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戚家軍”的制勝之道:嚴密的軍紀造就了鐵軍

“戚家軍”的制勝之道:嚴密的軍紀造就了鐵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祖籍河南衛輝,後遷安徽定遠,生於山東微山。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爲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戚家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東陽的農民和礦工。戚家軍因爲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家軍”的制勝之道:嚴密的軍紀造就了鐵軍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屢犯我東南沿海地區,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戚繼光到浙江任都司後,練就了一支馳名天下的“戚家軍”,縱橫浙、閩、粵,歷十餘年,大小八十戰,所向披靡,根除了多年的倭寇之患。

“戚家軍”取勝原因很多,謀略、勇氣等不可或缺,但最主要的制勝之道在於—“合力”。就是把全軍上下的合力、步兵與騎兵的合力、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合力等科學組合,產生“1+1大於2”的效能,形成打擊倭寇的鐵拳。

比如鴛鴦陣,就是運用陣法把單兵力量凝聚成集體合力。此陣以11人爲一隊,每人精熟一種兵器操作。此陣有着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可隨機應變,由縱隊變橫隊即爲“兩儀陣”。如在山林、道路、田埂等狹窄地形作戰,還可變爲攻防兼備的“三才陣”。

又比如車營,即根據部隊的發展,把步兵、騎兵和“機械化部隊”的分力捏成合力。戚繼光鎮守薊鎮後,把步兵、騎兵和車組合成車營:每輛車用4個人推拉,作戰時結集成方陣,步兵、騎兵在方陣之中。敵寇到,先發射火藥;接近後步兵持拒馬器前進,同時有執長槍、狼筅者向敵攻擊。敵寇潰敗,則騎兵追擊。還設置輜重營隨後跟進,負責接應保障。這種組合極爲先進,讓敵望而生畏。

無論鴛鴦陣還是車營,其精髓均在於—優勢互補,合力殺敵。通過“陣”和“營”把不同的士兵和兵器組合爲一個整體,使長短兵器互補,車、人、馬緊密結合,以配備戈矛弓箭之類長武器的兵士掩護那些配備刀劍等短武器的兵士,用配備短武器的兵士救援那些配備長武器的兵士。充分發揮整體效能,使“陣”與“營”如同三頭六臂的哪吒,力大無窮,法力無邊,殺倭寇如砍瓜切菜。

史載,倭寇“刀槍磨得雪亮”,多爲武士刀,殺傷力極強。他們中有身手敏捷的浪人,十分強悍,擅長近身格鬥,其陣形常用川字陣或一字長蛇陣。倭寇與其他明軍對決,勢不可擋。可一遇上“戚家軍”,就完全倒過來了,其川字陣或一字長蛇陣不堪一擊,驕橫的武士們與“陣”叫板,如同雞蛋碰石頭,砸得粉身碎骨。在白水洋戰鬥中,“戚家軍”1500人全殲2000倭寇,僅犧牲3人;在蔡坡嶺戰鬥中,“戚家軍”殺死倭寇1000多人,僅犧牲31人;在牛田戰鬥中,擊潰上萬倭寇,無一人犧牲。

何等輝煌!何等痛快!

遺憾的是,“戚家軍”之後,再也難見“合力殺敵”的壯觀景象了!

1894年,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在黃海孤軍奮戰,其他水師袖手旁觀,“看”着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戰中,“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景觀隨處可見,國民黨發動三次反共高潮,還有一些人爲了飯碗幫助日寇打中國人。

歷史的經驗值得記取。今天,我們還需要“戚家軍”的合力。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