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

黃庭堅 〔宋代〕

故人昔有凌雲賦,何意陸沉黃綬間。

頭白眼花行作吏,兒婚女嫁望還山。

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

寄語諸公肯湔祓,割雞今得近鄉關。

譯文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老朋友以前就寫過壯氣凌雲的辭賦,哪裏想到會沉埋在低微的官職中。

現在頭髮花白眼睛昏花還要仕途奔走,待到兒婚女嫁之後,纔可能回到家中。

只有對杯中美酒心還未死,縱使是充滿生機的春天也不能恢復鏡裏的朱顏。

我想寄語當權的諸公:如果你們肯薦拔的話,那就請讓他在離家鄉的地方任縣官之職吧。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所寫。當時正值舊黨執政,詩人入京調任史官,但他並未感到春風得意,而是對激烈的黨爭十分反感。時不僅新舊兩黨鬥爭劇烈,而且舊黨內部也各立門戶,黨同伐異,所以詩人呼籲消彌黨爭、重用人材。這首詩正是詩人內心不平之氣的反映。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大大讚揚好友的才華,感慨其官職卑微,不得其用;頷聯讚揚好友高尚品格的讚揚,對其貧寒處境表示理解與同情;頸聯則刻畫出好友放曠不羈的性格與時光流逝的傷感;尾聯透露出才士沉淪的悲憤。全詩造句生新峭拔,章法開闔動盪,步步曲折,前後頓挫,語言明淨而生動貼切。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故人昔有凌雲賦”這一句詩,是詩人借司馬相如的故事來寫老友的才華橫溢。但接下來“何意陸沈黃綬間”,筆鋒一轉,這一句以疑問形式出之,更能表現憤懣之情,它是慨嘆,但更是責問,是對執政者的譴責。這一句既寫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沒,也是暗寫友人的亦官亦隱。首聯將高才與不遇相對比,一是“凌雲”,一是“陸沉”,有轉折跌宕之勢。

頷聯寫友人“頭白眼花”本應是兒孫繞膝、安度餘年的時候,卻還有奔走仕途。待到“兒婚女嫁”之後,纔可望掛冠歸去,終老家山。“兒婚女嫁”用《後漢書·逸民列傳》中向子平的典故,寫友人的爲官,實是迫於生計,非其本願,見出他不慕榮利的品格。“心猶未死杯中物”,飲酒的豪興尚不減當年,但“春不能朱鏡裏顏”,春天能使萬物復甦,但不能恢復他青春的紅顏。

豪興猶在,盛年不再,頸聯又是一個轉跌,在豪放曠達中含無限感慨。即以“心猶未死”一句而論,貌似放達,內裏卻有種種牢騷抑鬱。詩人一反中間二聯裝點景物的傳統,以拗硬之筆,寫奇崛之態。頷聯以“頭白眼花”對“兒婚女嫁”,在上下相對中,每句又自成對偶,有着往復迴環的效果。頸聯卻奇峯突起,以不合正常節奏的散文句式構成對偶,原來每句前半部分雙音節的兩個音步變成了“一——三——三”的節奏,這樣就成爲:“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讀來拗崛頓挫,生動地傳達出牢騷不平的情懷。這種奇句拗調,力盤硬語,構造奇特。

尾聯則爲友人向執政諸公籲請,希望他們能夠多多薦拔友人,讓他能在離家鄉近的地方任職。”肯,即“肯不肯”,出語宛轉,但仍包含怨憤不平之意。“割雞”則呼應首聯的才高位卑,表現出詩人組織的綿密。

詩人入仕之後,強烈地不滿現實政治,尤其對那班暴發的新貴投以蔑視,而對被埋沒的才識之士則傾心相交,視爲知音。在正因爲詩人與他們遭際相似,品格相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描寫其形象也就分外真切。詩中人物的貧賤自守、兀傲奇崛、放曠不羈、憤世嫉俗,也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爲其坎坷遭遇大鳴不平,抗議世道的不公,實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這首詩像一幅寫意人物畫,筆觸簡練,風格奇拗。作爲律詩,這首詩無論在風格還是在語言上,都顯出詩人的獨創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