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河南大饑荒時期爲什麼災民選擇去陝西 而不是別的地方

河南大饑荒時期爲什麼災民選擇去陝西 而不是別的地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2年,河南發生了旱災,繼而又遇蝗災。同時,地處抗日前線,導致饑荒遍及全省111個縣。這段歷史,俗稱河南大饑荒。這段時間,300萬人逃離河南,大多數奔向陝西。那麼,爲什麼災民選擇去陝西,而不是別的地方?

河南大饑荒時期爲什麼災民選擇去陝西 而不是別的地方

(逃荒路上)

1942年,河南之所以發生大饑荒,不僅僅是因爲天災。

旱災和蝗蟲發生後,只要政府救援措施得力,就能及時緩解情況,不至於發生300萬大逃亡。但是,當時管轄河南的國民政府官員層層瞞報、救援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打饑荒的發生。國民政府之所以這麼做,理由也很簡單,河南地處抗日前線,政府都忙着抗日,但是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

在河南呆不下去了,人民開始逃亡。

河南大饑荒時期爲什麼災民選擇去陝西 而不是別的地方 第2張

(河南地形圖)

作爲中原腹地,河南的歷史文化非常悠久。但是,災荒發生後,人們就開始考慮往哪逃。上圖中的藍色區域就是河南省,和山東、安徽、湖北、山西、陝西都接壤。爲啥那麼多災民選擇去陝西呢?

當時,處於抗日戰爭焦灼時期,河南的北方、東方已經被日軍佔領。屬於是抗日遊擊戰的主戰場,一方面日軍不會允許大批難民進入,另外一方面即使進去了,恐怕也無法養活自己。再者,此前的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爲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政府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爲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這招確實阻止了日軍的步伐,但是給本國人們也帶來了無窮災難。可見,當時河南人民只能選擇南方和西方。

根據地圖,我們也能知道,除了陝西外,湖南和山西也都是可去之處,爲什麼山西和湖南接收災民最少呢?因爲,實在是沒人願意去。當然了,不是指現在,而是舊時代。舊時代的山西,名聲不太妙,以“小氣”著稱。舊時代的湖南名聲更不妙,土家族人相對於漢族人來講,排外思想很重,兼之三湘四水盜匪橫行。災民逃難是想活下去,而不是換個地方去死嘛。

所以,綜合各種原因,災民們選擇逃亡陝西。

河南大饑荒時期爲什麼災民選擇去陝西 而不是別的地方 第3張

(逃亡路上)

河南災民選擇去陝西,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城市,但是日本始終進入不了陝西半步。原因衆多,除了陝西有一個潼關天險外,還與當地民風彪悍,上下團結一心,齊力抗擊有關。此外,陝西地處中國西北,屬於國共抗日非常密切的地方,所以日本遲遲不能踏入陝西,後來乾脆放棄。

整個抗戰八年,河南人向陝西逃難了八年。歷史告訴我們,陝西人爲了接納河南老鄉,克服瞭如何大的困難!在支援全國抗戰的大背景下,在軍隊大量屯駐的條件下,伸開了廣闊胸懷接納了河南同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