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出現饑荒的時候 災民爲何吃草根也不去抓魚蝦

古代出現饑荒的時候 災民爲何吃草根也不去抓魚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饑荒,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吃土是現在的網絡流行語,很多年輕人拿到工資沒幾天就花完了,網友們便自嘲說自己花銷太大,下個月要吃土了。這其中包含了幽默、調侃,因爲我們今天生活在生產力發達、物質條件富足、食物充裕的年代,不可能有人真的去吃土的。

古代出現饑荒的時候 災民爲何吃草根也不去抓魚蝦

在生產力並不先進的古代,當饑荒來臨時,身處在深山老林裏的居民。因爲環境的物產豐富,農業生產的糧食並不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他們更多的時候可以通過捕獵、摘野果來度過饑荒之年,再加上山裏的居住條件不如城市,因此人煙稀少,山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完全足夠供這些居民度過災荒。但是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民,他們的食物來源幾乎都來自於農業生產的糧食。

古代出現饑荒的時候 災民爲何吃草根也不去抓魚蝦 第2張

因此災荒的時候,莊稼顆粒無收,而且還要面對各種苛捐雜稅,老百姓的生活很快就會陷入到困境。爲了可以生存,別無選擇的他們只能開始尋找食物,草根和樹皮成爲了充飢的替代品,直到最後草根和樹皮也吃完了。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會吃觀音土來充飢,這種土無法消化,吃上幾頓就會死亡。

現在很多年輕人調侃的吃土,在歷史上那都是真實存在的事實,確實叫人心痛。古代的中國社會提倡的是重農抑商,商人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因此呢商人並不多,在災荒年間,雖然會有少量的商販售賣糧食,但是價格會非常高,窮苦的百姓根本買不起,他們只能靠官府救濟。但是官府的救濟大多隻會發到大一點的州縣,而鄉下的災民爲了活命只能選擇拖家帶口,不遠萬里的去逃荒。

古代出現饑荒的時候 災民爲何吃草根也不去抓魚蝦 第3張

可能這裏有朋友問了,那麼他們爲什麼不去河裏?抓魚吃呢?問這句話的,你們可能是和晉惠帝的那句名言何不食肉糜同出一轍。首先在饑荒年代,不只是莊稼會受到影響,實際情況是天災不會放過任何一種生物,鋪天蓋地的蝗蟲席捲莊稼。我們現在生態環境保護系統比較完善,應急的預案也比較多,很多年輕人都沒看到過鬧蝗災的模樣,那真的是黑壓壓的一片如暴風般的洪荒之力,他們能吃光所有的植物。蝗蟲過後寸草不生,蝗災過後,土壤的儲水能力也會降低,會加重乾旱。那時土地開裂,河中連一滴水都沒有,就更別提供人們食用的魚、蝦等。生物了。我們退一步來說,就算是沒有發生蝗災或旱災,而是別的天災,那水裏的魚蝦也活不了,畢竟地裏的農作物沒有了,樹皮也被災民啃光了,樹也不能長久,沒有樹,整個災區的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古代出現饑荒的時候 災民爲何吃草根也不去抓魚蝦 第4張

從古至今,不管發生什麼災害,災區的生態都是一片死寂,堪稱人間地獄。水裏的魚蝦能否存活,您可想而知了。而且發生饑荒比較頻繁的大多是在北方地區,而北方河流稀少,人口密集,一旦發生自然災害,許多地區的災民數量都是以百萬來計算的。河中的打撈只能解決小部分人的口糧,那麼需要多少魚蝦?還能餵飽上百萬的災民呢?面對這麼大規模的災民,河中的魚蝦根本是供不應求,要是水裏真的有魚,早就在饑荒的初期被飢腸轆轆的災民給吃光了,這些魚根本活不到饑荒的中期。所以不是古人不願意去河裏抓魚,而是根本就沒有魚呀。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當代中國鬧饑荒這樣的事情幾乎已經絕跡了。今天的中國人們在家裏舒舒服服躺着,動動手指,一份美食就會如約而至,這在古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相比於古代,今天的我們真的是無比幸福了。說到這兒,我們不得不感謝一個人,你知道他是誰嗎?歡迎各位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我將在評論區揭曉答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