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杜甫當時被嚴武保薦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遂作《宿府》

杜甫當時被嚴武保薦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遂作《宿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杜甫的《宿府》,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當時被嚴武保薦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遂作《宿府》

【內容】: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賞析】:

代宗廣德二年(764)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保薦杜甫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做這麼個參謀,每天天剛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後來不及回家,只好長期住在府內。這首詩,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天。所謂“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爲別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獨宿”。

首聯倒裝。按順序說,第二句應在前。其中的“獨宿”二字,是一詩之眼。“獨宿”幕府,眼睜睜地看着“蠟炬殘”,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見於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則通過環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涼。未寫“獨宿”而先寫“獨宿”的氛圍、感受和心情,意在筆先,起勢峻聳。

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誠如方東樹所指出:“景中有情,萬古奇警”。而造句之新穎,也令人歎服。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而這一聯卻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讀起來有三個停頓。翻譯一下,就是:“長夜的角聲啊,多悲涼!但只是自言自語地傾訴亂世的悲涼,沒有人聽;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儘管美好,在漫漫長夜裏,又有誰看她呢?!”詩人就這樣化百鍊鋼爲繞指柔,以頓挫的句法,吞吐的語氣,活托出一個看月聽角、獨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現了無人共語、沉鬱悲抑的複雜心情。

前兩聯寫“獨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後兩聯則就“獨宿”之景,直抒“獨宿”之情。

杜甫當時被嚴武保薦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遂作《宿府》 第2張

“風塵”句緊承“永夜”句。“永夜角聲”,意味着戰亂未息。那悲涼的、自言自語的“永夜角聲”,引起詩人許多感慨。“風塵荏苒音書絕”,就是那許多感慨的中心內容。“風塵荏苒”者,戰亂侵尋也。詩人時常想回到故鄉洛陽,卻由於“風塵荏苒”,連故鄉的音信都得不到啊!

“關塞”句緊承“中天”句。詩人早在《恨別》一詩裏寫道:“洛城一別四千裏,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好幾年又過去了,卻仍然流落劍外。一個人在這悽清的幕府里長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怎能不心事重重!“關塞蕭條行路難”,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憶弟之情有增無已,還是沒法子回到洛陽啊!

這一聯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時的心情很複雜,怎能用兩句詩寫完!於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給讀者留下了結合詩人的經歷去馳騁想象的空間。

尾聯照應首聯。作爲幕府的參謀而感到“幕府井梧寒”,這就會聯想到《莊子。逍遙遊》中所說的那個鷦鷯鳥來。“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自己從安史之亂以來,“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那飽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經忍受過來了,如今爲什麼又要到這幕府裏來忍受“井梧寒”呢?用“強移”二字,表明自己並不願意來佔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嚴武拉來的。用一個“安”字,不過是自我解嘲。看看這一夜徘徊徬徨、輾轉反側的景況,能算是“安”嗎?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無數事實證明這理想難得實現,所以早在乾元二年(759),他就棄官不作,擺脫了“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的牢籠生活。這次作參謀,雖然並非出於自願,但爲了“酬知己”,還是寫了《東西兩川說》,爲嚴武出謀劃策。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們的嫉妒、誹謗和排擠,感到日子很不好過。因此,在《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裏訴說了自己的苦況之後,就請求嚴武把他從“龜觸網”、“鳥窺籠”的困境中解放出來。讀到那首的結句“時放倚梧桐”,再回頭來讀這首的“清秋幕府井梧寒”,就會有更多的體會。詩人寧願回到草堂去“倚梧桐”,而不願“棲”那“幕府井梧”的“一枝”;因爲“倚”草堂的“梧桐”,比較“安”,也不那麼“寒”。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