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范蠡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跟西施出逃?

范蠡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跟西施出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愛拿功臣下刀,也有不願意挨的。因爲他知道,眼前養活自己的人平時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會儼然成爲一個惡狠狠的屠戶。那麼這功利與存身自然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抽身隱退其實並不是一種懦弱的表現,而更像一種人生的境界。所以,不要相信那共患難,同安樂的狐假虎威!

——處事篇

說到功成身退,歷史上的人自然不在少數。其中一名閃閃明星的名字——范蠡,就是一個成功隱退的人。他幫助越王勾踐二十多年,最後在滅掉吳國以後居然遞出辭職信。勾踐拿着這封辭職信,怎麼想也想不通,於是問他,“跟我這麼多年,終於功成名就了,解決了後患之憂,該到與我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你怎麼說不幹就不幹了呢?”而范蠡只是表面搪拖,因爲他心裏想着,功成名就,能共患難但不能共榮華。榮華的背後其實就是斷頭臺,不能看到表面的光鮮,更應看到背後的骯髒。但是,家人知道這樣的消息,無不爲他惋惜,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爲何又大好之時做出了逃難的決定?

范蠡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跟西施出逃?

網絡配圖

其實范蠡這種想法,更像在經營自己的人生。爲什麼?因爲他懂得人生價值曲線,高位拋,低位進的道理。那麼,他的人生又經歷了一波三折,歷史才肯善罷甘休地描寫他的豐功偉績。他覺得人貪念一生便很快招來橫禍,於是急匆匆地逃到了齊國。更名改姓,從此他又當起了商人,很快就富甲一方。後來驚動了齊王,便想讓他爲相。後來范蠡又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決定,退回相印,散盡家財。

家人不理解,范蠡回答說,如果只取不施,侍富不仁,那這種方式爲什麼不放棄呢?於是,范蠡又逃到了陶邑,完全不顧家人對自己的埋怨,而一天比一天快樂。家人說他別人都在思富求財,你卻說沒用。范蠡又和家人說,窮與富,其實完全在於自己的內心,只要用心,錢財一定會得到的。那麼范蠡並沒有辜負他說的那句話,他認爲陶邑地勢優越,四通八達,是一個經商的好地方。於是經過范蠡的巧妙經營,便很快成爲了當地的首富,江湖人號——陶朱公。之後范蠡又散盡了家財,這讓守財才者始終想不透的做法,卻是人生的真諦。

范蠡三散家財,是他的人生真諦,也正是有這等的做法,才躲過了勾踐的那把明晃晃大刀。因爲就在范蠡不辭而別後,由於勾踐日日享樂,讓文種心情極度低落,後來經常掛個病號不上朝。但是小人常常有,說大夫文種覺得自己功高,桀驁不馴,私底下勾結想謀反。這事還了得,勾踐便賜給文種一把寶劍,下道命令:你教會我七種計謀打敗吳國,而我只用了三種,剩下的留在你那,我命令你去替我死去的先王謀策!正用上那句話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早知有今日,何不學范蠡!絕望之後的文種,憤然西去了!

范蠡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跟西施出逃? 第2張

網絡配圖

——幸運篇

相比那些明晃晃的屠刀,殺了許多人,也留下了許多人。但是大多臣子們還是處於被動的形勢,掌刀人還是在皇帝那裏。不過,皇帝的確怕人篡了自己位,自己腦袋也保不齊哪天掉了。按照自我防禦的最狠之法就是攻擊,攻擊是最好的防禦,所以他們更願攻擊對自己不利的人。不過有位皇帝,防禦的乾淨利索,那技術能堪比意大利足球隊的後防線。

這人就是趙匡胤,也就是“杯酒釋兵權”,北宋丁謂的《丁晉公談錄》、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有記載有相互矛盾,司馬光在《涑水紀聞》描述的則更爲詳細。但是北宋的《三朝國史》、《太祖實錄》中卻隻字未提,難免有些學者會產生爭議,故而這件事更具有故事性。但故事卻很深入人心,相比之較下,他就比那朱元璋做得遊刃有餘多得多,而他的臣子自然也是幸運兒。爲了不讓黃袍重演,趙匡胤也是思來想去,於是就決定和禁軍的將領們攤牌,尤其是石守信、高懷德、韓令坤、趙彥等人。

范蠡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跟西施出逃? 第3張

網絡配圖

公元961年趙匡胤,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宴請這些昔日的功臣們。氣氛融洽之時,他突然臉色轉變,問道將領們:“這皇帝誰都想當,倘若你們的手下想擁你們當皇帝,你們不答應行嗎?”趙匡胤一語驚起四座,衆將於是俯身磕頭請罪,表示服從他的安排。結果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臣子真發生兵變,不過趙匡胤先聲奪人,要是有人站出來就是真正的亂臣賊子了,故而機率會小。

二是,老老實實交兵權,聽老大的安排。那麼他們還不想做掉腦袋的傻事於是選擇了第二種。第二天部下都稱生病而沒去上朝。這樣趙匡胤才一陣歡喜,就派他們做了各地任節度使,而兵權則由各州來統一管理,其實節度使只不過是個空頭的銜而已。所以說他們是幸運兒,不但當頭的能有個好的處理方式,並且臣子也懂得順勢而爲,當退即退,要不趙匡胤也是個不好惹的主。

像范蠡和石守信他們這樣的功成身退,是很高明的做法,趙匡胤也確實比朱元璋做得保全的多。但很多人看着眼前的飛黃騰達容易沉迷於此,故而又招來許多殺身之禍。雖然隱退更像苟全而生,但卻表現了人生的豁達境界。不被榮華富貴所迷,名利拋後,活了個自我痛快。我們應該景仰這些偉大的人們,能屈能伸,這纔是真正的大丈夫!文/桑寒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