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裏,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作者簡介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薛昭蘊,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衆。《北夢瑣言》:薛澄州昭蘊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

【註釋】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第2張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中,味苦,可作藥用。紅蓼:開紅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髮鬟。

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伕。

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