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佛教與道教有何不同?佛教如何最終成了三教之一?

佛教與道教有何不同?佛教如何最終成了三教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漢民族的宗教生活中,釋教與道教分別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二教以完善的教義系統、豐富的神靈體系收穫了衆多信徒,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常言道文人相輕,宗教之間亦是如此。由於在教義上和組織形式上的不同,釋道這兩大宗教之間總是會產生分歧和論爭。那麼,這兩大宗教之間到底存在着怎樣的差異呢?

首先,釋與道的起源不同。道教是我國的原住宗教,早在東漢時就已經出現。它以中國古代的原始宗教爲基礎,以道家學說爲理論支柱,通過糅合鬼神祭祀、神話傳說、方技巫術等民間信仰發展而來。其尊老子爲神明,將老子的著作作爲經典傳頌。

而釋教則是外來宗教,其傳世人釋迦牟尼比孔子的生活年代還要靠前,所以其比道教出現得早,後者在東漢時期才建立起教派,而這時,釋教也恰從中亞各地區傳入中國。雖然是外來宗教,但是釋教的適應能力極強,爲了發展壯大自己,它不斷地吸收當時的流行思想,並且對自己進行本土化改造。傳入之初,它就曾吸收了神仙方士的宗教迷信思想。到了魏晉南北朝時,它又和玄學扯上了關係,再後來,它衍生出了不同的宗派以適應不同人羣的宗教需求。終於,釋教從外教變成了深受統治者重視的三教之一,而除了它之外,其餘的兩教全部都是土生土長的宗教。

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極善於用宗教爲自己的統治加上一層厚厚的保護膜,用宗教作爲麻痹民衆、籠絡人心的工具,所以雖然釋道來源不同,但都同樣深受重用,有名望的道人、大師深受禮遇。當然,這二教在發展之初都曾受到過打壓,不過隨着它們的發展壯大,上層社會也只有順勢而用之了。

佛教與道教有何不同?佛教如何最終成了三教之一?

其次,釋與道的修行目的不同。道教將“道”作爲萬物的本源,徒衆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爲了求得正道,羽化飛昇。成仙后就可以返老還童、長生不老,這是其對人生的極致追求,是俗世享樂祈願的一種變形。仙們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遠離紅塵,不受世俗拘束。在教化民衆、救苦救難這些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釋教認爲人世皆苦,只有超脫生死、不入輪迴才能夠獲得解脫,所以他們的修行也是爲了求得正果。從修行結果來看,釋與道之所以修行似乎都是因爲想要從自身走向它們心中的本源,從而獲得超脫。但細究之下還是有差別的。以上已經說過,道教注重個人的自在,而釋教則更多地心繫世人、關心塵世的疾苦。菩薩們有的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有的則甘願倒退果位,繼續在世間度人,他們的願力全部都與民衆有關。相比較道教徒們的清心,釋教徒們最大的特徵就是慈悲心。慈悲,則以世爲懷,兼濟天下。

佛教與道教有何不同?佛教如何最終成了三教之一? 第2張

最後,釋與道在世界觀上存在着根本的差異。道教其實有一個很樸素的觀點,那就是看待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要從最本真的角度出發。所以這纔沒有那麼複雜的、兼濟天下的修煉目的。也不會有各種神靈們的複雜排位。道教的神明們雖然譜系雜亂,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等級落差,不像釋教那樣有着嚴格的等級分類。從道的角度來看,釋教的大愛也是一種執着,是沒有看透的表現。而在釋教眼裏,道教神明雖然修煉成了仙身,擁有了極長的壽命,但仍在輪迴之內,仍然要受苦,是一種不完全的超脫。由此可見,這兩教之間都對對方的修行表示懷疑,無法在本源問題上獲得意見上的統一。

宗教是一種玄妙的東西,只對信奉它的人起作用,於旁人而言只是隔岸觀花,始終難以領會其中的妙處。

更多的時候,無論是修道還是參禪,更多地都是對自己的內心起作用,修行即是修心。只不過在道教,修心是爲了開發身體裏的無限潛能,在釋教,修心是爲了尋求生命的真諦、獲得超脫。根據直觀的印象來看,釋道二教最有諸多不同,但其在修行中都要求清心寡慾,這種要求和堅守無疑是浮華的花花世界裏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