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天門嶺之戰:契丹與粟末靺鞨的對決

天門嶺之戰:契丹與粟末靺鞨的對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南北朝以來就有大批靺鞨部族遷往內地,尤以幽州、盧龍爲最多。據《北蕃風俗記》記載:隋代開皇年間粟沫靺鞨與高句麗發生戰爭,粟沫部敗北。爲避高句麗兵禍,酋長突地稽率 矢賴、窟勒突、悅稽蒙、越羽、布忽賴、普稀、布布括利 八部近兩萬靺鞨人放棄夫餘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內遷至遼西柳城(今遼省寧阜新市東南)。唐初武德年間粟沫靺鞨烏素古部內遷遼西慎州(今遼寧省建昌)。628年又有粟沫靺鞨愁思嶺部內遷遼西黎州(今河北省撫寧)。唐滅高句麗後大搞強制移民,因此又有大量曾經臣服於高句麗的粟沫靺鞨、白山靺鞨被驅至營州一帶,而渤海大氏即在其中。約到696年之前幽州以東遼河以西的靺鞨人口已達6萬人以上。

696年秋營州之亂爆發,李盡忠自號無上可汗屢破唐廷官軍,一時聲威赫赫。居於遼西一帶的靺鞨各部與高句麗遺民自然不得不臣服於李盡忠,爲其馬首是瞻。當時營州的靺鞨酋長 大.乞乞仲相,乞斯比羽先後率部臣服叛軍,李盡忠還加封大.乞乞仲相爲舍利(契丹語帳官)。一年之後孫萬榮敗死,唐軍陸續收復河北、灤遼諸失地,同時也將曾經參加叛亂者或與李孫二人有牽連者視爲“叛逆餘黨”一一進行反攻清算。大.乞乞仲相與乞斯比羽爲避禍只好又上表向唐廷請罪希望得到寬恕,武則天爲暫時平息局面接受狄仁傑的安撫建議以作刁買人心,謊敕赦其部衆無罪,封 大.乞乞仲相爲震國公,封乞斯比羽爲許國公。然而好景不長、當局勢穩定之後,唐廷兇像盡現。負責反撲的唐將武懿宗等人對本已放下武器的契丹降兵大開殺界“皆以爲反,生剮取其膽”,“奏河北百姓從賊者盡誅之”。697年中秋降唐的契丹將領李楷固爲表忠心特向武則天請命清剿曾依附叛軍的靺鞨部落,武則天大喜“授其官爵,委以專征”。生性兇殘的李楷固果然不負聖命,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將乞斯比羽部擊敗,屬下靺鞨民衆萬餘慘遭塗炭,無論婦孺爲唐軍“盡屠之”,酋長乞斯比羽爲唐軍俘獲後被施以陵遲酷刑處死,首級獻於唐廷。

天門嶺之戰:契丹與粟末靺鞨的對決

剿滅乞斯比羽部之後,唐廷又將屠刀對準了下一個目標乞乞仲相部。但、更嚴重的是老酋長乞乞仲相偏偏又在這個危難關頭憂急病逝。大難臨頭之季老酋長乞乞仲相之子祚榮在部衆擁戴下臨危受命,毅然接過了這副重擔。當時李楷固的討伐軍到達汝羅城(今遼寧省老軍堡)已經近在咫尺,形勢極其危急。壘卵之季祚榮作爲年輕統帥確實不負衆望,他審時度勢,認爲唐廷剿滅之意已定再向唐廷請降已無可能,而北方突厥雖表面支援實則不懷好意,此時對兩方都不可抱任何幻想。而東北老家因高句麗新滅強敵已無,唐朝與突厥的勢力在那裏又鞭長莫及。於是當機立斷,率領族衆與高句麗遺民所部攜家帶口兩萬餘人,於公元697年深秋祕出營州北界向粟沫部老家忽汗州方向東奔。

當時祚榮部欲向東逃難的大路有三條:一是經汝羅誠走襄平南道渡遼河至遼東郡(今遼寧省遼陽市)爲南道;二是過懷遠鎮(今遼寧省北鎮)東渡遼河走襄平北道至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爲中道;三是經通定鎮(今遼寧省新民以北)渡遼河再折向東南到新城(今遼寧省撫順北)爲北道。而以“善用兵”著稱的祚榮對此三條道路均未選擇。原因是汝羅城正在追兵方向南道不可走,唐朝安東都護裴玄圭控制國內城中道不可走,遼東城也在唐朝都督高仇順的掌握之中北道也不可走。爲迅速擺脫唐軍追擊,祚榮率部衆出其不意,夜渡芒牛河經山間小路迂迴到營州東北的天門嶺(今遼寧省阜新西北魯兒虎山),在今遼寧康平口以北渡過遼河,這條路看似繞遠,但在山地丘陵的掩蔽下確有利於隱藏行蹤。前來追擊的唐軍李楷固部剛到大陵河東岸就撲了個空,幾經周折才發現祚榮的去向,於是馬不停蹄、窮追五日,終於在延津城(今遼寧省開原東南馬家寨山城)趕上了逃難中的祚榮族衆,並迅速擊潰了祚榮部留以墊後的小隊人馬。

天門嶺之戰:契丹與粟末靺鞨的對決 第2張

當聞唐廷追兵將至祚榮屬部族人一片驚恐,婦孺老弱抱頭痛哭。祚榮見此情景已無法迴旋,急與部下安排託當地高句麗遺民幫助先將家眷護送至延津城暫避。自己率所有男丁備馬利刃,誓與唐軍拼死一搏。趁李楷固大軍尚未到達,祚榮選定延津城周邊地勢迅速作好了戰鬥佈置,他另戰士們伐木爲籬依山城南坡有利地形布成扇形陣以待敵軍,又點兩千人馬於城南沙河東岸丘陵密林中設伏,自身親率三百騎濱沙河橫阻其道,作正面軍以迎李楷固。一切安排就緒、時至午後,西南一面煙塵四起幡鑠如林,唐廷派來的討伐大軍蜂擁而至。唐軍主將李楷固向來以勇悍著稱,史書記載他“每陷陣如鶻入鳥羣、所向披靡”。當聽說祚榮親自迎戰就在沙河對岸,心懷累次撲空之恨的他早已急不可待,大笑道“彼當虜及,以何卻”,遂急命全軍涉沙河,欲殲滅所有逃敵、生擒祚榮。見唐軍步步逼近,祚榮卻立馬巍然不動,旗下三百將士見統帥鎮定自若也信心倍增、畏懼頓消。當疵面猙獰的敵人已渡河既在眼前時,祚榮揮刀前指下另接戰,率領衆騎衝向敵軍。剛剛上岸的唐軍本以爲又可痛快屠殺一翻,並未想到逃跑中的“獵物”也敢反抗,自是粹不及防,着實捱了祚榮這迎頭一棒。在後壓陣的李楷固見前鋒被殺的東倒西歪,不由得暴跳如雷,急另中軍騎兵全線衝殺必取祚榮首級不可。祚榮見誘敵追擊的計策已經奏效,便不斂戰,即命部下全體撤退仰作潰敗之狀,多勇少謀的李楷固見此情形啓肯放過,立即催馬隨後追趕,直至延津城山下。延津城周山半環,雖不高,卻成馬蹄狀,爲有東南平坦,地隨坡高、道路漸陡,騎兵一旦衝到這裏便會因地形制約速度自然減緩,左右顛簸型不成陣。祚榮騎兵賴人數少,上坡後便迅速分成小隊退入木籬背後,而當李楷固的大隊騎兵衝到山前時,其先頭部隊因山坡崎嶇一時前進受阻,而後隊人馬又因奔馳過快擁作一團,人叫馬嘶號令根本無法傳達。此時被祚榮預先佈於木籬後面的靺鞨射手皆搭箭在弦,聞號令瞬間齊發、矢如雨下,坡下的唐軍騎兵哪經的起這一打擊,頓時陣腳大亂。祚榮見戰機已到,立即駁馬回身大喊“與斃仇敵無赦”二次率軍殺入敵陣,屬下將士們皆深知背後就是妻兒老小,而仇敵即在眼前,斷無後路可退,於是無不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勇猛異常。在祚榮的率領下守衛延津城的全部靺鞨將士均投入戰鬥,他們居高臨下依地形之利重創唐軍。李楷固見戰況不利忙又投兩翼騎兵出陣,並急催後軍步兵迅速渡過沙河以爲增援,但另李楷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招卻正中祚榮計策的下懷。正當唐軍步兵半渡之時,預先藏在河東岸山林中的伏兵依祚榮之計突然從林中衝出,直撲正在渡河的唐軍步兵,其中數百高句麗兵均乘馬持矛以赤刃分脂之勢將唐軍大陣一劈兩半,一時間唐兵溺死水中者、棄甲逃遁者不計其數。李楷固本率前軍交戰正緊,卻忽聞身後殺聲四起,忙催馬回巡,竟得知後軍遭襲業已潰散,大驚失色中方如夢初醒知自己是中了祚榮的埋伏。兩千伏兵很快殺到,祚榮知計劃已成,便更加沉着,指揮部屬前後夾擊以利全殲敵軍,奪取最後的勝利。數時之後,唐軍業已力不能支,死傷太半,戰至黃昏,唐軍全陣崩潰,將領們如未戰死者及作鳥獸散,而剩餘兵卒則四下奔命抱頭鼠竄。主帥李楷固見此情景,即知大勢已去,只得卷旗換馬,幸得天黑隱蔽,爲百餘親卒掩護向西突圍,逃之夭夭。待其數日之後回到營州時已是“僅以身還”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