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形象如何?他有怎樣的事蹟?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形象如何?他有怎樣的事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而後他三分天下得其一,建立了蜀漢霸業。劉備三請諸葛亮,成爲禮賢下士的佳話。凡有才能之隱士,多希望能遇到劉備這樣賢君。然而,三顧茅廬的故事,歷史上似乎只此一次。當人們慨嘆握腕機遇不睦的時候,吳敬梓筆下的隱士王冕,不經意間體會了一次“三顧茅廬”的滋味。

王冕是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開篇所描寫的第一個人物,他是苦孩子出身,七歲死了父親,孤兒寡母的相依爲命。後來,爲了生計,王冕十歲輟學,給隔壁秦老漢家放牛。王冕天資聰敏,他年紀不大,卻做事有計劃。把每日點心錢省下來,聚到一兩個月買幾本舊書。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蔭樹下看。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形象如何?他有怎樣的事蹟?

後來,王冕開始自學畫畫。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像才從湖裏摘下來貼在紙上的。荷花畫得好,鄉間人就爭相買畫。如此,王冕被稱爲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成爲當地頗有名氣的畫家。

時知縣買了王冕的畫,送給當地的豪紳危素。危素很喜歡王冕的畫,驚歎鄉間居然有如此賢士,他希望見一下王冕。時知縣就派崔買辦持個侍生帖子去約王冕。

崔買辦的裝扮爲頭帶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樣子頗似《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的姐夫李公甫李捕頭。崔買辦雖是官差,他不過是縣衙負責買辦的後勤人員。這與相當於錢塘縣公安局局長的李捕頭相比,崔買辦只是個諸暨縣縣衙的一名雜役。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形象如何?他有怎樣的事蹟? 第2張

因爲自己是官差,崔買辦給王冕送請帖時,儼然一副盛氣凌人的姿態。當王冕婉言拒絕邀請時,崔買辦變了臉,他將王冕訓斥一番。後在秦老漢的勸說下,崔買辦接受了王冕母親送的三錢二分銀子,事情纔算搪塞過去。

如果把崔買辦給王冕送請帖,算作時知縣一顧茅廬的話。然看到崔買辦狐假虎威的樣子,一心想做隱士的王冕,他自然不會買時知縣的帳了,拒絕是應當,不出山是必然的。看來,當初劉備沒有如張飛所云:“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他親自到臥龍崗請諸葛亮,是正確的選擇。否則,劉備也可以從新野縣派出個類似崔買辦的人物,給諸葛亮下個請帖的。

沒有請到王冕,時知縣意識到這是崔買辦的做事不力。想來,崔買辦回到縣衙,說了些許王冕的不好聽的話。時知縣得罪不起豪紳危素,他就決定親自到鄉里登門請王冕。如果請出了王冕,自己也將來志書上少不得稱讚一篇,留個禮賢下士的美名。

當官嬌停到王冕的家門前,只見七八間草屋一扇白板門緊緊關着。王冕不在家,時知縣吃了個閉門羹。當得知王冕故意迴避時,時知縣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又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擡舉再處治他也不遲。時知縣的二顧茅廬請王冕,如此不了了之了。

時知縣的兩次請王冕,不過是爲了討好豪紳危素,並非自己真的禮賢下士。請王冕,只是一時的利用而已,並非誠意的尊賢敬賢,動機不端正,時知縣焉有不敗之理。

元末天下大亂,佔據金陵稱爲吳王的朱元璋聽說王冕是爲賢士,就親自登門來請。當時,王冕正在給母親守孝。他向朱元璋談了“若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豈但浙江?”,建議朱元璋以仁義服天下。朱元璋此次的請王冕出山,恰爲王冕第三次被請,似爲三顧茅廬。王冕和朱元璋的促膝長談,頗有隆中對的感覺。

王冕的三次被請,他始終沒有出山。這與他不爲官,甘心作爲鄉間隱士的自我決心有關。諸葛亮雖爲隱士,他只是暫時的隱居。因而,他常“自比管仲樂毅”,在隆中鋒芒已露的自我推銷。劉備即使不三顧茅廬,諸葛亮也會出山的。相比較諸葛亮的鴻鵠之志,可以從王冕那裏,領略到我國古代隱士的真實生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