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鬧饑荒時,河裏的魚蝦也是屬於地主的嗎?

古代鬧饑荒時,河裏的魚蝦也是屬於地主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就有出兵之前,先準備好食物的說法,可見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人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東西便是它了,如果有一天沒有吃,就會餓得慌。肯定有人會問爲什麼鬧饑荒的時候百姓從來不去捕捉河裏的魚蝦,寧願吃草根?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關於食物的故事,在晉惠帝時期全國鬧饑荒,百姓沒有飯吃,只能草根也有許多百姓被活生生地餓死。這一消息也被迅速地報告給皇上,皇上反問大臣百姓既然沒有飯吃,爲什麼不吃肉粥呢?這一句荒唐話變成了千古笑話,也被人記載在《晉書》中,只爲警醒後人,不做糊塗的皇帝。那爲什麼在遭受饑荒的人民可以餓死,也不抓魚充飢,其實這件事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古代鬧饑荒時,河裏的魚蝦也是屬於地主的嗎?

首先,發生災難影響不到生活在山上的人,因爲他們生活環境的物質比較豐富,農作物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所需品。他們主要靠捕捉動物爲生,所以他們生活都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其次,饑荒主要針對的是北方人民,因爲他們的食物主要都是農作物。而且它們還需要交很多稅費,基本上一日三餐吃飽都很困難,所以生活很快也陷入了困境。

他們無論在什麼時候家裏也積攢不了糧食,畢竟吃飽都不行,攢糧食就更加不可能了。所以一旦發生災難,隨之而來的就是饑荒。很多人爲了生存下去就會吃草根,甚至還有一些會吃土壤。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喜歡用吃土來表達自己沒錢,但是古人經歷過這樣的生活。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得到官府的救助。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名爲張詠的縣令,得知朝廷想讓地方種植桑樹時,他便讓百姓都種植,剛開始人民並不相信他,但是他們看見別地因爲茶葉破產,只有他們縣的百姓可以用蠶絲交稅,便紛紛感謝他。

古代鬧饑荒時,河裏的魚蝦也是屬於地主的嗎? 第2張

還有後來他在杭州擔任知府時,便遇上了饑荒。有人不顧危險去賣食鹽,被抓到後,他只說了幾句。便放走了。下屬對他這樣的做法不是很理解,他就解釋道,現在正是鬧饑荒的時候,百姓也是爲了生存才做這樣的事情。如果現在不從寬處理的話,不知道會發生多大的動亂。等有糧食了,再禁止也不遲。

因爲朝廷一直都提倡重農抑商政策,所以當時商人並不多。雖然在饑荒時期有人在災區賣食物,但是價錢比平時不知道貴了多少倍,很多人都買不了,只能等救助糧。但是官府的糧食又只在縣城發放,所以有很多鄉下的便全家來到縣城。

我國南方是糧食產量最多的地方,並且河流和雨水多,所以發生的機率也小。我國發生饑荒最多的就是北方,因爲北方河少、人多,所以當發生自然災害,災民數量可以達到百萬。因此,河流裏即使有魚,大部分百姓也不會去抓,因爲他們已經沒有力氣了。

北方地區的河流稀少,野菜比魚蝦更常見。土地上到處都是野生植物,所以在鬧饑荒的時候,百姓寧願吃野菜,也不會去捕捉魚蝦。而且只要經驗豐富,一兩個時辰便可以裝滿一籃子野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