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武宗對佛教有什麼仇恨 他爲什麼要滅了佛教?

唐武宗對佛教有什麼仇恨 他爲什麼要滅了佛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土後,一直是蓬蓬勃勃發展着。不過也曾經出現過四次較大的滅佛事件,這就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後周世宗滅佛。這四次滅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滅佛影響最大,受到了後人的廣泛關注。唐武宗滅佛原因何在?

會昌五年(845年)七月,唐武宗下令滅佛,篩汰寺院僧尼。先是拆毀在山野中的寺院,隨後下詔長安、洛陽的兩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全國節度使、觀察使下的鎮地和同、華、商、汝各州留一寺,上等寺留僧20人,中等寺留10人,下等寺留僧5人,勒令其餘被沙汰寺院的僧人全部還俗。在沙汰之列的寺院,派御史前去督令限期拆毀,寺產收歸官府所有,拆下的木材用來建造官署,銅像鍾磐都用來鑄錢。至這年八月,武宗宣佈全國共拆毀寺院4600所,還俗僧尼26萬人,山野中的小寺廟拆去4萬餘所,收得良田數千頃,寺院奴婢15萬人。

  

唐武宗對佛教有什麼仇恨 他爲什麼要滅了佛教?

網絡配圖

  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歡佛教的,但即位數年後就對佛教懷有刻骨仇恨,這到底是爲什麼?

有人認爲武宗之所以下令滅佛,主要是與當時的宗教鬥爭有關。《舊唐書》說:“武宗想學神仙方術,拜道士趙歸真爲師。歸真得寵後,每次與武宗談話,就一直講佛教的壞話,說佛教不是中國的宗教,只會蠹耗生靈,應該全部剷除。武宗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佛教傳入中國後,一方面和儒家思想常有衝突,另一方面又和土生土長的道教也矛盾重重。爲爭取最高統治者的青睞,佛道兩家常常進行激烈的辯論,兩教的地位也常發生變化。根據這種說法,道教和佛教之間的嚴重矛盾,道士在武宗面前攻擊佛教,促成了武宗滅佛。

從一些材料看,這種說法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佛教的教義在理論深度上遠遠超過道教,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等內容很能夠取得人們的信任,因此道教在教義上無法與佛教相爭,於是道教就利用政治上的優勢排斥佛教。武宗寵幸趙歸真後,朝官屢屢進諫,武宗說:“我在宮中沒有什麼事情,常常與他談玄說道來解除胸中煩悶。”看來趙歸真的話對武宗的影響越來越大,武宗滅佛是重用趙歸真等道士開始的。他剛做皇帝時就召趙歸真等81人入禁中,同時進行崇道活動。趙歸真一方面挑起了武宗要求長生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排斥佛教,使武宗的崇道思想不斷增強。武宗還任命趙歸真爲右街道門教授先生,使趙老道一下子成了風雲人物,連宰相李德裕也看不下去了,對武宗說:“聽說近來趙歸真的家門,車馬畢集,希望陛下好好警誡他。”因此,持這種觀點者認爲道教利用政治上的優勢排斥佛教,是武宗滅佛的直接原因。

另一種說法認爲滅佛事件的發生是朝廷與佛教的經濟矛盾所導致的。武宗對全國發布的《拆寺制》中,列舉了佛教的一系列罪狀,其中最主要的是“蠢耗國風,誘惑人意”,“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他認爲“寺字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使得“物力凋瘵,風俗澆詐”。自己滅佛的主要目的是“懲千古之蠢源”,以“濟人利衆”。早在即位前,武宗就曾說過:“窮吾天下,佛也。”滅佛的結果,確有比較明顯的經濟效用,大批僧尼還俗,寺院奴婢編入稅戶,把寺院錢物收歸官府,銅鐵佛像鑄爲錢幣與農具等。

唐武宗對佛教有什麼仇恨 他爲什麼要滅了佛教? 第2張

網絡配圖

滅佛的主要參與者是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時他在浙西觀察使任內,就提出要限制佛教的發展。徐州節度使王智興泗州置僧壇,很多江南人北渡落髮爲僧,李德裕就提出要禁止這種做法。他提出如果不禁止,江南就會損失60萬丁壯的租賦。當時連敬宗這樣昏庸的皇帝也看到了佛教在經濟上對政府造成的損失,“即日詔徐州罷之”。武宗滅佛後,李德裕對武宗的做法大加稱讚,認爲武宗“獨發英斷,破逃亡之數,皆列齊人;收高壤之田,盡歸王稅。正羣生之在惑,返六合之澆風。出前聖之謨,爲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煥炳圖書。”佛教勢力的發展,必然影響政府的財政來源,武宗滅佛是佛教勢力日益膨脹的必然結果。武宗之前的皇帝之所以沒有滅佛,主要是矛盾的發展還不到最尖銳的程度。

不過也有人對這種說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爲佛教與朝廷的矛盾有唐一代始終存在,歷代反佛的士大夫很多,他們對佛教耗財蠹國的攻擊十分猛烈卻從未受到帝王的重視,除武宗外,再也沒有一個皇帝廢佛,相反崇佛的君主卻是一個接着一個。唐武宗滅佛後,對道教極度崇信,曾舉行長達一百多天的道場,連續五個月修建宏偉壯麗的仙台,厚賜道士,從經濟角度看,唐武宗對佛教有清醒的態度,那麼他爲什麼又馬上會沉溺於道教?

一種比較新穎的觀點認爲唐武宗滅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與唐宣宗之間的權力鬥爭。宣宗是武宗的叔叔,他當時從宮中逃出之後,隱身於佛門,而武宗的滅佛,其實是爲了查殺宣宗,毀滅他的棲身之所。

日僧圓仁武宗滅佛時恰好在中國,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道士上奏武宗:“孔子說雲;‘李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臣等竊惟黑衣者,是僧人也。”圓仁自己猜測說:“李氏十八子,爲今上第十八代,恐李家運盡,便有黑衣奪位歟?”他認爲武宗聽到了這段話後,從此“憎嫌僧尼”了。這是一條僞託孔子所說的讖語,是精心炮製出來的。武宗是唐代第十八個皇帝,而且“十八子”與“李”字相合,黑衣是當時僧尼突出的標誌。讖語向人們明白預告:唐武宗的祚運就要完結,佛門中將有人要登上天子的寶座。

佛門中的黑衣天子是誰?是武宗的叔叔唐宣宗。唐武宗上臺後,對可能構成皇位威脅者進行迫害,唐宣宗被迫出遊爲僧。武宗初時尚崇欽釋教,但在會昌元年六月突然改變了態度,於自己生日棒決入內齋與道士談經的僧人,這很可能是武宗這時得到了宣宗逃入佛門的消息,從而把佛教視爲異己力量。會昌二年、三年,武宗屢次下令對寺院僧尼加以勘問盤查,大概是在對不知去向的宣宗進行搜捕追拿。在滅佛過程中,對僧尼進行了殘酷的、非理性的迫害與殺戮。武宗滅佛不久,宣宗即位,馬上大興佛教,其原因就在於佛門曾是宣宗的避難場所,而且又爲隱藏宣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宣宗興佛實有還願報恩的動機。

唐武宗對佛教有什麼仇恨 他爲什麼要滅了佛教?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種說法提出後,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駁。他們認爲宣宗隱身於佛門,其實是無稽之談。武宗在未做皇帝的時候就信奉道教,曾在開成五年(840年)秋召趙歸真等81人入禁中修道場,他並不是在會昌元年突然間的態度改變。會昌二年、三年對僧尼的勘問,根本不是對宣宗的搜捕,因爲其時宣宗32歲,武宗只要對30多歲的僧人查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興師動衆。會昌五年規定50歲以下的僧尼全部還俗,後來外國僧尼也要還俗回國,爲了查殺宣宗,至少所有的尼和外國僧是被冤枉了。即使宣宗隱身於僧中,僧還俗爲民後,宣宗還可以隱身於民間,仍不能達到目的。“李氏十八子”這條讖語出自於道士之口,只能說明佛道間的矛盾,並不能說明武宗與宣宗之間的權力之爭。因爲如果宣宗代替武宗,政權仍在李姓手裏,根本沒有必要“恐李家運盡”。以“黑衣”暗示佛教徒要改朝換代並非始於唐武宗,南北朝時曾經出現過。道士之所以散佈這種羣語,不過是前人的故伎重演,並不是針對唐宣宗的。宣宗恢復佛教,也不是針對武宗本人的,而是崇佛者對反佛者鬥爭的一次勝利。

唐武宗滅佛,對唐朝歷史和佛教的發展影響極大,促使他滅佛的根本原因,儘管已有很多人在探索,但至今仍是一個有待於進一步研討的謎團。(本文轉自互聯網,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