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下):水攻計朱軍師就擒,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下):水攻計朱軍師就擒,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蕩寇志》是清代作家俞萬春創作的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年),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是對明代小說《水滸傳》的續寫,又稱《結水滸全傳》或《結水滸傳》。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此書塑造了法術高強的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及雲龍彪、劉慧娘等智勇雙全、全忠全孝的形象,讓他們去輔佐張叔夜圍巢梁山,把一百單八將盡數擒拿殺光,其剝去也永世不得翻身,體現了“尊王滅寇”的宗旨。

第一百二十八回(下) 水攻計朱軍師就擒 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下):水攻計朱軍師就擒,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到了黎明,劉麟、歐陽壽通領着水軍,到了岸邊,正欲渡河,只見那曉霧漫漫,咫尺不見人影。雲龍道:“如此大霧,怎生殺得過去?”慧娘道:“不妨,我適才佔得一課,此霧頃刻當散。”便教劉麟、歐陽壽通並一行水軍身邊都帶了指南針,一齊殺過河去。到得那岸,劉麟、歐陽壽通將水軍在霧中列成陣勢,暴雷也似的一聲吶喊,那霧應聲而散,登時天氣清明。官軍大喜,一齊奔殺賊軍。賊軍大驚,慌忙迎敵官軍。殺氣影中,劉麟敵住阮小五,歐陽壽通敵住阮小七,衆官軍各各奮勇敵住賊軍。混戰了好一歇,兩邊殺傷相當,劉麟、歐陽壽通即忙收軍而回,從水底逃過河來。阮小五、阮小七怒極,也領兵從水底追過來。劉麟、歐陽壽通都潛身岸內石袕中。阮小五、阮小七不知就裏,狠命追來。不防水底連珠炮已發,那炮火在水底橫衝亂擊,好一似數萬雷霆,震得滿江波浪,翻滾沸騰,不似龍宮旋轉,定像蚊窟翻身。那阮小五、阮小七無可容身,急要登岸。岸上官軍佈滿,密麻也似的鐵弩射來。阮小五、阮小七隻得潛入小港裏去。早吃石袕內劉麟、歐陽壽通看得分明,就水中放出數十道旗花,港邊官軍一齊吶喊,衆力齊舉,霎時間一張巨網拽出水中,網內賊軍三十餘人,阮小五已在其中。雲龍道:“阮小七漏網了。”急呼岸上水軍入水擒捉。

此時汶河內炮聲已絕,波平浪靜,忽見港口水聲洶涌,浪擠千重,波堆萬疊。雲龍知是劉歐二人在水中捉賊,便教軍士們在岸上吶喊助威。足有兩個時辰,只見劉麟、歐陽壽通帶領水軍,捆縛了阮小七,並數十名賊軍,一齊上岸。小七右腕已折,壽通左腿亦傷。雲龍忙問緣由,方知阮小七本已入網,吃他騰身跳出網外,幸二人在石袕內看見,即忙攔住。那知阮小七勇猛異常,在水中格鬥多時,壽通與小七交傷,劉麟方能獲定。

當時雲龍、劉慧娘、劉麟、歐陽壽通、白瓦爾罕一齊聚集水軍,收了鐵網及水中炮位,捆了阮小五、阮小七並衆賊,投大營來。天彪大喜,慰勞諸人,教壽通在營中將息。那阮小二已解往青州,今將阮小五、阮小七也解往青州,一同監禁。劉慧娘問起攻圍情形,天彪道:“這廝真個刁猾,前日傅將軍想得一飛梯之法,昨日聞將軍想得一地雷之法,都幾乎着手,卻吃那廝堵御住了。”慧娘道:“媳婦倒想得一破城之法。”天彪問何法,慧娘道:“媳婦連日看得汶河形勢,較萊蕪高下懸殊,不如用決水灌城之法:只須將汶河下流壅住,又將通萊閘的閘眼盡行閉塞,這裏便將汶河上流堤岸掘開,汶水下瀉,此城頃刻變成巨浸矣。”天彪稱善,傳令各軍先行預備小杉板船、蜈蚣梭船等一應船隻。到了下晝,便傳令下流築堰閉閘,上流開堤放水。官軍已先登船上,只聽得汶河上流水聲如雷轉車鳴,從缺堤處洶洶而來,一夜水聲不絕。比及黎明,水勢浩大,漫山遍野,一望汪洋。那萊蕪城已如碗子般浸在巨海之中,只留着城樓雉堞,尺餘城牆,尚未浸沒。官軍駕着船隻,擺齊行伍,飛掉競渡,直抵城邊,城上軍心大亂。傅玉飛身登城,官軍一齊吶喊殺上。孟康手無所措,被傅玉一槍刺中心窩,撅向水裏去了。聞達早已提刀上城,遇着陶宗旺。宗旺迎鬥,不數合,被聞達一刀揮爲兩段。此時衆將兵士,盡皆登城,呼喊殺賊之聲,震天盈地,雲龍、鳳會已殺入城中。鮑旭無計可走,急與身邊兵卒數人,奪得小杉板船一隻,駕櫓飛逃。不防遇着劉麟,率領十數只小船巡哨過來,將他團團圍定,連船帶人捉拿去了。萊蕪已破,朱武在城中一無幫手,任你神機活潑,到此甕中捉鱉,吃雲龍叱衆拿下。

天彪統大軍一齊入城,差歐陽壽通至下流督開通萊閘,掘通汶河上堰;差劉麟至上流堵築堤防,城內出榜安民,不日水勢退盡。天彪委差官押解朱武、鮑旭往青州府監禁,這裏在城中開設慶賀筵宴,衆將無不盡歡。天彪命衆軍休養了三日,便命傅玉、聞達領兵二萬,乘銳進攻泰安,並知會畢應元協力攻擊秦封。傅玉、聞達領令去了。事涉湊巧,傅總管兵臨泰安之日,正畢知府計襲秦封之時。

話分兩頭,先說畢應元定什麼計策襲秦封山。原來秦封山上系武松、呼延綽、施恩把守,與畢應元相拒,已非一日。這日聞得萊蕪已失,衆人皆驚。呼延綽陡然動念,暗想道:“不好了,我當初只因不忍一時之忿,殺死長官,無地自容,爲此投奔梁山。今官軍如此利害,山寨危亡在即,我一身銅筋鐵骨,死而無名,真不值也。”想了一回,便與武松說明要去劫寨,便領精騎二百名下山去了。

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下):水攻計朱軍師就擒,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第2張

且說畢應元正在帳中,忽營門小校進來報說:“有賊兵百餘人,叩營而來,爲首一將要見相公。”畢應元道:“來者作何裝束?”小校道:“他全裝披掛,約有頭二百兵卒相從。”畢應元道:“奇了!”躊躇了一回,便差一員將官出營答道:“來將如欲入營取事,本營防守嚴密,無可下手;如欲營外廝殺,即當遣將相應;如別無他意,便請入營相見。”呼延綽道:“有話相告,並無歹意。”那將官道:“既如此,請從騎暫住營外,將軍入營相見。”呼延綽隨將官入營,到了帳前,一見畢應元,納頭便拜。畢應元扶起一看,道:“原來是呼延將軍,來此何干?”呼延綽道:“請退左右。”應元道:“左右盡是機密之人,將軍有話但說不妨。”呼延綽道:“罪人呼延綽,不合胸無主見,失身從賊,自悔無及。惟求相公開一線之恩,予以贖罪之路,呼延綽願領部騎爲大軍嚮導,趨入秦封。相公建立大功,呼延綽亦藉以贖罪,伏望俯準,不勝萬幸。”

應元聽了大疑,便道:“我方纔定了一計,要襲秦封,只因製造梁山衣甲不能相似,爲此遲疑。今將軍來此,真是天賜成功也。但應元尚有一言,將軍休要見怪:雲統制忠厚待人,不以負心教天下,所以馬元、皇甫雄準降贖罪之後,現在一爲登州防禦,一爲萊州防禦,卻從不調他從徵梁山。今將軍既一心歸誠,雲統制無不容納,只是返攻梁山之舉,雲統制必在所不許。今應元進攻秦封,自有嚮導,但請借將軍及從騎之衣甲,便可集事。事成之後,仍爲將軍請頭功,斷不侵冒。將軍若謂我疑忌,應元願單騎從將軍巡遊一轉,以示不疑之意。”呼延綽愕然道:“呼延綽今日歸降,實出至誠,一惟相公所命。”說罷,便將盔甲弓刀一齊卸下。應元忙取副袍服,親手與他披了。呼延綽招呼那二百從騎盡行進營,輸納衣甲。衆人錯愕,不知所爲,本將吩咐,怎好不依,都紛紛的獻上衣甲,一齊歸降。應元便命開筵接待呼延綽,又將呼延綽從騎按名派散各營,酒食款待。帳中命孔厚陪呼延綽飲酒,自己便退入後帳,傳龐毅、唐猛授了密計,帶了梁山衣甲,即刻向秦封山去了。應元卻仍出帳前,與孔厚同陪呼延綽飲酒閒談。不題。

且說武松自呼延綽領兵下山,等了一個更次,不見回來,心中十分疑惑,正欲差人下去打聽。忽聽得營後驀地一片聲喧嚷道:“老虎來了!”武松道:“山中有虎,亦未可知。”急忙拿起棍子,趕向後營。只聽左營、右營一片聲都叫有虎,武松方識得並沒有虎,大叫道:“誰人造此謠言,拿來立斬!”言未畢,各營一齊火起,一片喊殺之聲,遍滿山谷。武松急趕到中營,只見施恩已扶創出來。武松急趕上去,忽營旁閃出一員白髮老將,將施恩一刀砍死。武松大怒,提短棍直打過去,道:“造謠言的一定是你。”只聽背後霹靂般一聲大吼道:“造甚謠言,現有虎在此!”武松急回頭,只見一個大漢從營後跳將出來,那白髮老將已不見了。武松急搦住那雙問:“你是何人?”那人道:“你莫慌,我姓唐。豹子乃是虎中王,你打老虎我打豹,算來還是我逞強。”武松道,“休得胡言,且打死你再說。”便輪手中棍子直取唐猛,唐猛挺手中朴刀直取武松。兩人正在狠鬥,忽唐猛背後殺出無數披梁山衣甲的人,手執明刀,一刀一個,將梁山兵殺死。武松大驚,情知壞事,大吼一聲,逃出營外。唐猛步快,早已追出營外。此時賊營兵馬驚亂無紀,不上一個時辰,被官軍殺死的殺死,趕散的趕散,一片營房,早被大火燒成白地。唐猛與武松已鬥了一百四十餘合。各官兵蜂擁上前,打個圈子,四邊吶喊,中間一片空地,只留唐猛、武松奮呼廝並。武松一心要打殺唐猛,使出那平生天字第一號的神力,將一條鐵棍左右上下橫掃過去。唐猛也起了鬥心,使盡神力,緊緊逼住,毫不相讓。兩個在圈子裏一來一往,一去一還,又並了一百五十餘合。

龐毅已領兵殺盡賊人,在圈子邊看夠多時,更耐不得,提刀上前,大叫:“唐將軍且住,待老夫來斬這賊人。”唐猛托地跳開,龐毅直取武松。武松見換了個新手,卻也心驚,只是不甘心退讓,便振刷精神,與龐毅奮力廝並了一百餘合。天已大明,武松暗想:“這二人真利害,只好由他奪了山去。”便虛架一棍,撇了龐毅,一抹地打出重圍,落荒而走。唐猛大叫道:“龐將軍,再煩你指引路徑,該往何路追去?”龐毅道,“他走的是小路,唐將軍向谷口殺出,管邀得他着。”唐猛應聲飛步去了。

武松逃到山下,方將坐坐略定喘息,只聽林子裏狂笑一聲道:“俺唐猛等候已久,再戰三百合去。”武松大怒,托地跳起便鬥,覺得已有些-軟,幸虧唐猛力氣也乏。兩人又鬥了動百合,不分勝負。那龐毅在秦封山,已接應畢應元、孔厚等上了山,便單刀匹馬追上來。追着了武松,便替唐猛來鬥武鬆,鬥到四十餘合,武松真個擋不住,只得走了。唐猛那裏肯歇,只顧追去。恰好前面一彪大隊人馬攔住去路,風飄旗號,正是馬陘鎮,方知傅玉、聞達領大兵到來。傅玉見唐猛、龐毅共追武松,便叫聞達前去替他們廝殺,叫那龐唐二人一齊上來,問了緣由。傅玉方知三更時分,畢應元已克復秦封,大喜。忽然看看日景已有已牌時分,便道:“你們三更奪他秦封,爲何此刻不見泰安賊兵出來,想泰安城必然有變。你們二人都辛苦了,權且將息,讓聞將軍斬這賊將。我當統大軍,急趨泰安也。”說罷,便領大軍向泰安城去了。

這裏聞達鬥武鬆,又是五十餘合。武松手裏只有幾路架隔遮攔,端的支持不住,仰天嘆道:“我武二一生正直,不料今日如此死法。”說罷,天上忽起了一陣怪風,塵上障天,武松方得乘機逃脫。聞達失了武松,只得與唐猛、龐毅同趨泰安城去。傅玉大軍也到了泰安城下。那知泰安竟剩空城,賊兵早已盡行遁去了。傅玉、聞達等一齊驚訝,陸續差人入城細細探看,果然沒有半個賊兵。傅玉道:“既如此,一定是此賊遁去了。”便領大軍進了泰安城。畢應元、孔厚帶領呼延綽也進泰安城來。傅王將收復泰安一事報知天彪,天彪聞報大喜。當時天彪在萊蕪城,傅玉在泰安城,各自辦理善後事宜,一面表奏朝廷,一面申報都省。一方巨害蕩平,諸將無不歡喜。劉麟辭天彪回兗州,唐猛便留青州。各將恭候聖旨,按下慢表。

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下):水攻計朱軍師就擒,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第3張

看官,你道宋江爲何棄了泰安遁去?原來宋江自遣三阮救援萊蕪,續聞阮小二被擒,急得無計可施,只得遣樊瑞去助他作法。誰知樊瑞到了河邊,作了連日的霧,毫不濟事,阮小五、阮小七仍然被擒。樊瑞逃回泰安,訴說此事,宋江方知天意難回。不數日,那萊蕪失陷之信,官軍乘勢來攻泰安之信,並畢應元攻破秦封山,武松不知去向之信,陸續而來。宋江對衆人道:“不好了,軍師叫我嚴守三城,今已僅存泰安,我看孤城苦守,前後無援,何苦在此束手待斃,我決意棄城而去了。”說罷,放聲大哭。衆人無言可慰,相對了痛哭一場,趁天色未明,立刻收拾起來,一齊棄城遁去。計點人馬,尚有四萬,頭領只得六人,乃是公孫勝、魯智深、朱貴、樊瑞、項充、李袞,一同督衆而行。行至申末西初,已走得六十餘里,且喜無官軍追來,一行人馬陸續前行。忽後隊報稱有三騎馬飛速追來。宋江吃了一驚,忙問何人,原來是自己的伏路探兵,宋江棄泰安時,一時慌急,不及招呼收拾,所以遺落在後。宋江忙喚到面前,問有甚事。探兵道:“小人方纔在拔松山,見武頭領獨自一人,執棍挺腰,怒目圓睜,踞坐石上。小人們呼他,只是不應。小人們又不敢驚動他,特來通報。”宋江叫苦道:“武兄弟怎地這般膽大,這拔松山在泰安東南,我此刻已西行六十餘里,如何回去叫得他來?”想了一回道:“有了,我們現有四萬人馬,不如轉去攻圍泰安。一俟招呼着武兄弟同來,便仍舊退兵。”算計已定,便立刻掉轉馬頭,直向泰安。

次日到了城下,一面教公孫勝攻城,自己帶兵二百名同那三個探子繞到拔松山來尋武松。只見三個探子一齊叫道:“奇了!武頭領爲何還是這般坐在這裏?”宋江一看,只見他挺棍怒目,威風凜凜。宋江叫他幾聲,只是不應,近前向他臉上一按,冷如凝冰,方知他早已亡了。宋江放聲大哭,衆人都痛哭了一場,就近市棺盛殮,就於拔松山掘土安葬。

次日,宋江會了公孫勝,拔隊起行。城內傅玉、聞達、龐毅、唐猛領兵掩殺出來,宋江兵馬都無鬥志。官兵個個忿怒,一場縱擊,被官兵斬獲無數。宋江領兵飛逃,那些兵馬乘勢逃亡潰散。宋江嚴行約束,不能禁止,衆兵只顧自己逃命。等到追兵已遠,喘息方定,計點人馬,已潰散了三萬,僅剩一萬了。計點頭領,失了朱貴一名。原來朱貴當兵潰之時,坐馬受傷,步行落後,吃傅玉快馬追上,手到擒拿。審系賊目,便發青州府監禁。宋江也無言可發,只得與公孫勝、魯達、樊瑞、項充、李袞,帶領那尚未潰散的一萬兵馬,飛速前行,端的風霜雨露,飢渴奔勞。不日到了永安山,正是兗州地界,只聽得山上一聲號炮響亮,一派兗州官軍旗號,聲聲叫:“休放這瞎賊!”宋江嚇得魂飛魄散。正是:獄囚遇赦重回禁,病客逢醫再上牀。不知宋江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