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施閏章《泊樵舍》:這首詩寫景採取了由遠及近的視角

施閏章《泊樵舍》:這首詩寫景採取了由遠及近的視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施閏章(1619—1683),清初著名詩人。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後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授侍講,預修《明史》,進侍讀。文章醇雅,尤工於詩,與同邑高詠等唱和,時號“宣城體”,有“燕臺七子”之稱,與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處“海內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學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學餘堂文集》、《試院冰淵》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施閏章的《泊樵舍》,一起來看看吧!

施閏章《泊樵舍》:這首詩寫景採取了由遠及近的視角

泊樵舍

施閏章〔清代〕

漲減水愈急,秋陰未夕昏。

亂山成野戍,黃葉自江村。

帶雨疏星見,迴風絕岸喧。

經過多戰艦,茅屋幾家存?

首聯“漲減水愈急,秋陰未夕昏”所寫之景,實際是交待詩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漲的洪水雖正在消退,但水勢卻比洪水上漲時還要湍急,故不宜行進。這一句不僅寫出“泊樵舍”之由,還有其耐人尋味的言外之意,即間接反映了洪水上漲時水勢亦甚“急”可以想見其造成的災害不小。此時,洪水消退當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卻造成航程的艱險,使人產生擔憂不安之感。後句寫天空籠罩着秋天的陰雲,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進,同時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壓抑的氛圍。這兩句之景雖旨在說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擔憂不安則爲全詩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調。

頷聯“亂山成野戍,黃葉自江村”,乃描寫詩人泊樵舍鎮時遠望之所見:那新建縣之名勝西山到處是軍隊野外駐紮的營幕,這不僅使風景絕佳之地大煞了風景,更暗示了社會的動亂不安,以“亂山”稱西山,即增添了亂世之感;於江岸上的村莊中,詩人只見黃葉飄零,這恰如杜甫《春望》寫“城春草木深”一樣,乃“明無人”(司馬光《續溫公詩話》)矣,即百姓四處逃散,這荒寂的江村顯得異常蕭條。這正是清初戰亂的生動寫照。

施閏章《泊樵舍》:這首詩寫景採取了由遠及近的視角 第2張

頸聯“帶雨疏星見,迴風絕岸喧”,則轉寫近處江岸立體空間之所見所聞。仰望天色已晚,閃現出稀疏的星斗,但並未給詩人明朗悅目之感。因爲“秋陰”,所以天開始飄灑秋雨,使疏星“帶雨見”;耳聽則覺迴旋的江風,在岸壁間呼嘯,顯得淒厲,迴風再捲起濤聲,則令人恐懼矣。前句是靜態,後句是動態,靜與動的秋風秋雨給人帶來亦是悽楚與不安。

尾聯回寫江上之所見:“經過多戰艦,茅屋幾家存?”“戰艦”乃官家兵船,與“亂山成野戍”呼應;“茅屋”是百姓住所,與“黃葉自江村”呼應。前句是實寫,“戰艦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勢嚴重,社會秩序混亂;後句是虛寫,“幾家存”以問句出之,實指“無家存”。兩相映襯,益見形勢動盪、百姓流離的現實,其中充滿詩人深重的憂慮。

這首詩寫景採取由遠及近的視角:先寫江岸“亂山”與“江村”,繼寫“絕岸”,終寫江面,畫面頗見層次,意境顯得深遠。表面看,這是首景物詩,全詩四聯皆寫景,其實其“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每一聯之景都內含詩人或鬱悶、悽苦或不安、憂慮之情,但並不直露,全蘊藏於具體景物的意象之中,詩之風格仍偏於平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