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夷陵之戰時,曹丕爲什麼沒有趁勢攻打東吳?

夷陵之戰時,曹丕爲什麼沒有趁勢攻打東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夷陵之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之前兩場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爲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值得注意的是,在夷陵之戰爆發時,實力最強大的曹丕選擇了按兵不動的策略,也即曹魏既不幫助蜀漢,也不幫助東吳,從而坐山觀虎鬥。但是,在夷陵之戰結束後,曹丕卻發動了三路大軍攻打東吳的戰役。此戰,東吳將士因爲剛剛打贏了夷陵之戰,可謂士氣高昂,從而成功抵擋了來自曹魏的進攻。那麼,問題來了,夷陵之戰爆發時,爲何曹丕沒有趁勢攻打東吳,他是怎麼想的?

夷陵之戰時,曹丕爲什麼沒有趁勢攻打東吳?

首先,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也就夷陵之戰結束的同一年。正當徐盛、潘璋等議乘勝追擊劉備之時,陸遜、朱然等卻認爲曹丕調兵遣將,名義上爲相助,實則包藏禍心,所以不再追擊。果然,曹丕選擇徵召孫權的太子登入朝爲質,被孫權拒絕後,便於九月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對於曹丕來說,三路伐吳之戰的規模和陣容,都是比較豪華的,東有曹休、張遼、臧霸出洞浦口;中有曹仁攻濡須塢;西有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江陵。

因爲當時已經結束了夷陵之戰,孫權的應對就是遣呂範等督五軍,以舟軍拒曹休等;以朱桓爲濡須督拒曹仁;諸葛瑾、潘璋、楊粲救朱然於南郡。東路一線曹休軍略有斬獲;中路和西路則延至明年三月纔有結果:夏侯尚軍圍江陵半年而不破,最重要的是因曹仁軍而被朱桓所破而被迫一同退兵。這個結果恰好正如戰前賈詡、劉曄所料無功而還,此後蜀吳很快又和好,故此戰可以看成自襄樊之役、夷陵之役後,魏蜀吳三家轉爲戰略膠著狀態的分水嶺。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夷陵之戰爆發,也即東吳主力和蜀漢交鋒的時候,曹丕沒有趁勢攻打東吳。等到夷陵之戰結束後,曹丕才征討東吳,結果幾乎是一無所獲。

對此,在筆者看來,之所以夷陵之戰爆發時,魏文帝曹丕沒有趁勢攻打東吳,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在夷陵之戰前,孫權先是向曹操主動稱臣,然後又向曹丕稱臣,也即孫權故意討好的舉動,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曹丕,導致其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早在襄樊之戰時,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爲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樑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於是,孫權和曹操聯手擊敗了關羽。當然,斬殺關羽,奪取荊州,也讓孫權徹底得罪了劉備。

夷陵之戰時,曹丕爲什麼沒有趁勢攻打東吳? 第2張

黃初二年(221年),吳國孫權因之前襲殺關羽收荊襄之地,害怕劉備報復首尾難顧,乃假意與魏曹丕遣使修好奉章,並遣于禁等還。”曹丕遂遣“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爲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孫權由是稱臣於魏。因此,在夷陵之戰爆發時,孫權所在的吳國,名義上是屬於曹魏王朝的。也即此時吳國和曹魏之間的關係,可以類比魏國和東漢王朝之間的關係。既然孫權已經主動稱臣,那麼,對於曹丕來說,很可能找不出什麼攻打東吳的藉口。

換而言之,在古代戰爭中,非常講究名正言順的道理,比如劉備攻打東吳,就是打着爲關羽報仇,奪回荊州的旗號。再比如諸葛亮北伐中原,則是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現在,曹丕想要討伐隸屬於曹魏的吳國,自然也需要一個理由,或者可以說是發兵的藉口。而在夷陵之戰爆發時,曹丕確實沒有找出合適的理由。等到夷陵之戰結束後,曹丕選擇徵召孫權的太子登入朝爲質,被孫權拒絕後,便於九月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也即在夷陵之戰結束後,曹丕找到了出兵討伐東吳的藉口,可惜,這已經錯過了進攻東吳的最佳時機了。

夷陵之戰時,曹丕爲什麼沒有趁勢攻打東吳? 第3張

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的是,相對於他的父親曹操,曹丕顯然缺乏抓住機會的能力。比如在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曹操就抓住了偷襲袁紹糧草的機會,從而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而就曹丕來說,剛剛登上皇帝的寶座,加上之前缺乏戰場上的歷練,所以沒有在夷陵之戰爆發之際做出及時且正確的選擇。如果當時曹操沒有去世的話,那麼,曹操很可能會抓住機會攻打東吳,讓東吳陷入到兩線作戰的問題中,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最後,除此之外,曹丕因爲剛剛完成篡漢稱帝這一重要的工作,所以需要花費時間鞏固自己的位置。而這,也是曹丕錯過進攻東吳最佳時機的原因之一。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漢獻帝正式禪讓帝位,曹丕三次上書辭讓。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禪臺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爲洛陽,大赦天下。在漢獻帝劉協退位之後,曹丕登基稱帝,是爲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二月,鄯善、龜茲、于闐王各遣使奉獻。之後西域復通,設立戊己校尉。三月,封皇長子曹叡爲平原王,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爲王。四月,封曹植爲鄄城王。九月,立貴人郭女王爲皇后。

夷陵之戰時,曹丕爲什麼沒有趁勢攻打東吳? 第4張

並且,曹丕即位初期,還假借徵吳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最終真正一統北方中原地區。漢末以來,青、徐一帶存在着以臧霸、孫觀等爲首的割據勢力,他們雖歸順曹操,卻擁有自己的地盤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對他們採取羈縻的策略。對此,曹丕即位之後,就在謀劃如何清除以臧霸、孫觀等爲首的割據勢力。黃初三年(222年),曹休督領張遼、臧霸等人,在洞口一帶徵討吳將呂範。後來,臧霸被徵爲執金吾,從而事實上被曹丕奪取了兵權。綜上,在即位之初,曹丕需要處理的事務相對較多,這也是他等到夷陵之戰結束,才發兵討伐東吳的原因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