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朝鮮戰爭:六個月耗盡了麥克阿瑟的一生輝煌

朝鮮戰爭:六個月耗盡了麥克阿瑟的一生輝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軍事專家都認爲麥克阿瑟是美國有史以來有名的軍事指揮家。曼徹斯特在他暢銷的傳記小說《麥克阿瑟的最後路途.對朝鮮的十字架軍徵》一書中,詳細地揭示了麥克阿瑟在侵朝戰爭中的活動,同時披露了一些鮮爲人知的內幕,麥克阿瑟最終成了美國侵朝戰爭的失敗者。

 授命

1950年1月,鑑於美國共和黨人的激烈批評,杜魯門總統責令1委員會起草一份“1委員會68號政策報告”。報告中指出:“美國阻止任何0國家對非0國家的威脅”,總統簽署“同意”兩字後,該報告便鎖在保險櫃裏。同年3月1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種種跡象預測:“6月份,朝鮮半島將發生一場大規模戰爭”。……

半夜,正在酣睡的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接到朝鮮爆發戰爭的消息,他立即打電話告訴正在密蘇里度假的杜魯門總統。總統接到電話後頭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根據68號政策報告,動用美國武裝力量也許是解決朝鮮半島戰爭的最好方法。提前結束休假回華盛頓的杜魯門不久作了3項決定,其中一項是擴大在日本的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的權力,授他聯合1司令的新頭銜,因爲麥克阿瑟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中最不會引起爭議的人,他的軍事才能可以輔助華盛頓外交政策的實施。麥克阿瑟接到來自朝鮮戰爭的報告時,他正在東京的臥室裏踱步。戰爭消息太突然了,他對白宮對他的任命感到意外,他認爲白宮的決策者並沒真正瞭解朝鮮的情況,他們是用外交家的意圖想遏制這場戰爭。作爲一名軍人,他的觀點是,一旦捲入了戰爭,戰爭就必須進行到把敵方消滅爲止。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五天,麥克阿瑟帶着4名記者乘上他的座機第一次飛抵朝鮮的水原。此時,他心中已醞釀了一個從北朝鮮軍的腹背進攻的兩棲登陸作戰方案。

 出其不意的作戰方案

7月23日,麥克阿瑟致電參謀長聯席會議:“擬於9月中旬派遣兩個師的兵力在敵後登陸。”

此次作戰行動的成敗取決於速度快慢,因爲北朝鮮已採取行動,不久南朝鮮的所有港口將佈滿水雷。麥克阿瑟將軍主張速戰速決,然而,要說服五角大樓同意他的主張並非易事。麥克阿瑟向五角大樓據理力爭:“此次登陸行動將包圍漢城以南的所有北朝鮮部隊,切斷他們的糧源,破壞他們的通訊,動搖敵人的軍心。”7月25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終於同意向他們提供潛艇。麥克阿瑟將軍已經在朝鮮半島選擇了人們意想不到的登陸位置:距釜山以南200公里,黃海上的仁川港。麥克阿瑟將他的方案告知海軍方面時,即遭到了他們的非議。他們認爲,仁川沒有沙灘,只有防波堤,海流每小時6海里,艦隻要穿過暗礁叢生的飛魚海峽才能到達由一座築壘島嶼作屏障的目的地。最糟的是那兒的海潮落差超過9公尺。仁川港簡直是寬闊泥濘的淺灘。幾乎每個有關人員,甚至麥克阿瑟自己的參謀人員在內,都竭力勸說麥克阿瑟放棄這個方案:他卻置之不理。8月下旬,參謀長聯席會議派柯林斯將軍和謝爾曼海軍上將面晤麥克阿瑟將軍,麥克阿瑟即召集戰略會議,把他的作戰方案擺在檯面上討論,柯林斯懷疑仁川登陸能否成功,便提出藉助仁川以南162公里的羣山。海軍上將謝爾曼斷言:“從地理及海上不利因素考慮,仁川危險之極”。持反對意見者結束了長達80分鐘的發言之後,麥克阿瑟堅持己見,他說:“正是你們的異議堅定了我對這一方案的信心,因爲敵指揮官肯定推斷沒有人會貿然作出這樣大膽的計劃”,他激昂地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正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他又說“我完全信任海軍??事實上,我信任海軍勝於海軍自己。”麥克阿瑟斷言:“仁川將成爲粉碎敵人的鐵拳”。

持異議的人擔心,敵炮羣可能控制住飛魚海峽的生命線,麥克阿瑟結束髮言時壓低了聲音說:“我幾乎到了忍受命運之鐘滴搭聲的煎熬,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否則將束手待斃。選用仁川登陸,穩操勝券,它將拯救10萬人的性命。”麥克阿瑟的據理力爭,終於使反對他方案的人改變了態度。五角大樓批准了他的作戰方案。海軍上將謝爾曼說,“謝謝你,這是偉大事業中的一個偉大聲音”。麥克阿瑟終於贏得了他們的贊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方案無可指責,他贏了第一仗。

朝鮮戰爭:六個月耗盡了麥克阿瑟的一生輝煌

 麥克阿瑟和華盛頓的矛盾

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四天,蔣介石出於其政治目的,提議派遣3.3萬名1精銳部隊赴朝鮮作戰。杜魯門想接受蔣氏的提議。

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告訴杜魯門,蔣家軍隊訓練差勁,裝備不良。麥克阿瑟支持這一觀點,他勸告五角大樓說:“中國1軍隊是盤旋在我們頭上的信天翁。”

在此期間,杜魯門命令麥克阿瑟負責臺灣防務。華盛頓軍界要人希望他去臺灣作實地考察。麥克阿瑟決定親自客觀地視察蔣氏島上堡壘。7月下旬,麥克阿瑟將軍又接到一個難堪的差使,儘可能巧妙而又婉轉地向蔣氏闡述,第七艦隊將阻止1轟炸中國大陸的任何軍事行動。1950年7月30日,麥克阿瑟飛抵臺北,和蔣氏握手致意之後,兩人舉行了一天的祕密會談。與此同時,他的參謀人員則和1高級將領緊張地研究地圖,檢查島上所有防禦設施。麥克阿瑟回到在東京的司令部之後,盟軍最高司令立即發了一個簡短的公告,大概內容是:與臺灣的各級會談都是在“親密無間的氣氛中”進行的。雙方一致同意,不派1軍隊到朝鮮參戰。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樣的行動有可能嚴重損害臺灣的防務。麥克阿瑟方面婉轉地發表公告之後,臺北方面發的公告卻耍了花招。

有人認爲,這是蔣介石報復杜魯門多次輕蔑和冷淡他的機會。臺灣方面自吹自擂說:麥克阿瑟與蔣氏的會談內容包括“中美聯合防衛臺灣”以及“中美軍事合作”等問題,臺灣發的公告多半爲麥克阿瑟1,讚美他“在共同向亞洲極權主義作鬥爭中的果敢領導。”

美國報紙的頭版新聞登載了上述內容。杜魯門認爲,公告的真正含義是麥克阿瑟否決了他讓臺灣中立的政策。麥克阿瑟贊成推行一種更大膽的方法。自從4月份批准第68號政策報告並付諸實施以來,美國在世界各地奉行的是一條1的外交政策。然而鑑於臺北方面的特殊情況,美國政府認蔣介石是個例外。華盛頓無意將自己的政策用於臺北千瘡百孔的政權。

鑑於上述兩個公告的差異,國務卿迪安?艾奇遜致電西博爾德大使,要求麥克阿瑟寫一份全面的會談彙報。迪安沒有收到任何這方面的迴音。麥克阿瑟發回的只是一份申辯性的報告。報告中說,他從未想到他對臺北的訪問會被誤解成“用心險惡”,如果他有過錯的話,他深表歉意,用調和的口氣同文官講話是麥克阿瑟很少有的。可是,艾奇遜堅持認爲麥克阿瑟將軍應受譴責。他尖銳地向麥克阿瑟指出,只有作爲三軍總司令的總統纔有權與臺北方面洽談其是否採取軍事行動等問題。麥克阿瑟則回答,他“心中有底”,並“謹慎”地按指示辦事。

杜魯門總統似乎感到放心了,可是事情並非到此結束。不久,麥克阿瑟致函參加過國外戰爭的1,讓他們在年會上閱讀。他提到,東方擁戴“好戰,果敢、精悍的領導。”他又將臺灣描寫成“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並指出,“臺灣在歷史上向來是侵略國家的跳板。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利用了它。”麥克阿瑟認爲他重申了美國政府對臺政策。

然而,杜魯門卻認爲他的函件是“呼籲制定一個基於臺灣立場的軍事侵略政策。”因此,他認真考慮解除麥克阿瑟遠東司令的職務。最後他命令1長路易斯?約翰遜通知麥克阿瑟撤回他的函件中的講話。麥克阿瑟照辦了。但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因而大爲惱怒。麥克阿瑟有時魯莽無禮、容易惹人惱火,然而,這次他唯一的過錯是片面地理解了杜魯門的對臺方針,他沒能看清杜魯門總統在聯合國做的是一套,在國會爲避開共和黨對他的批評時,做的則是另一套。麥克阿瑟成了華盛頓政客玩弄政治手腕時的犧牲品。

麥克阿瑟懷着新恨,小心翼翼地等待着華盛頓再來打擊。他拔劍起誓要對對方進行回擊。

巨頭會晤

10月12日,馬歇爾發電報給麥克阿瑟將軍,說總統定於10月15日在太平洋上的某地與他會晤。麥克阿瑟立即回電:“10月15日上午,我在威克島晉見總統。”杜魯門是位稟性直爽的人。他繞地球飛行了三分之二,特地花費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會見麥克阿瑟,他的真正動機是什麼,至今一直是個不解之謎。杜魯門本人說他想親自與麥克阿瑟談一下,但這種解釋的理由不充足,把麥克阿瑟召回華盛頓不是更方便、更合乎邏輯嗎?麥克阿瑟的參謀們認爲杜魯門有其政治目的,他是想分享麥克阿瑟的輝煌戰果。仁川一仗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西方報刊把麥克阿瑟說成是天下無敵的將軍。

雙方是在威克島的一間簡易的半圓形活動房內會面。會晤似乎漫無目的地進行,只是隨便聊聊而已。當時在場的還有麥克阿瑟的參謀和總統的幾位顧問。他們談到了日本的和平條約,議論了感恩節前能否在朝鮮北部戰場打勝另一仗的可能性。麥克阿瑟對此充滿信心,只是在會晤結束之前,雙方就蘇聯和中國是否介入朝鮮戰爭之事輕描淡寫地談了一陣子。麥克阿瑟說蘇聯在這一地區兵力不足,中國有可能插手,但可能性不大。中國一旦插手,他們最多隻可派五六萬兵力穿過鴨綠江。他們沒有空軍,真想到達平壤的話,那將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這一點正是麥克阿瑟失算之處。

事後杜魯門責備麥克阿瑟在此關鍵問題上把他搞糊塗了。麥克阿瑟將軍對情況分析確有破綻,中央情報局人員和國務院人員也是如此:前者過低地估計了敵方的力量,後者卻過高地估計了敵方的力量。總統在這類敏感的政治問題上畢竟應該向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請教。這次他卻找錯了對象,聽信了麥克阿瑟的話。

對於麥克阿瑟來說,上次他打算派兵在仁川登陸時,參謀長聯席會議始終持懷疑態度,這次麥克阿瑟可能不想讓總統對戰爭行動持有更多的懷疑,在預測0國家的意圖時,麥克阿瑟樂觀地估計了戰爭的前途,他本人固執己見地認爲自己的估計不會有錯誤。他從未想到過總統對中國的參戰和北朝鮮的行動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爲能在夜幕降臨前飛抵東京,麥克阿瑟午飯前就趕回去了。杜魯門回到美國後在舊金山對人說:“我和麥克阿瑟的會晤是想獲知事態發展的來龍去脈,想在實施外交政策的具體行動和目標上同麥克阿瑟將軍保持一致。”麥克阿瑟回去後對西博爾德大使說:“我對這次會晤感到滿意。”

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兩人都認爲自己已得到想了解的東西,然而他倆對了解到的東西卻各有自己的解釋,差異之大,令人吃驚,對於世人來說,一輩子也搞不清他們到底想要了解的是什麼,這也許就是他倆犯下的共同錯誤。

朝鮮戰爭:六個月耗盡了麥克阿瑟的一生輝煌 第2張

戰場上受挫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上的6座大橋,浩浩蕩蕩地涌入朝鮮。11月6日麥克阿瑟下令B?29轟炸機轟炸新義州的所有橋樑,同時給華盛頓呈上這一命令的副本,然後就寬衣就寢。下午2點,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緊急指令驚醒了他。指令要求麥克阿瑟暫緩轟炸中國東北邊境8公里的目標。麥克阿瑟措詞強硬地作了個答覆:內容是潮水般的部隊輜重從鴨綠江橋蜂擁而來,將對美軍有毀滅性打擊的威脅,阻止敵兵增援的唯一出路就是搗毀一切橋樑。杜魯門知道後出人意外地又指責麥克阿瑟早就該說清楚這點。於是參謀長聯席會議撤銷了上述指令,命令麥克阿瑟炸橋,但只能炸一半,不得超越主航道。這使麥克阿瑟不滿,因轟炸機只炸半座橋樑是不可能的事。

不久,進入朝鮮的中1隊不見動靜:既沒撤出戰場,也沒在山區重新集結。藉此暫息機會,麥克阿瑟的兩翼軍隊站穩了陣腳。麥克阿瑟的唯一指望是搶在中1隊之前行動。兩星期來謹慎的地空偵察沒發現中國大部隊,因此麥克阿瑟決定作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把兩股伏擊部隊朝前推進,形成壓縮性的包圍圈。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爲這一大規模行動有危險,他們擔心消失的中國步兵目前正埋伏在麥克阿瑟的兩翼部隊的咽喉要地。麥克阿瑟沒料到這一點,他命令第八集團軍冒着嚴寒向中國東北和他們駐地之間的懸崖處挺進。麥克阿瑟預言戰事很快就要收場,他告訴一位部下說:“如果演習成功,我想聖誕節前都能回家團聚。”

11月26日,麥克阿瑟向華盛頓彙報說:“前進部隊未遭抵抗。”可是,第二天第八集團軍和海軍陸戰隊就遭到了巨大的反擊,約30萬中1隊突然出現在眼前。中1隊第一拳揍在麥克阿瑟最薄弱的環節,即第八集團軍和南朝鮮第二軍團的交接地。司令部裏的燈火通宵不滅,麥克阿瑟全神貫注地看着1和航空圖,尋求他進攻計劃的補救方法。最終在絕無良策之時,他命令第八集團軍原地待命,而X軍團和海軍第一陸戰隊成一字縱隊從中1隊的1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頂着嚴寒沿着一條盤旋小路向1圍。

美國的盟友爲聯合1的命運之慘而氣餒,杜魯門總統也有同感。他在11月30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曾揚言對敵方動用1,他說:“鑑於麥克阿瑟推行的新軍事行動根本不合實際,華盛頓方面也考慮把聯合1撤出朝鮮戰場。”就在那山窮水盡的日子裏,參謀長聯席會議也希望把麥克阿瑟的全部兵力撤往日本。麥克阿瑟卻堅持把第八集團軍與X軍團組編在一起,企圖在三八線後布成固若金湯的防線,這時,他已失去了483公里的土地。

在華盛頓方面指責他軍事失利時,麥克阿瑟否認促使這場戰爭失敗是他的草率行事。他說:“這次行動並非是全面進攻,而是對敵人兵力的一種火力偵察。”這好像是一位指揮官在用全部兵力作一次“巡邏”,真是不可思議。隨着中國志願軍的參戰,朝鮮戰場的形勢起了急劇的變化,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將軍事後稱之爲“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爲了不丟人現眼,美國的盟軍早有撤出朝鮮戰場的思想準備。人人都想找替罪羊,麥克阿瑟始終不承認自己的軍事行動過失,因爲他不願成爲替罪羊。

陷入困境

麥克阿瑟在戰場上的失利引起多方對他的批評和輿1擊,麥克阿瑟不甘示弱,據理力爭。他認爲自己的軍事行動計劃是得到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的。他譴責記者不負責任的報道使自己成了惡毒的宣傳工具的犧牲品。他指責華府給敵人在中國東北有一個喘息的機會,從而束縛了他的手腳,這在軍事上是沒有先例的。他把事情的1披露給一些善意的記者。

爲此,杜魯門總統十分惱火。他不願讓白宮來承擔戰爭失利的責任。麥克阿瑟通過報刊發表的反擊,使杜魯門政府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他氣憤地對自己的顧問說:“麥克阿瑟在推卸責任,決不能讓這情況繼續存在下去。”爲此,總統命令國務卿艾奇遜和馬歇爾對朝鮮戰場上的所有的指揮官和駐外使館發出兩項指令:一、有關朝鮮戰場情況的言論,書面材料和聲明,不經國務院和1批准不得私自發表;二、務必謹慎小心,避免同新聞界就外交和軍事政策方面的事務進行直接對話。

保守的共和黨參議員羅伯特塔夫脫在參議院說,杜魯門總統的意圖是堵住麥克阿瑟的口,不讓他在“大辯論”中發言。他還說美國兵要麼撤回日本,要麼全面開戰贏得這場戰爭。杜魯門和艾奇遜卻主張有限的軍事行動,這使前線指揮官不知所措。麥克阿瑟認爲,那個冬天,他的白宮政治對手在阻撓他放手行動。他得到的命令既不是贏也不是撤,而只是守住朝鮮的某個地方,他不理解華盛頓要把這場戰爭引向何方。

撤職回國

杜魯門早就想罷免麥克阿瑟,只是爲避免軍方的反對,他請參謀長聯席會議召集了一次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一致通過免去麥克阿瑟的職務,認爲軍隊必須由總統控制。總統聲明說:“我很遺憾地認爲,麥克阿瑟將軍已不能全心全意地爲美國及聯合國的政策盡職。”杜魯門給麥克阿瑟的命令由布萊德雷將軍和馬歇爾起草,並參考了國務卿艾奇遜的意見。命令的口氣很強硬,內容是:“你把權力移交李奇微中將。這一決定馬上生效。至於你被免職的原因在公佈於衆的同時,還將把書面通知書寄給你。”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接到華盛頓的命令時,他剛吃完午飯在辦公室休息。他對妻子說:“我們終於要回家了。”而西博爾德大使得到消息來到司令部時,他眼含淚水,說不出話來。麥克阿瑟感嘆地說:“總統所採取的方式不妥。從軍52年的我,受到如此當衆的羞辱,實在令人太痛心。我爲美國在遠東的所作所爲感到失望。”在美國,許多人對杜魯門的動機提出質問。有人認爲,他做得對,因爲這一決斷避免了一場惡戰的危險,但是方式欠妥,不讓麥克阿瑟體面地辭職是粗暴的行爲。麥克阿瑟並不知道自己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仍是勝利者的象徵。他命令部下迅速打點行裝啓程回國。4月16日,麥克阿瑟將軍的座機飛離東京。就在他飛過大西洋時,美國人的政治熱情簡直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人們下着半旗,甚至把旗子倒掛過來。在加州,人們把總統的模擬像付之一炬。

朝鮮戰爭:六個月耗盡了麥克阿瑟的一生輝煌 第3張

4月17日,日落時分,麥克阿瑟的坐機降落在舊金山。將軍戴着金光閃爍的軍帽,身着惹人注目的軍用雨衣走向座機扶梯。令他驚訝不已的是,歡迎他的場面如此壯觀。

一支軍樂隊伴着禮炮的轟鳴聲正在奏曲,蜂擁而至的舊金山市民衝破警察的防線,把將軍的座機團團圍住。大街上擠滿了55萬熱情高漲的人們。麥克阿瑟的車隊花了幾小時才緩緩走完6公里路程,到達他下榻的賓館。賓館處警察手拉着手組成楔形隊形,保護麥克阿瑟及其隨行。

翌日,麥克阿瑟面對圍繞着市政禮堂的人羣說,他無意另謀公職。他的唯一祝願只寓於一句話中:“願上帝保佑美國!”4月19日,將軍飛抵華盛頓國家機場時,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議長等都到機場迎接麥克阿瑟,唯獨缺了杜魯門總統。

當天,將軍應邀在國會發表演說。麥克阿瑟大步流星地經過過道,跨上講臺時,人們的喊聲、掌聲、敲桌聲混成一片。當會場肅靜下來時,麥克阿瑟以一種頗有分寸的音調說:“尊貴的議員們:我站在這個講壇上,既感到十分謙卑,又覺得無比自豪。在我人生之途日薄西山之時,我對你們講,我沒有怨恨和辛酸。我心中只有一個心願,即爲國盡責。”

他那顫抖的聲音深深地打動了國會議員的心扉。會場上,歡呼聲此起彼落,經久不息。麥克阿瑟在最後的一片沉默中,說了聲“再見”,跨下講壇,步入喧譁的人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