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敢回家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敢回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都非常的熟悉了,其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是平了水患,使得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那麼在這13年時間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真的就是爲了革命工作嗎?其實不然,我們來看《史記》中的原文是如何記載的。

“禹傷先人父鯀功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13年,過家門不敢入。”看到沒?是不敢入。言下之意就是說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那麼他爲何不敢回家呢?這就要從他父親鯀的死說起了。

當年鯀是因爲治水不成而被舜殺死的。那麼問題來了,鯀一沒瀆職,二沒貪污治水資金,三沒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舜爲何要殺他呢?治水不成功根本就不是理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如此低下,又沒有前人的治水經驗可以借鑑,只能靠在實踐中一步一步的摸索前行,失敗是很正常的。對於這點,作爲舜那麼英明的君主不會不明白的,所以說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敢回家

網絡配圖

治水失敗無非是一個藉口,而殺掉鯀纔是真正的目的。據《史記》載,鯀是帝顓頊的兒子,顓頊是昌意的兒子,昌意又是黃帝的兒子,可見鯀是根紅苗正,又是帝王之後。當時堯對鯀和舜都是非常的信任和倚重的,但從他把治水的任務交給鯀來看,二人之間他更看好鯀,這樣一來,勢必就引起了舜的妒忌。

於是舜除了在給鯀的治水製造障礙之外,還在堯的面前說其壞話。前面我們就說了治水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斷地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但是由於舜的讒言,堯和天下人還是對鯀的治水能力產生了懷疑。後來舜一步步騙取堯的信任,奪取了政權之後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利的罪名將鯀給殺了,結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都說殺得對。

正所謂斬草要除根,舜自然要殺了鯀的兒子,大禹。但是當時苦於沒有正當理由,心想還是讓他去治水吧,如果不成,剩下的就好辦了。大禹是個聰明人,這所有的一切他都看在眼裏,所以他知道自己必須要治水成功,必須要接受父親的教訓,必須贏得天下的信賴,從而使得舜不敢輕易對自己下手才行。

他不但將殺父之仇深深埋在心裏,同時還不斷地向舜表忠心,爲了討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爲司空。以通水潦,顏色黧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意思就是說,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實實、小心翼翼地侍奉着舜,以贏得舜對其信任。走路的時候緊緊地跟在舜的後面,不敢超越半步,大氣都不敢出,千方百計地使舜開心。這種行爲怎麼看怎麼有點兒像當年的林某人。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敢回家 第2張

網絡配圖

此外,大禹還吸取了父親的教訓。當年鯀就是隻知道治水,而不懂得宣傳自己,才導致最終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舜的手裏。所以大禹很注意宣傳自己,他不僅對舜宣傳自己怎樣賣力的工作,同時還經常對當時負責宣傳工作的皋陶講述自己的治水事蹟,他說:“予娶塗山,癸甲生啓,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於五千裏,州十二師;處薄四海,鹹建五長,各道有功。”意思就是,我當年結婚娶了塗山氏,只在家住了三天,便爲了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爲了舜的治水大業離開了家裏,後來兒子啓出生時我都沒時間看一眼,一心在工地上忙碌着,生怕辜負了舜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這席話說得皋陶熱淚盈眶,“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則刑之。”意思就是說,皋陶十分敬重其人品,立刻命令天下人向其學習,愛崗敬業,三過家門而不入。誰不學習,就收拾誰。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不敢回家 第3張

網絡配圖

就這樣,大禹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一下就成爲榜樣和英雄,影響力大增,是爲“禹德大明”。然而,這13年間,真的是否像他自己表述的那樣孤身一人,一心治水呢?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舜當時對他的警告中看出端倪,“毋若丹朱傲,維幔遊是好,毋水舟行,朋淫於家,用絕其也,予不能順是。”言下之意就是警告大禹說,你不要像丹朱那般傲慢無禮,不要只喜好怠惰遊樂,戲謔胡爲,在沒有水的地方,你還坐在船上,強迫民工爲你推舟遊樂,你還和衆多的女子在屋裏放縱淫亂,如果這樣繼續下去,我決不會聽之任之。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舜所說的這一切,應該不會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後來大禹羽翼漸豐,得到了四方諸侯的擁戴,舜也就無可奈何了。終於,大禹見時機成熟,便奪取了王位,而後放逐帝舜,最後舜慘死在南方蒼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