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姓氏文化 > “宣”姓是如何來的?又有哪些歷史名人呢?

“宣”姓是如何來的?又有哪些歷史名人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宣(Xuān)姓源出有四:

一、同一始祖,均爲 Xie(貞+炯-火)見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戰國至西漢初年人們就有的共識。黃帝有 4妃。他有25子,其中12個兒子繼承父姓——姓姬,另外13個兒子改爲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爲西陵氏女,號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囂、龍苗。西陵氏所生長子昌意,降居 (指由帝子下降爲諸侯)若水,生子三人:長子名乾荒,乾荒生顓頊(高陽氏,後爲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後裔爲李氏;三子名悃,遷居北土,其後裔爲拓跋氏,即後來北朝的 鮮卑 族。西陵氏所生次子玄囂,姬姓,降居溉水,生子嬌極,嬌極生帝嚳(高辛氏,後爲五帝之一);西陵氏所生三子龍苗,生吾融,吾融生卞明,卞明遷居南方,爲南蠻之祖。

帝嚳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名姜螈,生子后稷,爲周族始祖。二妃有蜮(s6ng嵩)氏,名簡狄,生子(貞+炯-火)(xie屑),即契,後爲商朝的始祖。

風俗通義佚文:姓氏(案四庫全書風俗通義有附錄一卷),乃從永樂大典“通”字韻中所載馬總意林節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嗣後,朱筠、錢大昕、盧文?、嚴可均、張澍、顧?三、姚東昇、徐友蘭、陳漢章、王仁俊,俱有輯補,而張澍併爲之注焉;則應書此篇雖亡,經後人之鉤沉輯佚,庶幾可復舊觀矣。然諸傢俱以四聲爲次,固非應氏之舊,雖失本真,此亦無可如何者,吾亦時且從衆焉。至其自相牴牾之處,亦頗爲之是正,夫豈故爲薄古哉,亦將以之信今雲耳。篇名舊引多歧出,今從蘇頌所見,定爲姓氏,蓋漢人亦習稱姓某氏雲。

萬類之中,惟人爲貴。春秋左氏傳: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譏衛滅邢,論語貶昭公娶於吳,諱同姓也。蓋姓有九:或氏於號,或氏於諡,或氏於爵,或氏於國,或氏於官,或氏於字,或氏於居,或氏於事,或氏於職。以號,唐、虞、夏、殷也;以諡,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國,齊(一作“曹”)、魯、宋、衛也;以官,司馬、司徒、司寇、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郭、園、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職,三烏、五鹿、青牛、白馬也。

二、鮮出周代,受 封爲國

1、箕子鮮姓: 出自子姓,以地名爲氏。西周初,殷紂王的叔父箕子受封於朝鮮,其後人以鮮爲氏; 出自子姓,爲殷商王族後裔。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武王滅商,封箕子於朝鮮得姓。周武王滅商以後,放出箕子,並向他請教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擁護,箕子認爲應當施行仁政,用安撫的手段來爭取民心。武王要封箕子爲官,但是箕子不願做周的臣子,就出走到遼東,建立了朝鮮國。箕子的子孫中有個叫仲的,有封地在於,他將國名“鮮”字和封邑名“於”字合成“鮮于”二字爲姓,稱鮮于氏。 姓氏由來考略:《風俗通義》,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因氏焉。一雲,蜀有鮮姓,系鮮于氏所改。

2、大禹鮮姓:出自姒姓。武王賜我鮮姓,本乃夏禹之後裔姒氏,故居山西蒲州,始於安邦定國是也。據(閬中)《漁陽郡鮮于氏大成宗譜》記載:“販販?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傳十四世而生湯,伐夏放桀、即天子位,以武功成號、曰成湯。傳三十世而生箕子,箕子名胥餘、爲紂庶兄、官父師、販販販武王克殷、王訪問箕子、箕子以洪?九疇陳之、武王遂封箕子於朝鮮。箕子生二子,箕山、箕殷。乃遷居鮮虞國(中山國,河北真定),其支食採於此、以國爲氏,生鮮虞申,故其始祖也。”

3 、出自鮮卑族:據《康熙字典》解說,鮮姓是鮮卑族演進而來。(略,見下)

4 、出自回族:據康熙年間撰寫的隴西《鮮氏家譜》記載,回族中的鮮姓先祖爲西域回紇人,宋金以前遷入內地。其後裔居江浙一帶,後遷往甘青寧。今北京、江蘇、甘青寧的鮮姓是同一祖源。於康熙年間創立中國伊斯蘭教虎夫耶門宦(鮮門門宦)的先祖鮮美珍,其原籍便是江蘇南京竹行(今竹集鎮),後才落難至青海湟中的。鮮姓回族現主要分佈在北京、江蘇、甘肅、青海和寧夏地區。

三、宣出周代, 溢號爲姓

宣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宣”在古代世帝王和諸侯較常見的諡號,如周宣王、宋宣公等,他們的後代都有宣氏。其中比較着名的是周宣王的後代,取宣字爲姓,是宣姓最早的起源(周宣王姓姬,所以宣出自姬姓)。另外,春秋時期,魯桓公的五世孫,魯國大夫孫僑如死後諡號爲宣伯,他的後代用諡號爲姓氏,也稱宣氏。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諡號爲氏。據《風俗通義》載,上古周朝時,周厲王之子靜,繼位後爲王四十六年,死後諡號爲“宣”,稱爲周宣王。周宣王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王父“宣”字爲氏,形成了一支宣姓。

2、出自姬姓,以諡號爲氏。起源於春秋時候,《通志?氏族略?以諡爲氏》載,春秋時魯桓公的五世孫僑如是魯城公時的大臣之一,他企圖除掉季孫氏和孟氏兩家,因失敗被逐,逃往衛國爲卿。生前對國家有功,死後朝廷追諡“宣伯”封號,宣伯的子孫後代就取王父諡號“宣”字爲姓,切代相傳。

3、出自子姓,以封號爲氏。據《風俗通》載,春秋時期,宋國有個君子叫力者,坐君位十九年,去世以後朝廷追加他一個封號,叫“宣”,於是力者就被史學家稱爲宋宣公。宋宣公的子孫後代,取一個宣字爲姓,切代相傳。

4、春秋時,魯國桓公的五世孫叔孫僑如是魯成公時的執政大臣之一,他死後諡號也爲 “宣”,史稱宣伯。其後世子孫中亦有人以其諡號爲姓,稱爲宣氏。

四、鮮宣同族,有書記載

出自鮮卑族:據《康熙字典》解說,鮮姓是鮮卑族演進而來。 鮮卑是我國東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曾經服屬於匈奴,至後漢方與漢朝發生關係。此時鮮卑常與北邊的匈奴發生戰爭,與漢朝基本屬於和平共處。和帝到順帝時,漢大破匈奴,被匈奴被迫遠遁,“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強盛”(後漢書 *鮮卑傳)。 鮮卑是由東胡分裂出來的一個部族。東胡被匈奴擊破後,一部分退居鮮卑山 ( 今大興安嶺南段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族一帶山中 ) ,因以得名。拓拔鮮卑是鮮卑中最着名的一支,他們世居於大興安領北段嘎仙洞一帶的大鮮卑山,開魏國(史稱北魏)基業,是第一個進入中原而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其所創造的優秀文化,對隋唐影響頗大。

據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陳連慶所着《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年6月版)一書中“ 秦漢魏晉南北朝民族姓氏研究”之記載:“鮮于氏(宣於氏、鮮氏)169……”同系後被鮮卑族一舉兼併、統一的“高車、柔然、突厥之屬”。

二、歷史上的宣姓名人(不齊):

“宣”姓是如何來的?又有哪些歷史名人呢?

宣珍之:唐朝狀元,浙江義烏暨陽善溪宣氏宗譜之第一代祖,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爲唐貞元年間狀元學生宣珍之寫過文章,稱讚他之爲人。宣氏家族於唐宋兩朝多人中進士爲官,曾與柳宗元、曾鞏、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文天祥等同朝爲僚,他們都爲吾族祖先寫過傳。

“宣”姓是如何來的?又有哪些歷史名人呢? 第2張

宣贊:男,原是宋代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樑中書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贊推舉關勝領兵前往圍剿梁山,宣贊和郝思文爲副將。關勝被捉住,宣贊、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歸順梁山。宣贊排梁山好漢第四十位,居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三。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宣嗣宗:明代中書舍人。

宣國柱、宣仲庸:明代大臣。

宣溫:字彥學。明朝會稽人。勤奮好學,精通經史,洪武中被詔,上詢以治國之道,被授之爲四川參政。

宣俠父:原名堯火,號劍魂,浙江諸暨人。民國九年( 1920 年)在臺州浙江省立甲種水產學校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入北海道帝國大學習水產專業,着有《西北遠征記》、《入伍前後》。

宣中華: (1898 ~ 1927) ,字廣文,浙江省諸暨牌頭人,曾受到列寧的接見。 中共烈士 。 1924 年 1 月 10 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當選爲浙江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黨團書記,負責省黨部的全面工作。 1927 年 4 月 17 日深夜,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

宣永光:筆名“瘋話老宣” ,三十年代,四川的李宗吾與北京的老宣,可謂中國文壇的兩位奇人怪傑,是中國現代文壇的春秋魔筆,現代史上的瘋妄鬼才。當年一部《妄談》,曾令讀者譁然,掀起軒然大波;緊接《瘋話》又出,半月內一連四版,售出萬冊,一時洛陽紙貴。民國時期有三部奇書引起軒然大波,即《妄談瘋話》、《百弊放言》、《宗吾臆談》,部部行銷數十萬冊,國人爭相傳閱,以讀此三部奇書爲時尚。 宣永光 是 繼魯迅之後中國最着名的雜文作家之一, 1960 年去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