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神話故事 > 龍:印度神話中生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爲佛教八部天龍之一

龍:印度神話中生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爲佛教八部天龍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龍是中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神話傳說生活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爲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龍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爲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爲真龍”,認爲有翼方是真龍。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爲祖龍。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爲裝飾,但與廣爲流傳的“五爪金龍爲天子象徵”之說不同,古籍中記載有翼飛龍,方爲天子之像。

龍:印度神話中生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爲佛教八部天龍之一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四靈”。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與西方龍一樣,大衆眼中神聖的中國龍,偶爾也會有邪惡的一面出現。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龍的形象

荀子·賦》:“天下幽險,恐失世英。螭龍爲蝘蜓,鴟梟爲鳳凰。”

東漢王充《論衡》曰:“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

東漢班固《漢書》:“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印度神話中生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爲佛教八部天龍之一 第2張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的形象卻未提及。宋人羅願爲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爲宋人的書畫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清代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而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爲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是21世紀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