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黃景仁《秋夕》:這是一首被寫得哀感頑豔的情詩

黃景仁《秋夕》:這是一首被寫得哀感頑豔的情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黃景仁的《秋夕》,一起來看看吧!

黃景仁《秋夕》:這是一首被寫得哀感頑豔的情詩

秋夕

黃景仁〔清代〕

桂堂寂寂漏聲遲,一種秋懷兩地知。羨爾女牛逢隔歲,爲誰風露立多時。

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判逐幽蘭共頹化,此生無分了相思。

這是一首哀感頑豔的情詩。據詩意推測,是作者早期的作品。

桂木築成的堂中靜寂無聲,只聽到更漏滴滴。詩人遙想遠處的戀人,雖異地相隔,然而人心心相印,相思之情是一致的。詩人憑藉想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將戀人間兩心相契的心理濃縮在“一種秋懷兩地知”一句之中。如此悽清寂寥的秋夜,怎能抑制住對遠方情人的刻骨相思呢?詩人於是走到園中,那秋夜的星空又令人想起牛郎、織女,他們還可以在每年的七夕相逢一次,而詩人如今在這風露中佇立多時,又是爲了誰呢?這裏,詩人以極平淡質樸的語言爲自已勾勒了一個剪影:佇立凝想,默默無言,舉眼望天,心沉神馳。一個多愁善感而癡情的年輕詩人形象於其中已呼之欲出了。他的另一 首詩中有“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之句,與此句同一意境,說明這是詩人自己反覆描繪的自畫像。

黃景仁《秋夕》:這是一首被寫得哀感頑豔的情詩 第2張

詩人在愛情的追求與失望的痛苦中掙扎,於是他感嘆道:我就像蓮子那 樣永遠藏着一顆苦澀的心;愁思像春蠶的絲綿綿不斷,無法排遣。我的一生註定逃脫不了這相思之苦的命運,任憑自己的生命隨着幽谷之蘭的萎謝凋零而逝去吧!黃仲則少年多病,常有年壽不永的自悲自嘆,他似乎已預見到了自己的早逝,然而又無法擺脫相思之情,最後兩句便是他對至高無上的愛情的禮讚,表達了自己對此執着的追求。他希望上蒼判給他這樣的命運:永遠追逐着蘭草幽遠的芬芳,即使與蘭草一起凋落化爲泥土亦不辭。生命何足惜,而相思之情永不會完結。這裏的“幽蘭”,雖然詩人沒有明言所指,但我們大致可以揣想到,那就是他的愛人的化身。

愛情是詩歌創作中永恆的主題,然而表現愛情主題的方式是千變萬化的,中國古典詩歌中也是如此。南朝民歌以質樸無華的語言來表達男女間的思慕,李商隱的豔詩則以穠豔晦澀的筆調抒寫自己的戀情,而黃景仁的這首情詩卻以清新而強烈的表現方式抒寫自己的戀情,帶有明顯的個人特色。 此詩也顯然有脫胎於李商隱詩的痕跡。如開頭的“桂堂”一詞,就使人想起義山《無題》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兩句,喚起了男女幽會的聯想。又如“心如蓮子”一聯,也顯然取法於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名句。然而我們讀黃景仁的詩,卻沒有義山那種朦朧神祕的色彩,代替它的是一種深切真摯的美感。如此詩一氣流走,暢達明晰,而情深一往,感人肺腑。語言是晶瑩透明的,沒有些許費解晦澀之處,然意蘊卻並非一覽無餘,而是隨着感情的波瀾深婉激盪,如第一句中“漏聲遲”三字, 暗示出詩人於孤獨寂寞中倍感長夜難度的心態。第二句中“一種”與“兩地” 可謂當句成對,構成了強烈的時空交錯的效果。總之,語言的明暢與感情的強烈在此詩中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前人所謂語淺情深,此詩堪當。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