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揭祕土族納頓節: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揭祕土族納頓節: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納頓節是土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社交遊樂節日。也稱“莊稼人會”、“慶豐收會”等。“納頓”是土語音譯,和蒙古族的“那達慕”含義一樣,意爲“娛樂”。舉行時間可謂超長,從夏末麥場結束時(農曆七月十二日)開始,一直持續到秋天(農曆九月十五日)才告結束,歷時近2 個月,所以有人稱納頓節是“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關於納頓節的起源,當地流傳着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從前有一位技藝高超的土族木匠,皇帝也慕名召他去修建皇宮。三年後,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建成了,其壯觀華麗前所未有。但惡毒的皇帝爲了獨享其成,竟下令要殺害木匠。木匠連夜逃到家鄉,組織早已不堪皇室虐待的鄉民們造反起義。皇帝聞訊派大軍前來鎮壓。機智的木匠靈機一動,立即讓鄉親們敲鑼打鼓,扛着制好的戰旗,揮舞着已塗上染料的兵器向村莊的廟宇走去。皇帝的軍隊大惑不解,村民則告之:“我們正在慶祝今年的收成,跳納頓答謝上天的恩賜呢。”於是大軍撤回。此後爲了紀念這位機智的木匠,一年一度的納頓就傳了下來,並逐漸隆重起來,成爲慶祝豐收的盛大節日。

一年一度的納頓是以各個村社爲主體的羣體活動。可由一村單獨舉行,亦有兩村聯合舉行,直至農曆九月十五止,由東向西,最後回到中心地區而結束,最爲常見的是兩村聯合,一村充當“主人”,而另一村爲客,兩村男性排成長列,扛着各色彩旗,敲鑼打鼓,高呼“大好!”

揭祕土族納頓節: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在主方村外麥場上會合,是最熱烈最令人激動的時刻:幾十面大鼓被擂得震天響,伴隨着沉穩有力的鼓聲,會手們閃騰跳躍,在粗獷的高呼聲襯托下,表現出健與美的雄姿。

隊伍一到麥場,拉開了納頓的序幕。會手舞首先開始了,這是由四五十人蔘加的大型舞蹈。老幼按順序排列,舞在最前面的是身着長衫,手執扇子的老人,他們往往是納頓的組織者和納頓舞蹈的傳人。別看他們年過花甲,銀鬚垂胸,可跳起舞來,卻還是那麼從容自如,步履強健。

手持各色彩旗的年輕人和拿着柳條的孩子們依次跟在後面,他們擺動身子,左騰右挪,繞場而舞。舞蹈的動作雖然不太複雜,但整齊的舞步,諧調的躍動,伴隨着有節奏的鼓鑼聲,顯得十分優美。在舞蹈的同時,主方不停地用大海碗給會手們敬酒,以此助興,人們在舞蹈中陶醉了,喜慶和歡樂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熱鬧的納頓自然也成爲訪親拜友的好時機。一大早即可看見男女老少,打扮一新,車馬大軍,浩浩蕩蕩行進在鄉間路上。

各村外的麥場上,彩旗招展,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呈現出一派豐收後的歡樂景象。

納頓活動以舞蹈和戲劇表演爲主。“會手舞”爲開場節目,是由數十至數百人蔘加的羣衆性集體舞,參加者按長幼次序排列。伴隨着鑼鼓的節奏,大家一齊踏動、擺身、左騰右挪、繞場而舞,舞姿優美,氣氛熱烈,場面恢宏壯觀。

揭祕土族納頓節: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第2張

會手舞之後表演的是戴着面具的啞舞劇《莊稼其》,以舞蹈形式表現父親向兒子傳授農業生產技術的情形,表演生動、細膩,滑稽逗人。接着往往表演三國故事《三將》和《五將》等,最後爲表現土族祖先從事畜牧業生產時期的生產生活、再現土族先民與大自然頑強鬥爭精神的面具舞——《殺虎將》。

納頓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娛樂盛會,也是他們訪親探友,相互交流生產、生活經驗,學習和傳播新思想、新知識的大好時機。對於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而言,納頓則成爲他們尋覓知音的天賜良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