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人口從五千萬增長到四億 期間道理髮生了什麼

清朝人口從五千萬增長到四億 期間道理髮生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知道清代人口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清代人口是爲何從5千萬,之後迅速增長到4億的?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明代末年,戶籍人口也就只有5千萬左右,可是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戶籍人口已經高達了4億人左右。這是什麼情況?難道清代也有“人多力量大”的精神嗎?

其實人口爆棚,肯定是客觀條件的改善所導致的。就跟我們目前遇到的處境一樣,要想大家生三胎,精神條件和物質條件不提上來,誰願意遭這份罪呢?

清代也是一樣,精神條件、政策條件和物質條件,的確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

清朝人口從五千萬增長到四億 期間道理髮生了什麼

第一,清代的戶籍制度,比明代寬裕太多了。

很多人懷念明代,其實你要是完全知道明代的戶籍制度,肯定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因爲明代的戶籍制度,絕對是歷史上最嚴苛的戶籍制度。

朱元璋奪取天下以後,開始總結元代的失敗。他認爲元代之所以滅亡,主要就是因爲他們對老百姓的管理太鬆散。像他這種農民出身的後代,既能夠去做和尚,還能夠去當兵,這嚴重影響了社會治安。

爲此老朱開始做出改革。他將全國所有人,按照職業劃分戶籍。比如有民戶、軍戶、匠戶等等。

其中民戶就是農民。而且世世代代都要做農民,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種地,給朝廷繳納農業稅,每年再抽一段時間給朝廷義務勞動。

軍戶就是當兵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都要去當兵的。這就有點兒世襲制度的意思了。

匠戶就是手工業工作者,世世代代都幹這行。他們主要負責給朝廷、官府等機構做手工業方面的服務。

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一個人是很難脫離自身的戶籍的。這就有點兒印度那邊高種姓和低種姓的區別,是基本無法改變的。

此外,你要想出一趟遠門,超過1百里就必須要到官府開具路引,要不肯定給你當流民抓起來。此外明代法令規定:

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啥意思?也就是說農民的行動範圍,一般只有1裏地左右,早出晚歸,沒有任何娛樂活動,而且鼓勵大家互相監督。

要是現代人被扔到明代,除非你是管人的那幫人,否則你肯定鬱悶死。種完地想到鎮上喝兩杯,對不起,不可能!一幫鄰居坐等着舉報你!

清代就完全不同了,由於他們入關時比較殘暴,導致大家特別反感他們。因此他們在戶籍制度上就鬆弛了許多。

比如說移民這一塊兒,你不需要在當地買房,也不需要繳納相應社保,就可以把自己的戶口遷徙到全國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你願意來,改行幹啥都可以。而且完全不限制閣下的自由,帶着“身份證”,只要你有足夠的路費,滿世界隨便你逛。

這麼一來靈活性就大太多了,老百姓們的娛樂活動就增加了不少,其實這麼做有利於GDP的提升,不過當時他們也不在乎這玩意兒,洋人發明的東西,他們一向都瞧不起。

精神文明的提升,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因此便創造了生孩子的精神條件。

清朝人口從五千萬增長到四億 期間道理髮生了什麼 第2張

第二,康熙年間永不加賦、雍正年間攤丁入畝,徹底奠定了人口爆棚的政策基礎

如果說,寬鬆的戶籍制度,是生孩子的精神條件的話,那麼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就是生孩子的政策條件。

永不加賦:

康熙以前的封建時代,是根據家庭總人口數量來交稅的。家裏有幾口人,那麼就要交幾口人的稅賦。這可把窮人們給逼死了,因爲人家家裏沒幾畝地,甚至於沒地,可是有好幾個小孩,剛生了三胎,你說他們拿什麼來交稅呢?

而有錢的地主家庭,有七八個小老婆,還有幾十個兒女,這都不算事兒,因爲人家家裏的地有上萬畝。收入比例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這麼一來窮人死活不肯生孩子,不就很正常了嘛!康熙也意識到了人口負增長的危險,所以在康熙五十年,出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

主要意思就是,以康熙五十年全國的丁數爲基礎,以後增加的丁數,就不需要再承擔賦稅。簡答來說,你家裏原來有3個男丁,以後如果再生1個出來,這1個就不需要交稅,也不需要服徭役。如果老人去世了,那麼新增加的這1個補上就是了。

這下子老百姓就開始沸騰了,一個個火急火燎地回家生孩子去了。因爲孩子多了不僅不加稅,反而能成爲家裏的免費勞動力。

攤丁入畝:

雍正覺得這力度還不夠,索性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政策。這就更牛了,過去按照人口收稅,雍正改革以後,不按人口來了,咱們按照家裏的田產來。

家裏擁有田產多的,那就多交稅,少的就少交稅,家裏沒田產的,那就不用交稅。簡答來說就是殺大戶,救小戶。這下子老百姓們再一次炸裂,連夜唱起了:今天是個好日子。順便再回家造娃了。

這一政策,把全國各地的地主們打擊得夠嗆,地主階級多數還都是讀書人,所以他們用筆桿子把雍正描繪成了一個大魔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人口爆棚時期,其實就是從康熙晚年到雍正初年開始的,可以說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清朝人口從五千萬增長到四億 期間道理髮生了什麼 第3張

第三,紅薯、玉米、土豆等大產量農作物的傳入。

精神條件和政策條件,其實都不是最主要的條件。人想要活下去,吃喝纔是最重要的。以古代那種糧食產量,想要養活幾億人,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康熙之前的封建時代,能達到五六千萬人,就很不錯了。這是客觀物質基礎所決定的,農作物產量就這麼點,那個時候又沒有偉大的袁隆平老爺子在。

可是從明代末年,紅薯、玉米、土豆等大量產農作物逐漸引入中國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些農作物的產量相當大,而且很容易生存,落地就能生仔,而且收穫週期也短,是絕佳的果腹之物。

在生存面前,就先別考慮好不好吃的問題了。很顯然,這些東西味道雖然一般般,但是絕對可以養活大量的百姓。吃的糧食增加了,人口增加的物質條件也就具備了,又不是養不活,幹嘛不多生兩個呢?

清朝人口從五千萬增長到四億 期間道理髮生了什麼 第4張

總結:現代社會生仔的要求就更高了。

由於目前咱們處於內卷化達到極致的社會,所以生一個孩子的條件其實是非常高的。除了精神條件、政策條件和物質條件以外,還有很多要求。

比如說教育、醫療、營養、成長等各方面,都讓家長們操碎了心。如果能夠把18歲以前,孩子的這一切都給妥善解決了,那肯定會再次迎來一個人口快速增長的時期。

參考資料:《清史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