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科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科舉取仕,讀書人要想考取功名,要讀哪些書?

身爲現代人的我們一生中需要讀很多書,在讀書期間接觸的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教材,這些教材是近年來無數專家嘔心瀝血才編撰出來供我們來學習的。

這些教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由易到難、內容精煉。其實古代的教材也遵循着這樣的規則,不同之處在於,古代的教材更加晦澀難懂,完全不適用於我們現在九年義務教育這樣的普及教育,以至於歷史上的文學家和現在相比算得上寥寥無幾。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現在的教育致力於讓每一個人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古代只是爲了選拔最頂尖的那一小撥天賦型人才,作爲教材的書籍在特點上有所不同理所應當。

在摒棄大部分古代教育內容的現在,你瞭解古代讀書人需要讀哪些書嗎?

一、古代讀書人需要讀哪些書?

啓蒙之書

古代讀書人家的孩子從小需要開蒙,有些是家裏長輩幫忙教授孩子識字,有些會送到蒙學讓先生來教授讀書識字,有錢有勢的人家更是會請有名的講師到家裏給宗族子弟授課。

開蒙就是啓蒙的意思,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小學一年級,授課的內容裏有我們非常熟悉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是我國古代蒙學三大讀物。

《三字經》會講述一些做人的簡單道理,內容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道德等多個方面,在小孩子開始識字的時候就培養其人生觀。

《百家姓》是一部關於我國姓氏的作品,非常押韻,易於記誦。《千字文》是一千個對仗工整的漢字,本是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出,內容包含歷史、修身、治國、田園,文采斐然,被之後形成的《三字經》所借鑑。

四書五經

在古代的時候,小孩子四到六歲就開始開蒙,把常見字認識一遍後就開始學習四書。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第2張

首先學習的是四書中的《大學》《中庸》,爲小孩子建設基礎的三觀,老師講完後就要靠學生自己溫習這些書,能夠穿插背誦並有一定理解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四書中的《論語》《孟子》,建立深層次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這些書,在某些地區的古代孩子七八歲就要讀完,最遲也是十歲就要學完,我們現代孩子接觸《論語》的時候都已經是初中了。

《大學》《中庸》是從《禮記》中摘出來的兩部分內容,南宋理學家朱熹加以分章斷句註釋,朱熹就是有名的“程朱理學”中的朱子。

程朱理學是由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發展而來,是儒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與之對應的是明代王守仁(王陽明)創立的心學。

古人在學習四書的時候,同時會被要求學習《孝經》。

學完了四書接下來就輪到傳說中的五經登場了。五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都是非常有名的書。

我們所熟悉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詩經》的第一首詩,《周易》這本書更是現代人研究玄學的必讀書目。

這五本經書在古代科舉中非常重要,屬於每個有志於進入仕途的學子都必須認真研讀的存在,更是古人建設高階價值觀的必讀書籍。

等學完五經,學生也差不多十四五歲了,在古代都已經到了可以結婚的年紀,也是時候去嘗試考秀才了,當然,那些不到十歲就學完並精通的天才要另當別論。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第3張

當然,上面說的不論是“三百千”,還是四書五經都是我們熟悉的,有人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就這麼幾本書,幾天功夫就能讀一遍。難道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做一個有文化的古人要讀多少書?

當然不是,以上書籍只是一個基礎,想要在科舉上有所作爲,要讀的書多着呢!古代文化人喜歡著書立說,幾千年下來留下了無數典籍,真正研究學問的人一輩子讀的書有幾千本還要多。

就拿那些參加科舉的人來說,除了會寫八股文這種比論文還費勁的文體外還要會作詩,無論考秀才舉人還是進士,都是要考帖詩的,而且非常嚴格,講究典故的運用,追求意境,可不是現在人隨便編的打油詩可以比的。

在科舉中,考生還會在五經中選擇一本作爲自己的本經,深入去研究。比如把《禮記》作爲自己的本經的人很有可能把《儀禮》和《周禮》都研讀透徹,而專注於《春秋》的考生除了《左傳》這本必須學習的書,還會研究《公羊傳》和《穀梁傳》。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對《春秋》進行解釋、補充的作品,被稱爲“春秋三轉”。

你覺得這就完了,學這麼幾本書,到最後最多也只是個秀才,那些考中舉人甚至進士的人,要讀的書簡直不要太多,只是沒有了固定的書目,古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先賢的書去讀。

在四書五經這種儒家經典的經學之外,還有子學和史學需要那些立志走向更高點的讀書人去讀。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第4張

子學的話,像是《老子》《莊子》《韓非子》《荀子》等道家、法家經典,荀子雖然是儒家的一個代表,但是並不被儒家所承認,因爲他的思想和傳統儒家有所出入,還教出了韓非這樣的法家代表人物。

史學的書籍就更多了,最勉強你也要把《史記》讀懂!和其他讀書人聊天的時候說起《史記》中的典故你要明白出自哪裏吧!更別說《史記》只是二十四史之一,還有一大堆史書等着你呢!

讀完了史書,你纔會對世界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在一些高級的考試上寫策論纔會有理有據。

和古代人比起來,我們也就在中學的時候學過語文書裏有幾篇節選自《史記》的文章了,比如《荊軻刺秦王》《鴻門宴》之類的名篇。

想要做一個有文化的古代人,讀五馬車書只是一個開始!

二、古代教育制度與科舉

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已經形成了文字。早在夏朝,就已經出現了學校,想一想幾千年前就有學生要和我們一樣努力學習,是不是感覺學習這件事也變得沒那麼痛苦了?

在戰國時期,更是有了稷下學宮這樣的高等學府,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社會科學院。在戰國時期,正是一個百家爭鳴,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稷下學宮幾乎容納當時的諸子百家各個學派,孟子、荀子都是其代表人物。

漢代的最高教育機構是太學,相當於是現在的大學,最多時太學生曾達到三萬多人。到了隋朝,最高教育機構又變成了國子監,一直延續了一千多年。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第5張

除了最高學府,國家官方建立的還有專科、貴族、短期、等地方不同種類的學校來滿足國家的教育。

除了官方辦理的學校,還有非常多的私學。孔子辦理的私學可以說是最有代表性的,古代有非常多的學院走的是這樣的風格,像《梁山伯與祝英臺》裏主人公讀書的地方就是名爲尼山的書院。

除了那些可以比肩國家高等教育的書院外,更多的是一些老先生辦起來的私塾,目標是爲窮人家的孩子開蒙,賺取一些生活物資。

接下來再說古代科舉制度,我們現代人普遍認爲科舉是一種落後的選拔制度,這麼想並沒有什麼錯,不過放在古代,科舉就是一項極爲發達的制度,尤其在唐代那個特別開明的時代,科舉還沒有明清時的種種限制

唐代科舉考試並不像明清那樣只考八股文,而是有多個科目,比如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個科目,不只是考經學,還考試法律和數學,保持了人才的多樣性。至於外語,當時大唐是世界最大的國家,外國人學漢語還差不多。

三、古代人讀書有多努力?

要想了解古代人有多努力,咱們就來了解一下被稱爲“明初詩文三大家”的宋濂。宋濂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可以說是一名成功人士。

不過在宋濂還小的時候家裏非常窮,又特別喜歡讀書,古代的書又特別貴,不像現在十幾二十塊就能買一本,甚至有很多電子書都是免費的。

那個年代的人想看書呢,只能去借,想研究透徹的話,只能抄下來慢慢讀,宋濂也是這麼做的。

古代讀書人如果需要考取功名 古人需要讀哪些書 第6張

爲了在規定時間內還書,宋濂在大冬天那種手指頭都凍得沒法動彈的時候還堅持抄書,這也使他獲得了信譽,別人看他守信用也都願意把書借給他。

那時候可沒有空調,就連木炭在冬天也是特別貴的,普通人家消費不起,如果自己去砍柴又會耽誤讀書的時間,有同學可能想到了煤炭,現在發電暖氣之類的用的都是煤炭,古代煤炭那麼多直接燒煤取暖不就好了?

大家要了解,古代人寧願凍死也不會燒煤的,由於古代技術有限,無法處理煤炭中的一些物質,燃燒後會致使人中毒死亡,也就沒有人敢用煤炭來取暖了。

宋濂爲了求學,穿着破鞋子揹着書箱在寒風冰雪中行走,到了學舍身體已經凍僵了,喝了熱水裹上被子很久之後才緩過來,這一切都是爲了讀書,爲了獲得知識!

結語:

不管是《三字經》爲代表的啓蒙書籍,還是四書五經爲代表的經學,以及璀璨的子學、史學書籍,都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濃縮,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經典與不朽的體現。

科舉制度作爲一種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官員選拔制度,在其時代有着相當的優越性,爲各朝代取士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見證了我國繁盛至極的唐代到逐漸落後的清代

惋惜科舉制度發展越來越狹隘,當所有人讀書都是爲了去當官時,一個國家就失去了創造力和活力,宋代以後,讀書人一代不如一代!最後一大批讀書人就變成了《范進中舉》中范進那腐化不堪的樣子,告誡着我們永遠不能滿足於現實情況。

另外,古代讀書人無疑是特別努力的,那種爲了讀書而不顧一切的精神,非常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參考文獻:《送東陽馬生序》

《中國文學古籍選介》

《集宋四家詞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