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第四次河西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第四次河西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秦國與魏國爲爭奪關中河西地區爆發了大規模戰爭,前後反覆交戰數次,秦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恰逢魏國精銳喪失殆盡國力大損,最終秦收復河西,史稱河西之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四次河西之戰

背景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力開始強大起來。而魏國忙着與東方各國交戰,無暇西顧之際,秦國開始大舉的攻入魏國的河西郡。

第四次河西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經過

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魏國救衛,在南樑大敗趙軍,並進圍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齊、楚。秦乘魏進圍趙國首都邯鄲的時機,於前354年在元裏大敗魏軍,並佔領少樑;同時派公孫壯伐韓,深入韓地,佔領上枳、安陵、山氏,並築城,插入魏、韓兩國交界地區。

前353年,齊國以田忌、孫臏爲將,發兵救趙。同年齊軍大敗魏軍於桂陵,楚亦出兵魏國。

公元前352年,秦乘魏軍在桂陵之戰大敗於齊軍之機,由繁龐城東渡黃河,包圍了魏故都安邑,魏守軍降。次年商鞅率軍包圍固陽,魏國固陽的守軍,在秦軍強大的攻勢下只好投降,秦國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土。

公元前351年,商鞅率軍進圍固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魏惠王立即派軍在固陽東修建了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以阻止秦軍東進,保障河東地區與大梁的聯繫。至此魏國四面受敵,然而畢竟是當時第一強國,攻破趙都迫使趙結城下之盟後很快聯合韓國大敗齊軍等諸侯軍於襄陵,齊國,楚國求和。魏國在前351年以後陸續與東方各國結盟講和後,調集軍隊向秦國反擊,在前350年奪回了舊都安邑,西進幷包圍了定陽(今陝西延安市東南固縣鎮),在魏國的攻勢之下同時又爲爭取時間在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秦孝公被迫在彤(今陝西華縣)和魏惠王相會修好,並歸還所得的魏地。

第四次河西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第2張

評價

此役秦國趁魏國中原大戰無暇西向,卻忽視了此時魏國仍是天下第一強國的事實,秦國雖經變法國力上升,但改革成果尚未穩定,國力。軍力與魏國還是有差距的,魏國雖大敗於齊國,但國力、軍力確仍是天下第一,這也是邯鄲之戰攻破趙都,襄陵之戰反敗爲勝的原因。秦國看不到這一點,先勝後敗也就不足爲奇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