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真實歷史上的取經人玄奘,到底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

真實歷史上的取經人玄奘,到底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遊記》裏唐僧的真實原型玄奘,一生堪稱傳奇。此文以玄奘弟子記錄下來的玄奘口述的經歷及衆弟子的回憶爲基礎,結合史書中的記載,力圖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玄奘。

他剛剛出生時,母親曾做了一個夢,夢中他身穿白衣,向西而去……母親問:你是我的兒子,你要去哪兒?兒子回答:我要去求法啊!

13歲即可以升座說法

玄奘,生於公元600年,出生在距洛陽30公里的陳家村(今河南偃師市)。

玄奘家世顯赫,父親陳慧,通達經術,且性情淡泊,不慕官爵。時逢隋朝政局衰微,陳慧便辭官隱居,雖屢次被舉孝廉和任命,都稱病不出,潛心研讀典籍。玄奘俗名陳禕,是家裏第四個兒子。8歲時,父親坐在案几旁教他讀《孝經》,當講到“曾子避席”時,小陳禕忽然整衣而起,肅立一旁。父親問其原因,他說:“曾子聽聞老師教誨,尚且離開坐席。我做兒子的聽父親訓導,又怎可以坐着不動呢!”

在父親的教導下,早慧的小陳禕,崇尚古聖先賢,他學習聖哲的舉止,不看不雅正的典籍,不結交嬉鬧的玩伴,更不好逛街遊市。即使門外鑼鼓喧譁、百戲雜陳,小陳禕也能埋首苦讀,不爲之心動。他的性情自是溫文爾雅、恭謹樸實。

陳禕5歲時,母親過世;10歲時,父親撒手人寰。巨大的家庭變故,使玄奘過早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11歲,他就跟隨兄長來到洛陽的淨土寺學習佛法了。

隋朝的時候,出家人必須考試合格纔給頒發證書,即度牒,纔有資格作沙彌。但應試者必須年滿18歲。陳禕年紀小,不在候選之列。主考大理寺卿鄭善果,見站在公衙門外的小陳禕神態超羣,便問他爲什麼要出家。小陳禕答道:“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即“我想繼承如來佛法,發揚光大”。

鄭善果讚許這小孩志向高遠、氣度非凡,得知他出身名門,就破格將他以沙彌身份錄入僧籍,從此陳禕有了“玄奘”這個法號。譽滿京城的玄奘,雖然有了“佛門千里駒”的美名,但他覺得,比名聞利養更重要的,是對佛法的終極探究。

玄奘決定前往天竺,尋訪原始梵本經典,探求佛法真義。他一邊學習梵文,一邊向朝廷上表申請“過所”,就是護照,請求准許他西行取經。

當時大唐初立,疆域尚未開拓到遠方,兵荒馬亂,盜匪橫行,民衆被禁止出國。多次上表,玄奘都沒拿到過所,很多準備與他一起出行的僧人都紛紛退出了。

那時到印度求法的僧人返還者甚少,有的卒於西行之路,有的因疾卒於他鄉。不論是水路或陸路,由中國到印度,都是九死一生的險途。

一天夜裏,玄奘夢見一座由金、銀、琉璃、水晶組成的寶山,在大海中閃閃發光。但波濤洶涌,無船筏可乘。玄奘躍入海中,一腳踏下去,竟有石蓮花從海中隨之涌出,擡腳觀看,石蓮花又隨之消失。就這樣,他腳踏蓮花,片刻即行至山下。但寶山峻峭,難以登攀。玄奘又試着跳躍,竟有一股旋風託着自己,扶搖直達山頂,四望遼寬無邊,毫無阻障……

醒來後,玄奘悟到,在神力加持下,任何艱險都可以化解,菩薩在鼓勵他呢,於是更加堅定了信心,他決定即使沒有過所,也要偷渡西行。

貞觀三年629年,北方遭受了嚴重的霜害,朝廷打開城門,放災民四處逃難。29歲的玄奘混同在扶老攜幼的人流中出了城。與這些逃荒的難民不同,玄奘離開長安尋找的,並不是糧食,而是佛法。

而且,玄奘沒有通行證件的偷渡西行,一旦查獲即要被緝拿治罪,前途危險重重。

真實歷史上的取經人玄奘,到底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

太宗李世民九歲時,患目疾,父親李淵爲此曾親自到長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後李世民果真疾愈,李淵就造了一尊石佛,送入寺內供奉。兒時的這段經歷,使李世民念念不忘,他曾親自撰詩,讚頌草堂寺祖師鳩摩羅什,登基就位之前,他和佛教僧侶也交往密切。

繼位後,太宗李世民立即宣佈廢止限制佛教發展的詔令,開始“度僧立寺,廣事弘持”,大力振興佛教。

真實歷史上的取經人玄奘,到底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 第2張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太宗召玄奘入宮。見到玄奘,太宗隨即起身恭迎,極爲殷勤,賜坐說:“法師要西行求法,爲什麼不事先告訴我啊?”

玄奘謝罪道:“當初確實再三表奏,因爲誠願微淺,沒有得到准許。求法心切,只好不顧國法,擅自出關。專擅之罪,深感慚愧。”

太宗安慰說:“法師是出家人,已與塵俗脫離,更何況冒生命危險,志在普度衆生,令朕非常欽佩,以後就不必再將此事放在心上了。”

接着,太宗又一一詢問西域風土民情、政教法令,玄奘法師隨問作答,條理分明,記憶清晰。

太宗非常高興,說:“從前苻堅說釋道安是法器,無人不崇敬。我看法師您言辭典雅、風節貞謹,遠超古人啊!”

太宗見玄奘法師的器度見識有公卿之才,就勸他還俗,輔政做官。玄奘法師辭謝說,讓自己還俗,有如水上之船,離開水到陸地,不但發揮不了作用,很快也會腐朽。因此他只想弘揚佛法,以報國恩,於是太宗便不再勉強。

太宗與玄奘法師相談甚契,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他們的談話從日出卯時開始,一直持續到酉時,夜色降臨,閉鼓方罷。

一年後,玄奘法師奉詔撰述的《大唐西域記》完成了。這是由玄奘口述、辯機筆錄的一部歷史地理鉅著,共12卷,介紹了玄奘所到的110個國家以及傳聞中的28個國家的真實情況,包括地理形勢、農業物產、國王宮室、軍事司法、宗教風俗等幾十方面的內容,還記載了很多佛教故事和傳說,價值不可估量。

《大唐西域記》也爲印度歷史彌補了詳細史料。根據Indu的讀音,玄奘將“天竺”正名爲“印度”,印度史的重建,玄奘法師功不可沒。

看了《大唐西域記》,太宗對玄奘法師更是讚揚有加,他再次請玄奘法師還俗,幫助自己治理國家。但玄奘念念不忘的,是從印度帶回來的600多部經書還沒有譯成漢文,他請求太宗支持翻譯佛經。

《大唐故三藏玄焚法師行狀》中說,玄奘法師去世60天后,顏色如生,還散發香氣,甚至長出新發。

669年,唐高宗敕令遷葬玄奘到樊川北原,並建造塔宇,把玄奘的遺體從地下擡出來時,發現其面色如生。

845年,發生了會昌法難,即中國佛教史上最大的一場法難,寺廟盡毀,強令僧尼還俗,而長安的慈恩寺,則被明令保留了下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