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樣東西 清朝人口在五十年裏漲了兩倍

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樣東西 清朝人口在五十年裏漲了兩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清朝福建商人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太史公司馬遷曾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寫道:“王者以民人爲天,而民人以食爲天。”意思是說,古代的統治者都試圖以實際統治的人民的意志爲天,而民衆則以維持生命的糧食爲天。的確,這句名言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尤其是在自然災害頻發,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封建時期,人們往往都會把“食”放在第一位。畢竟,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產多少糧食能養活多少人口這是一定的,在風調雨順的年月,百姓尚可餬口,一旦遇到天災人禍便是饑荒流民。

縱觀我國古代人口發展史,不難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人口都很難有巨大增長,即使有過短暫的“春天”,最後還是因戰亂又迅速衰減。面對如此困境,直到後來有一個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一種東西,極大程度解決了“食”的問題,讓清朝在短短的50年間就增加了兩倍人口!而這件事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極大,客觀來講,正是他的此舉讓中國安然度過包括抗日戰爭在內的許多天災人禍,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值得人們敬畏的歷史吧!

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樣東西 清朝人口在五十年裏漲了兩倍

此人就是福建省長樂縣的陳振龍,出生於明朝萬曆年間,是一位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孺人。早年的陳振龍受家風薰陶,自幼吟讀詩書,在不到20歲的年齡就考中了秀才,這在當時是十分難得的。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陳振龍在考取舉人的路上卻屢試不第,最終厭倦了科舉考試他投身商海,做了一名商人。

當時,福建商人多是選擇出海從商,爲了生計,陳振龍也隨着其他商人一起下了南洋經商,“往來於閩省、呂宋(菲律賓)之間。”正是呂宋之行,讓陳振龍見到了一種可以改變中國人口的特殊農作物,它就是當地呂宋人經常食用的朱薯,後稱紅薯。這種農作物畝產高峯可達4000多斤,低的時候也有2000多斤,相比於明朝時國內畝產僅有兩三百斤的小麥和水稻來說,這無疑是一種超級農作物。

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樣東西 清朝人口在五十年裏漲了兩倍 第2張

隨後陳振龍瞭解到,朱薯這種農作物不挑生長環境,適應性較高、產量高、耐旱,結果即可食用,沒有生熟的區別。而面對如此好的農作物,陳振龍當然看在眼中,儘管當時他已經改行經商,但在內心深處依舊涌動着強烈的傳統知識分子愛國情懷,聯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許多老百姓還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遂陳振龍決定無論千辛萬苦,也要將這種超級植物帶回中國耕種。

但實際上,朱薯的原產地並不是呂宋,而是在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後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到了呂宋島栽種。因此,當時統治呂宋島的西班牙將朱薯視爲奇貨,嚴禁任何人將其帶出境。顯然,由於西班牙人的阻撓,要想將朱薯公開引進回國種植已無可能,他只好另外想辦法。最終聰明的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污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歷經七晝夜,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

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樣東西 清朝人口在五十年裏漲了兩倍 第3張

陳振龍將朱薯順利運抵回國之後,朱薯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很快在鄉里間傳播。但要說朱薯在福建廣泛種植,還要源於一場災荒的出現,在陳振龍試種朱薯的第二年,閩中又遇大旱,五穀少收,饑民流離。陳振龍見狀百感交集,當即就讓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申報呂宋朱薯可以救荒。

據清朝史料文獻《金薯傳習錄》記載:“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爲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而正是在陳振龍和金學曾的推廣下,幫助百姓度過了饑荒難關,解決閩人缺糧問題。事後,閩人感激金學曾推廣之德,遂將朱薯改稱金薯,又因來自“番國”,俗稱番薯。並且在福州、福清等地建報功祠,專祀金學曾和陳振龍。

福建商人從國外偷回來的一樣東西 清朝人口在五十年裏漲了兩倍 第4張

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朝廷更是以官方名義鼓勵民間種植番薯,乾隆皇帝更是親自下令,在直隸省“廣勸栽植”。在朝野上下的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爲傳種,成爲中國僅次於稻穀、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而正是因爲朱薯的推廣,讓中國在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首次突破一個億,成爲億人大國。然而,朱薯帶給中國人口的紅利並沒有結束,隨後在50年間中國人口迎來快速增長,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人口竟爆發式的增長到三億,成爲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國!

在短短50年的時間,讓清朝人口增長了兩億,陳振龍引進的朱薯可謂功不可沒。要知道,中國從商周到清初將近五千年的時間,中國人口一直徘徊幾千萬左右,直到朱薯的出現我國人口才迎來爆發式增長。可以說正是陳振龍把甘薯引入我國,才改善了我國農作物的結構和食譜,讓其成爲我國舊時代度荒解飢的重要食物之一。目前全國朱薯種植面積仍然有一億多畝,年產量折原糧達三千萬噸,佔世界朱薯總產量的80%,從古至今,大家都是朱薯傳播的受益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