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伐吳時,曹丕爲什麼不趁機去攻打吳國?原因是什麼

劉備伐吳時,曹丕爲什麼不趁機去攻打吳國?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曹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力排衆議傾國之兵伐吳,孫權請和遭拒。爲避免陷入兩面作戰局面,孫權遣使向曹魏稱臣,“卑辭奉章,並送于禁等還,朝臣皆賀。”有人就說了,曹丕爲何不趁着劉備和孫權火拼時,趁機偷襲東吳?

有一個細節,就是曹魏收到孫權稱臣奏章時,曹魏君臣都非常激動,但唯獨三朝元老劉曄認爲這是上天賜給曹魏的大好機會,

劉備伐吳時,曹丕爲什麼不趁機去攻打吳國?原因是什麼

“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之。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 亡不出旬日矣。吳亡則蜀弧,若割吳之半以與蜀,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就是說,曹魏可以南下趁火打劫東吳。

反觀孫權,他最害怕的也是曹魏大軍南下。所以,孫權那是對曹丕極盡示好之能,稱臣可以,要貢品也是可以的,只要曹丕擺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行。劉備伐吳前,同樣向曹丕示好,雖然沒有成功,但畢竟表達了示好的意思,

“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並致賻贈之禮。文帝惡其因喪求好,敕荊州刺史斬冉,絕使命。備遣軍謀掾韓冉齎書吊,並貢錦布。”

劉備伐吳時,曹丕爲什麼不趁機去攻打吳國?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一些專家認爲,劉備和孫權看似大打出手,實則是一家兄弟在爭鬥。如果東吳遭到曹魏進攻,蜀漢脣亡齒寒,孫劉聯盟再次鞏固,如同赤壁之戰時那樣,這是曹丕不想看到的。結果可能是這樣,荊州回到劉備手中,蜀漢勢力大漲,孫劉再次交好。

筆者卻認爲,這是曹丕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就是放棄了這次統一全國機會。三國中曹魏地盤最大,實力最強,只要不犯重大失誤,可以穩贏。更重要的是,孫權稱臣本來就是權宜之計,結果曹丕卻說:“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來者心,必以爲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乎?”

劉備伐吳時,曹丕爲什麼不趁機去攻打吳國?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腦子不好使?還是有隱情?在曹丕與劉曄就是否進攻東吳時,御史大夫王朗提出坐山觀虎鬥的策略,按兵不動,等待蜀吳兩敗俱傷才擇機出擊,曹丕採納了。孫權既然稱臣了,曹丕面子也要給,他拜孫權爲吳王,這意味着承認孫權割據的合法性。

所以說,曹丕喪失一統天下最好的一次機會。進一步說明,曹丕確實沒有曹操那樣的魄力,最終他選擇了最穩妥的方式,等待兩敗俱傷。奈何夷陵之戰後,孫權和劉備立即改變策略,再次聯合,曹丕趁火打劫想法徹底落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