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①

【原文】

鳥有償冤者②,終年抱寸誠③。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④。

渺渺功難見⑤,區區命已輕⑥。

人皆譏造次⑦,我獨賞專精⑧。

豈計休無日⑨,惟應盡此生。

何慚刺客傳⑩,不著報讎名⑪。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註釋】

①學:仿效。諸進士:指應進士考試的舉子們。精衛:鳥名。古神話中炎帝有個小女兒,溺死於東海之後化身爲精衛鳥,常銜西山之石以填東海。

②償冤:報怨;報仇。

③寸誠:寸心,決心。

④細:小,細小。心望:心中希望。望:希圖,盼。

⑤渺渺(miǎo):微弱貌;藐小貌,此處形容毫無可能。功難見:難以實現其事業。見:同“現”,看見;實現。

⑥區區:小小的。命已輕:性命輕微。

⑦造次:荒唐可笑。

⑧專精:精誠專一。

⑨計:考慮。休無日:沒有終止的日期。

⑩何慚:又有什麼可慚愧的呢?刺客傳:司馬遷《史記》中有《刺客傳》,記述了一位俠客冒死行刺,爲人報仇之事。

⑪不著:沒有記載。讎(chóu):同“仇”。

【譯文】

鳥類中也曾有懂得報怨的,它成年累月懷抱赤誠的寸心,奮鬥不止。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第2張

嘴裏銜着山上的小石頭,心中想的是一定要把這滔滔的海浪填平。

可是自己力量渺小,頻繁往返也看不見有多大的功效,但是小小的它依然視死如歸,將自身的生死看得很輕。

人們都譏笑它此舉簡直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賞這隻精衛鳥的專一精誠。

何必整天計較有沒有休止的日期,本來就應該如此度過一生。

就像《史記》中記載的那位俠客,只要問心無愧去做報仇事,哪怕《刺客傳》不留名,又有什麼可慚愧的呢?

【賞析】

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當年省試(禮部試)爲進士出的詩題爲《精衛銜石填海》。當時韓愈爲河南令,聽說試題名之後立刻有所感想,於是就仿效此題作了這首詩,抒發了自己的一番見解,其情哀切動人,也正是韓愈一生心志的自然吐露。

全詩可分兩部分,前六句寫景狀物,勾勒出一個生動感人的償冤報仇的小鳥形象;後六句議理抒情,進而揭示全詩的主旨。

詩中的前四句,從正面破題。雖未直接點破“精衛”二字,但“償冤”一詞已暗示所寫的是“精衛填海”之事。其中以“山石細”“海波平”形成對比句式,表現出“精衛鳥”的雄心壯志和堅強的信念;五六句描寫了精衛填海最終以“渺渺功難見,區區命已輕”宣佈告終。這裏巧用“功難見”“命已輕”詞句,表達了詩人對精衛鳥悲壯命運的無限同情。

後六句中的“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是全詩主旨。作者從“豈計休無日,惟應盡此生”開始發表個人見解,採用對比手法,表達了人生何須去計較一時的得失,要有精衛鳥填海精神的見解。“我獨”二字,表達了作者傲然不屈於俗見的鮮明態度。“賞專精”,是作者詩中立論的依據,充分強調了本詩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兩句以“精衛”與《史記》中記載的那位俠客,豪壯一生也沒能留名史冊相類比,再次表達了詩人對那種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精神品質的高度褒揚與欣賞。

全詩以理入詩,大有滔滔不絕的雄辯之勢,進而弘揚了一種精誠奮鬥的精神,使此詩在思想層面上更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