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哈薩克族是怎樣憑藉民族特色發展經濟的

哈薩克族是怎樣憑藉民族特色發展經濟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9年以前,哈薩克族還處於宗法封建社會階段。哈薩克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土壤肥沃,水草豐美,天山山麓和阿爾泰山南坡還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哈薩克早已總結出一整套基本生計模式。他們逐水草而居,視季節變化,遷徙到最適宜放牧的牧場,分冬夏牧營地。也有部分哈薩克族人兼營農業。打獵也是哈薩克族牧民生活來源的一種補充手段,獵獲物由參加打獵者平均分配。哈薩克牧民放牧的牲畜主要有馬、綿羊、山羊。哈薩克騎馬、食馬肉、喝馬奶。

用馬皮製品,馬在哈薩克人民生產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交通工具除馬外,還有駱駝、牛等。哈薩克人民用於生產中的牧羊犬和獵鷹也特別廣泛,它們是生產中的好幫手。牧區貧富分化懸殊,少數大牧主擁有數千頭牲畜,而大多數貧苦牧民只有少量或沒有牲畜。以阿勒泰地區爲例,占人口10%的牧主佔有50%的牲畜,而佔90%的牧民僅佔有50%的牲畜。牧場名義上爲部落所有,實際爲大牧主所佔有。由部落頭人、宗教上層和牧主所組成的封建統治階級,對貧苦牧民進行殘酷剝削。

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哈薩克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入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友愛和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時期。

哈薩克族是怎樣憑藉民族特色發展經濟的

1954年11月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成立,同年先後成立了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該自治州的哈薩克族於1984年遷回新疆巴里坤地區)、甘肅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新疆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哈薩克族地區相繼實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哈薩克的畜牧業在建國前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實現合作化以後,採取各種措施,逐步改變了畜牧業的舊面貌,促進了畜牧業生產的大發展。

在“以牧爲主,農牧結合”的方針指導下,農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哈薩克族地區大力發展工業,著名的克拉瑪依油田和獨山子油田、伊犁榨油廠、布爾津麪粉廠、塔城和阿勒泰的麪粉廠、阿勒泰的水電廠等,都是由國家投資在短期內建成的。第二條歐亞大陸橋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拉山口出境。哈薩克族居住的地區在向西開放中處於前緣陣地。對外開放與對外貿易發展很快。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