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諸葛恪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諸葛恪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興之戰大勝後,諸葛恪覺得魏軍不過如此,於是諸葛恪湊出二十萬大軍,並遣使至蜀漢,邀請姜維共同出兵北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諸葛恪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大軍進展順利,四月時吳軍攻打淮南,但諸葛恪治軍不嚴,吳軍對魏地百姓燒殺搶掠,百姓望風而逃,眼見如此,諸葛恪手下說,我們如今深入魏土,而百姓畏我們如虎,後勤補給線又拉的極長,我們在魏境得不到補充,長此以往下去很是不利,不如採取圍點打援之計,圍困新城郡,迫使魏軍趕來救援,而我們以逸待勞與魏軍主軍決戰,必能大獲全勝。

諸葛恪採納了建議,吳軍開始圍困新城。

魏國兩面告急,司馬師命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率軍二十萬迎擊吳軍,命郭淮、陳泰抵禦姜維,司馬孚認爲東吳竭全國之兵而來,後勤壓力必然極大,但其帶兵侵入魏境之後非旦沒有收攏人心,反而對百姓搶掠,致使在魏境得不到補充,大軍裹足不前更是糜費糧草。

而且吳軍以水戰見長,孫權曾三徵合肥不得寸功可見一斑,新城郡毗鄰合肥城,也非是吳軍短時間能夠攻取的。

於是司馬孚率軍來到合肥城附近,既不入城,也不選擇與吳軍交鋒,新城郡守軍得知援軍近在咫尺,信心大增,吳軍更是拿新城束手無策了。

新城郡中不過三千人,吳軍攻打數月不能下,但城中守中也己是強弩之末,在這危急關頭,城中守將張特遣使對諸葛恪詐稱自己願降,但城中守軍多不願意,希望能給自己一天時間勸說衆人投降。

諸葛恪相信了張特的話,結果張特連夜加固城牆,第二天諸葛恪才得知上當了,憤怒之下攻城,但更是不可能攻破了。

由於長期盤踞於新城,又加上己至夏季,吳軍士兵水土不服,軍中瘟疫四起,病者過半,傷兵遍地,眼見新城有如累卵但就是攻不下來,諸葛恪也沒有什麼辦法,所以開始變得急躁起來。

魏軍見吳軍己被託至疲乏不堪,毫無戰力,遂發兵救援新城。

諸葛恪在得到魏軍殺來的消息之後,自知己不能敵,於是開始退軍,但此時吳軍傷病滿營,想從容撤退己是難事,魏軍趁機追殺,斬殺吳軍萬人,最終吳軍藉由水路逃過長江。

而由於諸葛恪的此戰大敗損兵折將,吳國上下都對其產生怨憤之心,諸葛恪的威信喪失,爲維護自己的威信,諸葛恪將朝中大多官員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並將宮中衛士換成自己的手下,同時又命軍隊整備,企圖進攻青州、徐州再次樹立自己的威信。

諸葛恪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因諸葛恪失了民心,孫峻聯同吳二世孫亮想借此機會誅殺諸葛恪,於是設下酒宴邀請諸葛恪,待酒宴正酣之際,孫峻暴起拔劍砍向諸葛恪,同時埋伏己久的衛士衝上來將諸葛恪一衆黨羽全數斬殺。

隨後孫峻派人殺其全家,而後又夷其三族,自此,東吳大權被孫峻掌控。

在孫權死後其中作爲託孤重臣的諸葛恪頗有功勳,更是在孫亮繼位之初,東興之戰時大敗魏國,讓處在新舊政權交接的東吳政權得以穩固,但較之蜀漢的諸葛亮,諸葛恪的私心過重,且不能正視自己的失敗而遷怒於他人,最終人心喪盡,被政敵所殺。

吳景帝繼位後,平反了諸葛恪,但諸葛一脈已經被孫峻殺至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