出了一桶30多斤重的牛油,竟然有3000年的歷史!

最神奇的是,這桶牛油還沒有變質!

也就是說,還!能!吃!當然,由於這是文物,相信也沒人真的敢吃吧。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6張

小魚乾

荊州戰國楚墓出土了十幾條鯽魚乾,除了已經碳化得烏漆嘛黑外,形狀保持得還十分完整,連魚鱗都看得清。

這幾條鯽魚已經有2400年曆史了,製作工藝竟然跟現在湖北中南部一帶的“陽幹鯽魚”十分類似,看來這門老祖宗的手藝,沒有失傳呀。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7張

蓮藕湯

馬王堆漢墓中出土了無數令人歎爲觀止的珍品,食物中除了上文提過的美酒,還有一樣令人嘖嘖稱奇——蓮藕湯。

這個雲紋漆鼎中盛着大半鍋湯,上面浮着一層蓮藕,當考古人員打開蓋子的一瞬間,裏面的蓮藕瞬間全部消失了,連湯都消失殆盡,只留下殘骸,還能艱難辨認。

網友調侃說:“你們動了老祖宗的甜品,所以老祖宗把湯喝了。”不過,這鍋塵封了千年的湯,要是接觸空氣不腐爛氧化,那才神奇呢。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8張

神祕的紅色小藥丸

1965年南京象山發現東晉大墓,出土墓誌證明死者爲王導家族成員王彬的長女。

墓主人頭的旁邊有一個圓形漆盒,盒內放着幾顆紅色藥丸。

從出土時候的特殊擺放位置和藥物組成成分來看,懷疑這就是那時盛行的丹藥。

化驗顯示,藥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硫的含量爲13.0%,汞的含量爲60.9%,另有約26.1%的成分不明。

雖然沒有證據表示這位墓主人就是大量服食丹藥而死的,但藥丸裏一大半含量是劇毒的水銀,真的要玩。

可憐古人還想着將它們帶進棺材,有一日能飛昇成仙長生不老!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19張

最後滿漢全席來一桌

考古學家在挖掘宣化遼代張氏家族墓葬的時候,當張文藻墓被打開時,這桌的好酒好菜都還碼放着,似乎宴席剛散。

如同瞬間凝固的歷史,定格在近千年之前,千年的飯局,恍若昨天。

記得幾年前這張照片在網上火過一陣,當時有一句詩:“原是將進酒之日,奈何人去茶晾此”。

桌上盛放有秋梨、葡萄、棗子等水果,還有板栗等乾果,以及各式烹調好的菜餚,除了糕點已黏連在一起,其餘幾樣食物竟還都能分辨得出。

可見古人吃飯,不光講究葷素搭配,也和現代人一樣要來個飯後水果、餐前甜點。

古代人都吃什麼?不愧是中國人還挺講究 第20張

在吃飯這件事上,古人不比現代人差,只是因貧富差距,古代有大量吃不上飯或者吃不飽的人而已。

當官的、有錢的古人一樣吃的倍兒美~~而窮人呢,得先研究怎樣能吃飽,然後才能考慮如何吃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