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蘇軾 〔宋代〕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聖明天縱,學問日新。臣等纔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爲。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效於世間,不必皆從於己出。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爲帝師。論深切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爲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爲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爲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爲急。至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可謂進苦口之樂石,針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臣等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言,以陛下聖明,必喜贄議論。但使聖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漢文爲之太息;魏相條晁、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爲治。但聖言幽遠,末學支離,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如贄之論,開卷瞭然。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鑑。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願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與贄言。必能發聖性之高明,成治功於歲月。臣等不勝區區之意,取進止。

譯文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臣等依憑空虛淺薄的才學,在翰林院侍講、侍讀的職位上充個數目。皇上的聰明睿智是上天賦予的,學問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學有限,然而聖賢之道沒有窮盡,心中雖然想表述清楚可口頭上表達不出來,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慚愧,不知道該怎麼辦。

臣等認爲作爲臣子向皇帝進獻忠誠,就像醫生對準病症去用藥一樣,藥雖然經醫生之手傳過去,但藥方多是從古人那裏留下來的。如果藥方在世間證明確實很靈驗,那麼就不必一定要由醫生自己創造出來才用。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第2張

臣等聽說唐德宗時的宰相陸贄,才能本來就是帝王的輔佐,學問足可成爲帝王的老師。他的議論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語從不偏離聖賢的道德規範。才能與西漢的張良(張良字子房)齊肩而文才卻要勝過他,議論的才能像西漢的賈誼而方法卻不粗疏。上可以糾正皇帝想法上的錯誤,下能夠貫通天下人的心志。三代也只他一人罷了。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沒能趕上良好的時機。唐德宗以嚴厲刻薄爲能事,陸贄就以忠誠敦厚去規諫;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對人,陸贄就以推心置腹去勸說;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陸贄則認爲消除戰事是當時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斂聚財物,陸贄則認爲散財於民最爲迫切。至於任用人才、接受意見的方法,整治邊防、駕馭將帥的策略,歸罪於自身以收攏人心,改正過錯以順應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禍患,珍惜爵位、寶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這類合理的建議,很難列舉完。陸贄真可以說是進獻了苦口的良藥,去診治危害身體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陸贄的進言去實行,那麼貞觀之治的盛況便會再一次出現。

臣等每次從皇帝聽講的西閣退出,都私下相互議論,認爲您是聖明的天子,一定喜歡陸贄的議論。只要使像您這樣的聖明天子和像陸贄那樣的賢能大臣意見相吻合,那就像聖君和賢臣處於同一時代一樣了。當初馮唐高度讚揚戰國時廉頗、李牧的賢能,漢文帝則爲不能使用他們而深深嘆息;魏相陳述了西漢晁錯、董仲舒等應對當時皇帝的言語,漢宣帝就按這些言語施政而成就了漢室中興的業績。如果陛下能自己尋求老師,就不如從近一點的唐朝選取陸贄。再說那《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史記》、《漢書》、《後漢書》三部史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並不是沒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這些史籍所闡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國家。然而《六經》當中的聖賢言論精深奧祕,而史書、子書中存留的聖賢學說卻頗不完整,猶如高山大海那樣崇高深遠,很難從中選擇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廣運用的東西。而陸贄的議論,一打開書本就非常明瞭清楚,匯聚了古往今來的學說精華,確實是國家治亂的一面鏡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進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對,重新抄好進呈給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邊,就像親眼見到陸贄之面一樣;反覆熟讀它,就像和陸贄當面談話一樣。這樣,一定能啓發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資,在不長的時間內就能成就強盛國家的功業。臣等說不盡愚陋的心意,請陛下決定是否採用。

賞析

陸贄爲唐德宗時宰相,著名政論家。他的奏議往往切中時弊,爲後世所推崇。該文寫於宋哲宗即位不久。當時舊黨上臺,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呂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舊黨之爭依然激烈,國無寧日。蘇軾進此札子,乞校正陸贄奏議,並建議哲宗反覆熟讀,從中得到治國的啓發。文章寫得娓娓動聽,很有說服力。如“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但使聖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都非常切合作者、陸贄、宋哲宗之間的關係。文章認爲,陸贄的札子雖當世不爲德宗所用,但已是如“經效於世間”的良藥,爲“治亂之龜鑑”,若爲哲宗熟讀,“必能發聖性之高明,成治功於歲月”。文章寫得真切動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