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關羽北伐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關羽北伐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任何時候,打仗很重要的問題都是後勤物資要有保障。尤其是在重要的攻防戰中,物資供應更是非常關鍵,因爲很多時候都會打成僵持狀態,就是要拼消耗。

關羽北伐之後,圍襄陽,攻樊城,本來是準備打速決戰的。而且,從當時的局面來看,如果不是曹仁意志比較堅定,也沒有犯比較嚴重的錯誤,樊城可能就已經被關羽攻下了。只是因爲曹仁死戰不退,每次關羽軍打開一個突破口,都能被曹仁又堵回去,所以才一直沒有攻下來。

曹仁爲什麼能夠一直堅守不退呢?首先當然是因爲襄樊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保持着襄樊,曹魏一方就能保持對荊州方向的戰略威懾力,隨時都可以主動發起進攻;其次是他知道曹操一定會派部隊來增援,所以堅守是有意義的,這也是大多數守城戰死守時候能夠維持士氣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襄樊與後方的通道始終是暢通的,所以樊城前線的物資供應是沒有問題的。因爲襄樊背後就是南陽,而南陽是東漢時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人口上百萬,物資充足。所以,無論是于禁軍來增援,還是徐晃軍來增援,曹軍的物資供應始終沒有問題。

雖然關羽北伐之後,南陽到洛陽一線有些地方出現了小股起義,響應關羽,但並沒有形成比較大的聲勢,也沒有能夠統一指揮,來騷擾曹軍的後方。而且,襄樊是當時的主要南北通道,也繞不過去,關羽也不可能派兵繞過襄樊,到後方去切斷樊城與宛城之間的聯繫。所以,曹軍不管軍事形勢怎麼樣,物資供應都很充足,都有保障。

那麼關羽這邊是什麼情況呢?首先是在消滅于禁率領的援軍的時候,關羽的兵力已經十分緊張,不得不從後方抽調原本負責江防,監視東吳的軍隊。這就是因爲關羽前線的兵力不足了。打仗要死人,又是夏天,容易出現疫病,所以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都是比較大的,加上戰鬥激烈,連經大戰,傷亡就已經比較大了。

關羽北伐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除了兵力緊張之外,關羽軍的前方物資供應問題也很大。糜芳後來之所以投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作爲關羽出征之後,負責後方留守的最高級別的將領,無法保障前方的物資供應,關羽曾經放話說,等他回來之後,要算賬。到消滅于禁的援軍之後,關羽更是出現了“擅取湘關米”的情況,也就是搶劫了吳軍的米,可見物資緊張到什麼程度了。

徐晃率軍來到前線之後是採取的什麼策略呢?也是堅守不戰,就和關羽拼消耗。反正你遠道而來,後勤補給線比我長,前面已經經歷了幾個月的消耗,我只要堅守不戰,等你後勤消耗完,沒有糧了你就要退兵,你退兵的時候我再從後面追擊。所以徐晃到前線之後,和關羽軍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接觸,但並沒有大戰,關羽也沒找到破綻來擊敗徐晃。

關羽北伐最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而且,孫權這時候派人和曹操勾勾搭搭,徐晃作爲前線將領,肯定也是知道這個情報的。這就更加堅定了徐晃的信心,關羽不撤退,我不出動,孫權不偷襲關羽後方,我不用出動,我就這麼和你拼消耗,看誰耗得過誰。反正這時候關羽軍也已經無力繼續像剛開始那樣強攻樊城了,樊城也沒有那麼危險,自己何必去冒險呢?

從這個角度說,就算孫權不偷襲荊州,以荊州當時的實力來說,實際上也已經無法繼續保障關羽在前線的作戰了,無論兵力還是糧草供應,都已經達到了極限。只要徐晃堅持不出戰,就和關羽拼消耗,關羽早晚要撤退。你不動,我不動,你進攻,我堅守,你撤退,我追擊。這個辦法看上去比較猥瑣,但打仗嘛,猥瑣不丟人,打敗仗才丟人。

孫權偷襲荊州得手之後,關羽果然不得不開始率軍撤退,徐晃纔開始追擊,關羽軍損失也是比較大的。只是司馬懿和蔣濟向曹操建議,沒有必要對關羽趕盡殺絕,留着他還可以去和孫權鬥,讓孫劉無法聯手抗曹,孫權才下令徐晃停下來,沒有繼續追擊了。總的來說就還是我以前說過的,關羽在消滅于禁軍之後撤退,就算是大勝,此時不退,後面還孤注一擲,基本上沒啥贏面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